浙江在线08月06日讯 (今日早报通讯员 王雪飞 实习生 徐沈杨 记者 黄淼君)粪便,在许多人眼中看来是污秽之物,但在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医生看来,是重建肠道内循环的一个利器。
半个月前,他们刚刚帮一名反复便血2年的11岁男孩毛毛,利用粪便提取物,治好了这个顽疾。这也是我省首次开展粪便移植治疗。
脏兮兮的粪便到底是怎么治病的?哪些人适合用粪便来治病?昨天,浙医儿院消化科主任陈洁教授,在给一名4个月的小婴儿做好粪便移植后,给我们讲述了粪便的神奇功效。
粪便里有个小社会
粪便为什么能治病?陈教授的回答是:“粪便里有个小社会呢!”
我们人体中有1000多种细菌,这些细菌都会通过代谢进入我们的粪便,在这些粪便里,各种细菌就组成了一个小社会,从对人体的功能来说,也有坏细菌和好细菌之分,坏细菌就是人类社会里的捣蛋分子,而好细菌类似警察、农民和工人等各种角色。
11岁小男孩毛毛患上的是伪膜性肠炎,发病原因是因为体内菌群失调,一个名为“肠球菌”的捣乱分子,不断在肠道内作乱,导致毛毛很消瘦,而且出现血便。
为了消灭肠球菌这个捣乱分子,人类最常选用的办法就是使用抗生素。遗憾的是,目前我们使用的这些抗生素都是广谱的,即不但能消灭肠球菌,还同时杀灭一些好细菌。导致的后果就是一旦停药,肠球菌又再次出来作乱。
两年多来,毛毛一直徘徊在吃药、停药、便血、再吃药、再停药、再便血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最终于半个月前,找到了陈洁教授。
“针对他这种情况,我们觉得可以尝试用粪便移植的办法来治疗。”陈教授说。
为什么不能用酸奶、益生菌代替?
粪便移植?毛毛的父母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时很难接受。
“毛毛这样的情况就是肠道内的小社会平衡被打破了,捣乱分子占了上风。只能采取移植进一个平衡的小社会,来取代原来失去平衡的社会。”陈教授说。
为什么一定要选用粪便?我们平时听到的酸奶或者益生菌饮料不能帮助肠道重建平衡吗?
陈教授表示,维持肠道平衡确实有别的选择,目前已经使用的有三种。
第一种就是酸奶,即发酵奶,这种方法最容易被接受,口感也好。但是最大的缺陷是菌种比较单一,目前允许添加到牛奶中的益生菌只要两种,和人体内上千种细菌的现状比起来,是杯水车薪。对于肠道来说,仅具保健作用。
第二种就是药用的制剂,比如小孩子使用的妈咪爱等益生菌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这样的制剂非常多,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基础研究,不知道具体是哪些细菌的缺乏导致哪种疾病。
第三种就是粪便移植了,这种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患者感觉比较差,心理上有一点难以接受。但是效果最明显,因为是整体引入一个平衡的微生态系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最明显。
据了解,粪便移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截至2012年9月,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十余位临床医生在医学期刊中报道了自己施行的移植案例,已有约300位艰难梭菌感染或炎症性肠病患者接受过这类治疗。患者中,90%以上的人完全好转。
粪便怎么移植?
“我们不是从厕所里拿粪便,而是要有粪便的捐献者,这个捐献者的选择很严格。”陈教授说,首先,捐献者必须健康,条件多达20条,其中最有意思的一条是上世纪90年代不能去过欧洲。
“因为上世纪90年代欧洲出现过疯牛病,出于医疗安全的考虑,我们列出了这样一条。”陈教授说。
人体内的细菌种类和年龄等生理条件也有一定关系,研究表明老年人体内的益生菌种类就比年轻人少,所以,从移植的效果上来说,最好是孩子的粪便给孩子移植。受目前医学伦理的局限,以及社会现状,陈教授团队选择患者的亲属作为粪便的捐献者。
毛毛的粪便捐赠者是他的妈妈,而昨天接受手术的4个月大的小婴儿的捐献者则是他的奶奶,因为小婴儿的妈妈和爸爸都不符合捐献条件,而奶奶年纪也不大,所以最终选择了奶奶。
将粪便移植到患者体内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鼻饲管,一种是肠镜,这两种方法都是要先建立一个通道管,然后再将这种粪便的提取液打进患者体内。
毛毛在术后三天就不再血便,半个月后大便完全正常。
虽然效果很好,但陈教授提到这个疗法还是比较保守。“这个疗法目前我们仅用来治疗两种疾病,即炎症性肠炎和伪膜性肠炎,这两种疾病都是比较难治且反复发作的肠病。”
陈教授的消化科团队将对这种疗法进一步跟踪研究,她表示,未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应该会研究出一种粪便有益菌的提取物,制作成粉剂,以胶囊的形式让人服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