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4浙江网络行 > 温州 正文
温州市委出炉发展时尚产业决定助推时尚之都建设
2014年08月06日 12:07:46 来源: 浙江在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部署,全面振兴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和城市转型发展,现就大力发展时尚产业、加快建设时尚之都作出如下决定。(2014年7月21日中国共产党温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一、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当前,全球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时尚产品的消费进一步扩大,我国长期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又在不断刺激和拉动国内时尚消费,为温州培育和发展时尚产业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温州有创造时尚的轻工产业基础,有较强时尚运作能力的全球温商网络,有紧跟时尚潮流的庞大消费群体,建设时尚之都具备独特的优势条件。发展时尚产业、建设时尚之都,是温州顺应当今世界时尚产业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温州发挥独特优势和彰显城市特色的必然选择,是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温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大都市区形象,形成未来竞争优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全市上下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推进时尚之都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温州赶超发展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赶超发展、再创辉煌”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十大举措”,发挥轻工产业、温商网络、民间资本、空间要素四大优势,坚持智造和消费双驱动,积极构筑时尚精品制造名城、国际时尚消费名城、时尚产业策划基地、时尚要素配置基地,建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时尚发展平台,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时尚企业,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尚产品,引进和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品牌,时尚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逐步建成智造发达、品牌荟萃、消费集聚、市场活跃、影响力大的时尚之都。

  (三)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科学做好时尚之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促进时尚产业、重点项目、发展平台的合理布局,构筑错位互补、有机协调的多层次时尚功能体系。

  ——产城融合,联动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以产业升级促进城市转型,以城市转型带动产业升级,形成时尚产业与大都市区融合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充分发挥温州产业、温州企业、温州人等方面比较优势,突出以时尚为特色的城市功能定位,构建以时尚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加快推动轻工产业向时尚产业升级、轻工之城向时尚之都转型。

  ——文化引领,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对时尚之都建设的引领作用,提升人民群众文明素质、时尚理念和创业创新精神;加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文化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由“温州制造”向“温州智造”转变。

  ——远近结合,有序推进。坚持从温州客观实际出发,把远期目标和阶段任务结合起来,把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分阶段、按步骤、有重点、持续性地推进时尚之都建设。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时尚之都战略布局

  1.规划建设瓯江口时尚新区。按照打造“东方时尚岛”的目标要求,对瓯江口新区定位、规划和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加快打造集各种高端功能为一体的都市时尚集聚区,使其成为引领温州时尚之都建设的新龙头和发展极。加快规划建设“时尚新天地”,汇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会展、旅游等功能和业态,使其成为制造、消费、体验时尚的重要平台。加快规划建设“世界温州人家园”,打造高端商务办公区和生活居住区,为广大温商提供创业创新、集聚发展、回归故里的重要空间。加快规划建设一批高品质写字楼、高端商务酒店、高档商业及文化娱乐设施,形成集中展现时尚岛风貌的地标性建筑群。高标准规划建设市政、交通、景观、防灾等基础设施,建造良好的地上空间、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安全高效的配套设施。

  2.优化调整大都市核心区时尚功能布局。以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为主体,在城市核心区规划建设东部、中部、西部三大时尚制造圈,在沿海各县市配套布局若干特色时尚产业园,形成“三圈多点”的时尚产业制造格局。以打造城市时尚标志性窗口为导向,加快滨江商务区、城市中央绿轴和三垟湿地等亮点区块建设,推进双屿城市有机更新示范区建设。着力提升鹿城环五马时尚商圈发展水平,推进五马街及周边街区的有机整合,加快形成“田”字型的核心时尚街区,提升功能形象和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培育和发展龙湾中心区、瓯海新城、永嘉三江口、温州经开区滨海新城、龙湾空港新区等新兴时尚商圈,打造一批具有区域集聚辐射力的时尚消费地标。

  3.加强县域特色时尚产业布局。按照“一主两副三极多点”城市空间格局,加快县域新型城市化进程,为县域时尚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变。乐清、瑞安、永嘉、平阳、苍南要加强时尚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时尚产业集群。洞头、文成、泰顺要发挥良好的生态资源条件,着力打造特色时尚旅游区。依托县城建设和中心镇发展,推进时尚要素的集聚,构筑县域时尚商圈,形成区域性时尚传递辐射节点。县城老城区要以发展时尚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退二进三”、“优二兴三”步伐。新建、改造和提升一批商品交易市场和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完善便民消费服务圈。

  (二)做强做优时尚产业集群

  1.加强时尚产业基地建设。以温州经开区、温州高新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和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等为重点,整合提升现有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注重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构筑时尚产业制造的新高地。各县市特色工业功能区,要把时尚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积极实行“腾笼换鸟”,使其成为各地时尚产品制造重要基地。在沿海各产业集聚区或工业园区,特别是在围海造地新开发的区域,预留一定工业用地用于发展时尚高端制造。结合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三改一拆”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等,采取投资主体多样化的方式,打造一批配套协作、充满活力的时尚创业园,引导中小型时尚企业集聚发展。

  2.推进传统轻工产业时尚化。发挥温州轻工产业基础好门类多的优势,以服装、制鞋两大产业为核心,以眼镜、箱包、服饰配件、家具、打火机、制笔等产业为重点,通过时尚设计、品牌运作、展示展览、信息传媒、标准检测等手段,促进流行时尚元素与传统轻工产业的融合,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时尚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款型、新功能的研发,鼓励企业加强商品策划、流行预测、产品设计,为市场提供不可替代或差异性的产品。顺应时尚终端市场周期短、变化快的特性,引导企业通过组织优化、业务重整、流程再造、信息化建设等途径,努力缩短时尚轻工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周期,大力推广“快速时尚”发展模式。鼓励企业探索推广柔性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积极为时尚产品定制提供多品种个性化服务。

  3.培育和发展新兴时尚产业。依托温州独特的山水自然条件,积极开发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旅游、露营探险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高端旅游。大力开发具有温州地方特色的时尚旅游产品,积极打造“温州礼物”、“温州印象”、“温州美食”等品牌。探索旅游养老、“候鸟”养老、异地养老、乡村田园养老等新模式,促进养老与养生相结合,大力发展高端健康养老产业。推进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假日花市等载体建设,发展集观光、品尝、体验、娱乐、购物为一体的都市型农业。培育和发展电子数码产业,引入电子数码产品高端加工组装,建设区域性电子数码产品营销中心。构建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美容产业体系,加快发展面向中高端需求的美容产业。开发或引进适合市场新需求的珠宝玉石及贵金属饰品,发展壮大珠宝玉石及贵金属饰品交易市场,打造区域性信息中心和采购中心。

  4.加快时尚文化产业发展。继承和发扬温州民俗文化,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提升“百工之乡”发展水平。鼓励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积极发展新的艺术形式,不断推出原创文化产品,促进艺术衍生品开发生产,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鼓励社会加大文学、艺术、影视、音乐等创作与传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端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数字化网络化,扶持网络游戏、动漫仿真、互动娱乐、数字学习、内容软件等数字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以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为重点,扶持发展时尚专栏、时尚杂志、时尚频道、时尚网站,努力把时尚传媒产业做强做大做出影响力。策划打造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体育精品赛事,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业加快发展。

  5.发展和壮大时尚龙头企业。鼓励行业内企业通过整合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做强做大,分别扶持本土百强时尚制造和商贸企业,对有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点时尚企业,集中市场、技术、资金等资源进行扶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领军型时尚企业。鼓励时尚优势企业根据产业联系,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业务合作,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鼓励龙头企业利用自身品牌、资金、研发、销售网络优势,通过产业链整合和延伸,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造就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时尚企业之星,不断为时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发展时尚创意设计

  1.建设一流的时尚创意设计平台。以温州大学城、大学科技园等为重点,推进学城联动、学产联动。依托城市有机更新和传统工业区“退二进三”,以园区和项目为载体推动时尚创意设计集聚发展。在瓯海大道两侧布局一批创意设计载体,串联形成时尚创意设计走廊。提升浙江创意园、“黎明92”文化创意园、红连文化创意园等平台,加快温州市大学创意创业园、国智文化产业创意园、国家级广告产业试点园区等建设,形成未来温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集聚区。建设温州创意设计企业及项目孵化基地,引进和培育各类研发设计中心,扶持和发展一批创意设计工作室。

  2.营造轻工产业创意设计新优势。突出以时尚为核心的工业设计,重视发展有助于提升制造水平的专业设计,促进传统产品或“老字号”产品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支持基于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设计应用研究,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工业设计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围绕时尚产业链延伸,重视配套领域的创意设计,促进广告设计、会展设计、营销设计等发展。结合“体验经济时代”特点和温州人消费习惯,开展尖端个性化时尚消费创意设计服务,提升以居家产品、穿戴产品、数码产品、工艺美术品等为内容的时尚生活设计。

  3.加强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应用。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载体,推进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工作。鼓励企业和个人加强创意设计成果保护,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和著作权登记,推行创意设计项目知识产权预备案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信用制度和纠纷预警机制,加大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监督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建立创意设计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交易、托管等平台和机制,促进创意设计成果和知识产权合理有效流通。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分红等形式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知识产权作价出资形式创办企业。

  4.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立创意设计高校教育培训基地,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时尚管理学院,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创意设计与经营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利用行业、企业资源,以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的方式,加强与国内外著名设计专业院校交流合作。完善多层次的人才奖励体系,对各类人才的创作活动、学习深造、国际交流等进行奖励和资助。推动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改革,培养一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建立重点引进的专业人才信息系统,研究构建创意设计人才资质认证体系,着力引进国内外创意设计领军人物和知名设计师。

  (四)推进时尚品牌集聚

  1.培育标志性自主时尚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建设自主时尚品牌梯队,形成有特色有竞争力的著名品牌体系。依托现有“国字号”产业名片,以引入时尚创意设计为支撑,以轻工产业为重点,积极打响区域时尚产业品牌。引导企业加大自主时尚品牌创新,扶持一批消费类品牌,发展一批装备制造品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品牌,推进一批现代服务业品牌,全方位构筑城市时尚品牌群。促进优势资源向名牌企业集中,发挥名牌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整合无牌、贴牌加工企业生产能力,扩大整个行业的品牌经营规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2.引进国内外高端时尚品牌。完善品牌企业、品牌商品引进激励政策,引进国内外高端时尚产品、时尚品牌、时尚企业,全面汇聚国内外一线品牌。在大型综合体或成熟商业街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别时尚专区或国际品牌一条街,集中进驻世界重点国家和地区的知名时尚品牌,争取国际高端品牌企业在温设立分销中心,促进温州人在本地消费,推动外地人来温消费。鼓励温州企业通过品牌特许、品牌授权、品牌代理、加盟连锁等方式,参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作与运营。鼓励有条件的温州企业投资、收购、兼并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发挥全球温商网络优势,依靠在外温商国际品牌运作能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

  3.完善时尚品牌运营推广体系。引导企业借助国际产业展会、国际博览会、地区重大节事、政府和行业公关等途径,利用杂志、网站、电视、广播等媒介,加大本土时尚品牌和产品的宣传、推广和营销。联合知名企业、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单位,共同成立温州品牌促进中心,负责对温州区域品牌和行业品牌的推广。联合高校、金融组织、研究机构、产权交易中心等,共同成立温州品牌运营中心,为品牌企业提供品牌价值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及品牌交易、转让、合作等方面专业服务。借助全球温商网络,建立国际化营销渠道,推动本土时尚产品和品牌走向世界。

  4.加强质量监管和品牌保护。引导企业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制定高于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形成一批高质量、高档次的名优产品。引导企业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生产许可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上新台阶。各级政府要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深入开展“打假治劣”行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时尚品牌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各种侵牌冒牌行为,形成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相互结合的保护体系。

  (五)提升和扩大时尚消费

  1.打造多维度时尚消费空间。科学推进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提升,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导入旗舰店、品牌店、直营店、概念店等业态,推动从原来以零售为主的单一商业功能向品牌集聚的复合时尚功能转变。强化各类产业园区的销售功能,利用园区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条件,打造一批特色工厂直销街区。在市郊中心镇、旅游集聚地,建设各类“时尚街”、“时尚精品特色长廊”等。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错位发展的原则,合理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依托市域铁路S1、S2线站点综合开发,形成温州"T"字型时尚消费轴,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力的时尚消费地标。

  2.拓展时尚消费领域和方式。引导培育时尚消费热点,在巩固鞋服、汽车、家电、餐饮等传统消费热点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教育、旅游、娱乐、健身等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时尚消费结构升级。积极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加快区域性进口贸易基地建设,做强做大温州进口商品交易市场,推进国际葡萄酒集散中心建设,扩大对国外高端时尚产品的进口和消费。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消费金融服务,鼓励银行和商家整合资源,拓展银行卡应用领域和支付范围,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和信用消费。创新夜市发展模式,鼓励商家延长营业时间,完善夜间公共交通服务,促进夜市经济繁荣发展。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深化“全域免费无线网络服务”试点,拓展信息消费。

  3.创新时尚业态和商业模式。针对温州零售业态结构不合理、时尚结合度不高的问题,以城市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为主要载体,积极推动消费业态多元化时尚化。科学引导购物中心、综合超市、百货公司、专门店、奥特莱斯、网络零售、“平价时尚”等时尚零售模式发展,满足多品种、多业态、多功能的商业集合体发展趋势。创新和推广温州轻工企业“工厂直销店”模式,解决本土品牌进商场难、繁华商区经营成本高等问题。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专业电子商务网站,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引进直复营销、品牌捆绑、批零结合等新型商业模式,探索发展拍卖、竞买、直销、电视购物、邮购、自动售货等新型销售方式。

  4.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时尚活动。加快优化和提升温州国际会展中心功能,在空港新区规划建设温州国际新会展中心,为温州举办大型时尚展会提供硬件基础。支持开展各种时尚展览展会活动,重点办好中国(温州)国际时尚消费博览会,支持行业协会和企业举办春夏和秋冬新品时尚发布会,继续办好各类轻工产品特色展会。积极争取世界级、国家级专业展览落户温州,创办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展会。发挥温州人品牌代理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世界品牌代理商大会、国际著名品牌发布会、国际流行趋势作品发布会等主题活动,提高温州在国内外时尚产业交流中的影响力。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社团组织、文化单位举办与时尚相关的主题展会。积极谋划举办文化节、艺术节、旅游节、时装周等与时尚相关的节事活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时尚之都建设摆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市委成立时尚之都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时尚之都建设的领导,统筹协调和解决时尚之都建设重大问题。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形成多方联动、密切配合、齐推共促、常抓不懈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政策支持。用足用活和争取更多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政策,以政策创新和关键政策突破为抓手,从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土地保障、配套建设等方面,研究完善时尚之都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在整合优化的基础上,增加对时尚产业发展的支持内容,重点支持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等。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适合时尚小微企业的融资品种,探索开展无形资产质押和收益权抵(质)贷款等业务,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推动设立时尚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鼓励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牵头建立时尚产业风险基金、企业资本运作服务联盟。

  (三)加强配套支撑。整合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重点行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攻关力度,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完善海港、空港、公路、铁路等大交通设施,提升温州空港国际化水平,拓展温州港功能类型,构建便捷高效的立体型交通网络体系,为时尚产品和时尚要素流通提供支撑,为外地人来温旅游和消费提供便利。加强相关行业组织规范化建设,支持行业协会为本行业提供专业服务,促进行业协会间的联动与合作。

  (四)加强环境营造。依托“两美”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发展,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标识系统,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功能。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三单一网”制度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着力优化城市创业环境。加强对时尚之都建设的宣传和引导,为时尚之都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决定》,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意见和实施细则。

标签: 时尚之都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