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6日讯 五水共治,技术先行。为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在“五水共治”中的支撑、保障作用,全市“五水共治”技术服务团于昨天成立。35家技术支撑单位、206名技术服务专家、75项适用技术,构成了我市“五水共治”的首批技术智库。
据悉,此次成立的技术服务团下设14个分团,分别为11个县(市、区)分团,加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生态园两个功能区分团,并专门设立黑臭河治理攻关组分团。技术智库里汇集了来自相关市直部门、温州大学、浙江竟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温州设计集团等35家技术支撑单位的206名技术服务专家,其中还有两名外国专家。包括水污染生物监测技术、黑臭河道微生物治理和修复技术、雨水利用技术、透水性路面技术等在内的75项适用技术,涉及治污水、防洪水、抓节水等多个方面。
随着我市治水工作的不断推进,技术瓶颈也开始逐步显现出来。部分工程项目的推进受制于一些复杂的技术性难题,急需一批懂理论、有经验、有技术的治水技术人才献计献策。特别是在基层,农村污染源治理工程量大、面广,而基层治水技术力量普遍缺乏,需要更多贴近实际、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此次成立的技术服务团,除了服务于‘五水共治’工程项目建设,以及为一些重大的技术项目提供决策咨询,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基层解决治水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技术服务团团长、市治水办副主任李红健介绍说。
对于我市当前的治水形势,技术服务团成员、“海归”治水专家胡如意表示,截污纳管不到位,雨污混流依然存在,人为打直河道,造成河道断流——种种“内忧外患”的局面,需要寻求标本兼治的治水策略。在国外,通过立法,实现污水应收尽收是治水的上策;在国内现实条件的限制下,则需要河里、岸上同步“做文章”,通过生态修复等技术手段增加河道的自净能力,在岸上实行控源截污、综合开发。
市治水办透露,该技术服务团成立后,将按照“五个一”的工作目标落实下一步的工作,即启动一轮技术对接、咨询、交流活动,举办一批技术培训、讲座和示范活动,解决一批技术难题,挂钩联系一批重点治水项目,收获一批技术成果和技术创新。“五水共治”技术服务团将坚持开放性和公益性的基本原则,不仅充当治水智囊团的角色,还将努力打造成为技术服务资源交流汇聚的中心和主平台,以及培养和锻炼基层治水人才的重要基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