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4浙江网络行 > 浙江省情 正文
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情况
2014年08月11日 17:04:11 来源: 浙江在线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进展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再创浙江发展新优势,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是我省“五水共治”全面铺开之年,一场气势恢宏、声势浩大的全民治水攻坚战已经在浙江大地全面打响,形成了破竹之势。

  (一)狠抓组织领导,层层部署推进。

  一是建立指挥作战系统。省市县都建立了“五水共治”工作机构,党政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治水办主任,并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全省共抽调1925名同志到各级治水机构工作。各地纷纷建立“五水共治”作战指挥室,集中指挥、挂图作战,部分市县还建立“五水共治”信息平台,实时监控、实时指挥。二是深入动员部署。去年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发出总动员令,今年相继举行全省“五水共治”现场会、省“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全省“五水共治”专题研讨班,再部署、再鼓劲、再加油。各地通过动员会、誓师会、推进会等形式进行层层传达和贯彻,切实统一思想和行动。三是细化明确任务。省里提出“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分别制定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实施方案和2014年工作计划。省农办、省发改委、省财政排出了相关规划、项目和资金。各地结合实际细化深化,出台“五水共治”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明确各自的治水目标任务,层层挂出路线图、作战图、时间表、任务表。四是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夏宝龙书记、李强省长靠前指挥、带头示范,各级党政一把手紧盯紧抓、亲力亲为,各级人大、政协积极开展“五水共治”主题活动、专项审议和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做到四套班子齐上阵,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推进格局。

  (二)狠抓治污先行,实施重点突破。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攻坚。把治污水当作“五水共治”的“大拇指”,把解决感官污染最明显、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垃圾河、黑河、臭河问题作为治污水的当务之急,确保今年基本消灭垃圾河,明年基本消除黑河、臭河,以清三河带动城乡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两覆盖、工业和农业两转型。二是突出重点行业整治。坚持源头治水,促进治水与转型互动。深化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整治提升,全省累计淘汰关停造纸、印染、化工企业978家、原地整治提升1550家、搬迁入园182家。今年以来全省依法调整划定禁限养区,禁养区养殖场一律关停或搬迁,限养区养殖场依法限期整治,宜养区养殖场确定养殖规模、推进转型升级。三是突出重点流域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形成了省、市、县、镇(乡)四级河长体系,很多地方还延伸到了村一级,全省现有6名省级河长、189名市级河长、2344名县级河长。省级领导担任河长的6条河的工作方案全面建立,6位省级河长亲自督导、作出部署,并排出了治理项目,扎实推进大江大河治理。

  (三)狠抓项目建设,推进统筹共治。

  强化治水载体支撑,统筹抓好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工作。其中,治污水重点抓好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防洪水重点抓好强库、固堤、扩排工程建设;排涝水重点抓好强库堤、疏通道、攻强排工程建设;保供水重点抓好开源、引调、提升工程建设;抓节水重点抓好改装器具、减少漏损、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坚持以项目化责任制为推进方式,实施“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即“十枢”,建设十大蓄水调水排水等骨干型枢纽工程;“百固”,每年除险加固100座水库,加固500公里海塘河堤;“千治”,每年高质量高标准治理1000公里黑河、臭河、垃圾河,整治疏浚2000公里河道;“万通”,每年清疏1万公里给排水管道,增加每小时100万立方米入海强排(机排)能力,增加每小时10万立方米城市内涝应急强排(机排)能力,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户100万户以上。以此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确保项目落地、协调并进。其中,省级安排重点项目125个,总投资4680亿元,今年投资超过650亿元。

  (四)狠抓社会动员,扩大公众参与。

  一是强化舆论宣传。通过浙江卫视“五水共治”专题节目和“今日聚焦”栏目、浙江日报“五水共治”专栏和“五水共治百城擂台”系列报道、浙江在线“五水共治”直播访谈,以及各地报纸、电视、政府门户网站和微信、微博等载体,广泛宣传治水工作,既鼓劲造势,又揭短亮丑,形成强大舆论攻势。二是发动捐资投劳。各地干部群众、企业家、省外浙商、华人华侨踊跃捐款。截止6月底,全省各级“五水共治”认捐金额已达25.5亿元,实际收到16.44亿元,其中省本级实际收到捐赠金额4988万元,所有捐款都已纳入各级财政专户专款专用。社会各界纷纷组建治水队、护水队、宣传队、市民监督团、义工服务队等,义务投工投劳,参与助推治水工作。三是抓好志愿服务。坚持公众志愿参与和专家技术指导相结合。依托工青妇和民间社团组织,发展志愿者队伍,开展公益活动。省里还成立了由216名专家组成的浙江省“五水共治”技术服务团,汇编了省“五水共治”技术支撑单位、适用技术,组织治水专家到基层挂职服务。四是鼓励参与监督。主要依靠省委、省政府30个督查组和各级治水办督查力量,开展明查暗访,建立了月通报、季督查、年考核的有效倒逼。同时,通过广泛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媒体曝光专栏等,广泛发动群众监督治水、共同护水。

  (五)狠抓制度保障,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构建组织推进机制。制定了省“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工作考核办法、工作督导方案,明确了治水体制机制建设的框架、内容和方向,不断探索深化目标指标体系、标准评价体系、考核体系、组织领导体系、多元监督体系、市场机制、上下游协调机制、全民参与机制等制度建设。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机制。把河长制和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制度结合起来,把地方政府负责制与领导分工负责制结合起来,建立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和河长制水环境监测评价实施方案;全面推广“河道警长制”,基本实现“河道警长”与“河长”全配套。三是探索区域联动治水机制。在桐乡、南浔和建德、兰溪开展跨地市交界区水环境联防联治工作,探索建立跨区域“五水共治”联动协作机制。四是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积极研究完善阶梯水价制度,建立健全政府、市场、民间多元化的治水投融资体系,推进治水设施第三方运维机制。各地还以“五水共治”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书等形式,推进河道保洁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

  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五水共治”各项任务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

  1、治污水。全省累计完成垃圾河清理6442公里,占年度任务的99.2%,除嘉兴外,其余市都已提前实现垃圾河年度治理目标;全省累计完成黑臭河治理3636公里,已超额完成确保年度任务(1500公里)和力争年度任务(2500公里)。今年要完成的69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已有62个开工,其中11个基本建成;全省完成1377公里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占年度计划任务的62.9%。今年需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6120个建制村中,3500个村已完成施工招投标,2316个村已开工建设。上半年全省145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有87个满足功能要求,达标率为60%,其中Ⅰ—Ⅲ类水质断面89个,占61.4%。

  2、防洪水。全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工187座、完工53座,年度计划开工、完工率分别为187%和53%,海塘河堤加固已开工665公里、完工288公里,年度计划开工、完工率分别为133%和58%。全省河道综合治理实际已开工3234公里、完工1794公里,完工率为90%。

  3、排涝水。全省扩排工程完成投资21.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1.7%;完成排水管网清疏11028公里,完成年度目标的110%;完成城市内涝应急强排能力提升12.34万立方米/小时,完成年度目标的123%。

  4、保供水。基本建成慈溪郑徐等水源工程,新昌钦寸、杭州闲林等大中型水库建设加快推进,千岛湖配水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需清理的55家企业或设施已完成37家。

  5、抓节水。全省改造“一户一表”已完工10.4万户,改造节水器具已完工4.19万套,完成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6.8万亩,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6万亩。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夏宝龙书记、李强省长关于“五水共治”的一系列指示要求,一鼓作气,再接再厉,确保今年目标不落空,确保首战告捷,确保以真实有效的成果取信于民。

  (一)确保“清三河”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一是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继续督促各地抓紧工作进度、认真查漏补缺,确保今年全面消灭垃圾河;高标准高质量治理黑臭河;确保完成河道综合整治2000公里。二是抓好“清三河”达标县的审核验收。严格标准,严格把关,认真组织好分批公布“清三河”达标县(市、区)工作。8月将专门召开会议,命名第一批“清三河”达标县(市、区)。三是切实巩固提升治理成果。督促建立健全河道保洁机制,推进保洁市场化,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和保洁收费机制;推进保洁社会化,发动老百姓参与治水、人人保洁;推进保洁制度化,用村规民约等制度加强引导和规约。

  (二)切实加强源头截污和源头控污。一方面,着力“两覆盖”,加快推进工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和截污纳管,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积极实施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确保年内工业污水基本实现全部纳管,县以上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对不能截污纳管、又没有处理设施的重污染企业落实关停;完成6120个建制村的污水治理,确保150万户农户受益。另一方面,着力“两转型”,大力推进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推进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今年全面完成印染、造纸行业整治,建成富阳、萧山、柯桥等5个造纸印染行业整治示范区,基本完成化工行业的原地整治,列入搬迁的化工企业加快搬迁入园;力争完成小规模养殖场治理1万户、水产养殖场治理11.5万亩。

  (三)统筹抓好防洪排涝和供水节水。立足于防,着力消除隐患保安全,抓紧强库、固堤、扩排工程和强库堤、疏通道、攻强排工作,确保雨讯、台汛等抗洪抗涝工作万无一失。狠抓饮用水安全,完善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城市应急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建设,着力改善钱塘江和嘉兴平原河网饮用水源地水质。突出抓好工业中水回用和城镇居民用水节约,确保今年完成2个大型雨水利用示范工程,建成屋顶集雨收集系统5000处,改造节水器具10万套。

  (四)建立健全社会行动体系。继续多方大力宣传“五水共治”,推广“河道警长”等部门联动制度。召开全省“五水共治”志愿服务动员大会,深化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氛围。一是群众投劳机制。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治污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投资参与治水。二是干群结合机制。组建全省“五水共治”志愿者队伍,广泛动员全省各地、各部门干部群众、高校师生和共青团员参与“五水共治”,形成人人投身参与治水的良好局面。三是村企挂钩机制。认真总结各地企业与行政村结对挂钩治污的经验做法,拓宽农村治污的技术、施工力量等来源渠道。同时,积极鼓励省内外广大浙商参与治水,积极探索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治理模式和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调动社会各界的治水积极性。

  (五)进一步完善治水体制机制。一方面,抓制度的建设。继续围绕建立定性定量结合的目标指标体系;建立从微观技术层面到宏观政策层面,从工程项目到领导干部的全方位立体式标准评价体制;形成奖惩分明的考核体系;形成统分结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结合的多元监督体系;完善市场化推进机制;建立以“河长制”为基础的上下游协调机制;健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机制等8个方面加强研究,着力形成体制机制创新成果。另一方面,抓制度的落地。进一步认真组织实施“五水共治”工作月报统计制度、专家技术服务制度、工作督导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治水“倒逼”机制,确保“五水共治”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落到实处。

标签: 五水共治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