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下午,2014全国网络媒体浙江行走进湖州市吴兴区,探访这座四水环抱的生态新城。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是清代阮元在《吴兴杂诗》中对于吴兴人物尽天用生态理念的真实写照。吴兴北靠太湖,形成了众多的河流水系。江南水乡的吴兴因水而兴,因水而旺。水是吴兴的根和脉,水是吴兴的灵和魂。如果说老城中的水是醇厚浓重的,代表的是2300多年来历史的沉淀;那么菰城往东新吴兴的水,传承的是湖商自强、创新、平和的精神。新老交融,十年造新城,吴兴仍旧是“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的江南富庶之地。
依水而居,因水而美。在吴兴区东部新区的西山农民社区旁,一条江南小河自叶田漾蜿蜒而出,穿梭在幢幢楼房旁。太阳东升西落,现代化的建筑与古朴的河道木桩相映成趣。
这条小河曾尝试过现代化的水泥梆岸,但水泥的坚固却侵蚀了水岸融合的生态系统。一时间,江南的芦苇、螺丝消踪匿迹,随之水质变差,浮萍暴长。千年的木桩护岸终究有其传承千年的理由。如今,在河道两岸,根根木桩根植水中,多年不见的螺丝在梆岸上附着生长。往昔,在水泥梆岸下经常流失的岸边黑土,现在也成了芦苇、美人蕉生长的好沃土。
“换成了木桩护岸,我们也回到了80年前在这条河边洗衣、淘米的情景,你看,刚淘米时还有小鱼在我脚边游来游去。”94岁的西山社区老阿婆钱阿水说道。
生态民居,相映成辉。马路右侧的排排洋楼是湖州市吴兴区专门为农民而建的新住所。
十年来,吴兴区东部新城从建新区到造新城转变,变的是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不变的却是在建区之处就坚守的生态立区的理念。十年来,吴兴区对全区1492条1469公里河道进行集中清理保洁,河道保洁实现100%全覆盖。吴兴采取生态砌块护岸、生态材料护岸和水生植物护岸等模式,形成连片生态化河道,成为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
河道治理,再现清澈。经过治理后的河水,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和谐美景。
水是江南的灵和魂,也是吴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与本。近年来,吴兴区着力整治河道水生态环境。紧紧抓住“五水共治”的契机,在全区开展了河道清淤工程,累计完成清淤整治315公里(超额完成950%),投资5075万元,河道清理清淤取得了明显成效。河道“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全区河道水环境实现了“三无一有”目标,(即“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水质有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全区水系与太湖的水循环,使河道水系自净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基本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生态优势,渐行渐显。经过治理后的河水,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和谐美景。
现如今,在吴兴区东部新区建设面积12平方公里的光电产业、重型装备制造产业、新型纺织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园上,清水绿树相得益彰,园林式的产业园吸引众多高端企业驻足在此;在总部经济园和城市广场为核心的商贸中心,景在窗外,人在景中的新型工作、生活模式逐渐形成;而在建设面积12.3平方公里的以西山景区为核心的休闲旅游中心,正发挥山水清远、湖漾密布的生态优势和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人文优势,不久的将来,新老吴兴人生活在景中、创业在景中的幸福生活即将实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