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两美”建设新跨越 全省“三改一拆”向纵深发展
2014年08月18日 06:05:38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梁国瑞

   浙江在线08月18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梁国瑞) 我省部署“三改一拆”三年行动至今,日程已经过半,各地拆违、改旧势头不减,成效明显。据省“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最新统计,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25亿平方米,“三改”面积2.69亿平方米。这一数字,已远远超过三年行动计划的预期目标。

  在这场席卷全省的行动中,有近130万户群众直接受惠,提升了生活品质。他们发现,“三改一拆”改变了身边的“脏、乱、差”,环境开始改善,生活更加美好,一个全新的“两美”浙江逐渐呈现眼前。

  今年以来,“三改一拆”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要啃一些“硬骨头”。为进一步巩固成果,省委、省政府向90个县(市、区)派出30个督查组,查台账、访民情、找问题,以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紧密结合的方式,继续将“三改一拆”工作推向深入。

  不仅如此,着眼于建立健全控违、禁违长效机制的“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也在全省范围推进。截至目前,已有43个县(市、区)提出创建计划。

  民心所向汇大势

  为民惠民,始终是我省推动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三改一拆”工作启动以来,全省各地坚持以改带拆、以拆促改、改拆结合、惠及民生,通过成片成规模的改造提升,让群众得到实惠,也得到了群众的理解支持。

  据省“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改造城中村1.2亿平方米、旧住宅区7299万平方米,通过实施整体拆迁或环境整治,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消除安全隐患,解决了居民停车难、出行难、绿化难等问题,近130万户群众直接受益,提升了生活品质。

  在衢州市白云街道地藏寺新村,村民们进行了一场“环境革命”。他们自己动手,拆除自家房前屋后的简易棚,为村庄绿化、健身场所腾出空间。村民周爱贞说,以前,她家的房屋边上也搭了简易棚,没拆以前,养什么东西都有,又脏又臭,拆掉以后干净多了。周爱贞明显感受到,“三改一拆”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萧山区临浦镇白鹿塘村此前违建严重,杂乱无章的违法建筑不仅侵占了村中绿地,还隔断了村内交通,几条主干道都不足1米,小车根本无法通行。截至今年7月中旬,白鹿塘村集中拆除了全村120多户非法“一户多宅”建筑,共计2万多平方米。如今,腾空的土地正在重新规划,村路即将拓宽,村民养老用房也开建在即。

  “三改一拆”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还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义乌市江东街道有家物流公司,临时搭建钢棚多达1.7万平方米,全部属于违法建筑。居民老李说,物流公司每天夜里的装货声、喇叭声严重影响居民休息。如今,临时钢棚被依法拆除,还修建了小公园,小区的周边环境整治一新。老李高兴地说:“现在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富阳市富春街道鹿山村是个典型的城中村,背倚山坡,面临南渠。过去,村民房子杂乱无章,卫生条件差。特别是南渠,每逢暴雨,渠水暴涨,临渠村民十年九淹,全村有危旧房近300幢。实施“三改一拆”以来,富阳对村庄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起了联排别墅式的农民公寓。与此同时,村庄整治还多出了260多亩土地,其中,部分土地用于建设自来水厂,部分土地由村集体支配,建设标准厂房等,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民开心地说,现在他们的居住条件可比城里人还要好。

  “把维护好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改一拆’坚持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普遍得到群众理解和支持。”省“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说,“三改一拆”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支持。

  科学发展拓空间

  这几天,温州平阳县腾蛟镇南溪制革基地,每天机器轰鸣,成片的旧厂房应声倒地。此前,这个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占地262亩的基地里违建成片,污水横溢。这正是当地低小散、高污染产业的典型代表。

  今年5月以来,借助“三改一拆”工作,平阳县适时启动了制革基地的转型之路,分三期拆除改造旧厂区,并加速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同时,平阳规定,只有亩产值200万元以上、亩产税收25万元以上的企业,才可以进入这一基地,以此淘汰落后产能,迫使企业整合重组,达到转型目标。此外,基地还专门划出80亩土地,用于引进空气滤芯器等新兴产业,推进园区的转型升级。

  腾蛟制革基地的整治,只是全省“三改一拆”拆出空间、倒逼转型的缩影。浙江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城郊接合部等区域存在的不少违法建筑,以及大量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随着“三改一拆”工作的持续推进,全省各地越来越深刻认识到,这是一次助力本地转型发展的良好契机,纷纷以拆促转,倒逼产业升级,加快腾笼换鸟步伐,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温州,大学科技园通过对原有的老工业区进行改造升级,让低小散企业退出市场,吸引优质产业入驻,形成高端产业集聚。科技园有关负责人表示,改造升级后,同等面积的产出将增长50%以上。在遂昌,云峰街道对农村危旧房进行改造,腾出大量的低丘缓坡空间用于工业发展,使街道悄然由农业乡镇向工业强镇转型。同时,数十家工厂入驻生产,解决了大批拆迁户、附近农民的就业问题。

  更多有眼光的企业,也在这场行动中看到了推动转型的契机。省重点骨干企业——浙江振兴阿祥集团做出了大手笔,2.4万平方米的厂区拆了2万平方米,并将原来的电缆厂整体拆除和改造。“转型升级也是我们企业自身的要求,‘三改一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公司行政部部长庞晓忠说。

  回顾这一年半的行动,全省“三改一拆”正以惊人的速度,为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腾挪出新的空间。截至目前,全省通过改造旧厂区6255万平方米,以用地零增长实现空间换地,推动腾笼换鸟,一大批低小散企业得以改造或淘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分析指出,“三改一拆”的推进,短期看起来可能损失了一些GDP,但却带来了健康的发展环境;厂房、工地减少了一些,但事实上效能更高了,产业更加可持续。同时,浙江人的居住环境更美、生活环境更健康。

  公平正义气象新

  跟随省“三改一拆”督查组行走在各县(市、区),不少基层干部笑称:“现在,‘三改一拆’想停也停不下来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的拆违行动,在全省形成氛围后,群众再也容不下法外之地、漏网之鱼。

  这场以促进民生改善、推进转型升级为本意的三年行动,正在收获“意外之喜”——“三改一拆”已经成了一次全省上下大规模的法治浙江建设的生动实践、坚持依法行政的绝妙样本、规模浩大的普法运动。

  要赢得群众信任,必须“拆”出公平正义。今年1月开始,海宁市许村镇开展切断违法用地利益链的“断链行动”,重点整治违法用地典型对象,特别是涉及市、镇、村三级干部及市镇“两代表一委员”的违法用地,并先后对9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中2人为镇村干部。

  无论背景有多深、后台有多硬,“三改一拆”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建筑一视同仁,以严明的法纪塑造出浓厚的公平正义氛围和法治社会环境。不仅如此,各地纷纷要求党员干部“严禁违建”、“带头拆违”。

  萧山区借力“三改一拆”,全面清理整治农村“一户多宅”乱象。临浦镇临一村村委会主任沈岳明率先将自己花6万元刚买的一套老房子推平了,然后再去做其他党员、群众的工作。不到两个月,全村332处应拆老房屋全部被拆除。

  宁波市委要求党员干部在“三改一拆”行动中,做到“三个带头”、“五个严禁”,即带头做好违法建筑登记上报,带头拆除违法建筑,带头做好亲朋好友和身边群众的宣传发动、督促解释工作,严禁谎报、瞒报、拒报自身违法建筑情况,严禁不按规定主动拆除违法建筑等。

  一些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在“三改一拆”中,群众就怕不公平。现在看到干部带头拆违,群众心服口服:“既然干部拆了,那我们也拆!”这是他们常说的一句话。

  德清县城关镇千秋村党支部书记沈红忠说,有些村民私自搭建了10多间违法建筑,每年出租收入有10多万元,如果放任不管,实质上是保护违法收益,让老实人吃亏。这次城中村改造,县里给村里安排了留用地,用于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村里进行了股份制经济改造,村民人人拥有股份,今后可按股分红,公平公正。

  在“三改一拆”推进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早在去年7月26日,省人大就专门制订出台了《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了《浙江省“三改一拆”行动违法建筑处理实施意见》,各地也出台相应的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依法有序推进“三改一拆”行动。

  如何让法律意识深入人心,杜绝新的违建行为滋生?今年,以建立健全控违、禁违长效机制为目标的“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已在全省范围推进。截至目前,已有43个县(市、区)提出创建计划。

标签: 两美|三改一拆|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