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造后,海曙将鼓楼沿打造成为宁波的文、旅、商互动的民俗商游基地。
浙江在线08月26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应磊 许玉芬 张黎升)海曙区地处宁波市中心,鳞次栉比的楼宇,川流不息的车流,浓郁的商业氛围,让黄金地段的空间更显资源紧张,不少人也因此动起“违建”的歪脑筋。海曙区就将“三改一拆”专项行动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紧密结合民生工程,立足民生需求,明确目标任务,干群合力真抓实干,保质保量稳步推进,巧借“三改一拆”的强势东风努力打造更加有序、整洁、宜居的“美丽海曙”。
自“三改一拆”启动以来,海曙从空中到地面,全面拆违,总计完成“三改”161.51万平方米,其中旧住宅区改造完成114.63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完成12.16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完成34.72万平方米;完成“一拆”58.72万平方米(包括户外广告5.82万平方米)。
“三改一拆”为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助力重大项目落地腾出了空间。海曙区主要领导表示,专项行动的强势推进,不仅保障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推进,更为海曙老城焕发新活力、改善民生福祉装上新“引擎”。而一位海曙市民徐露则感慨道,城市清爽,环境美观,住得惬意了。
城市发展空间有力拓展
海曙区位于城市中心,土地资源紧张,可谓寸土寸金,新引进的产业要往哪里放?改拆腾地,拓展城市空间,为新产业发展提供契机。
铁路宁波站交通枢纽工程、轨道交通、城市治堵……作为宁波城市的核心区域,海曙区也是全市各项重点工程的集结区。“拆建结合是海曙区突破拆违难点、推进重大工程无障碍施工、提升城市功能的必由之路。”海曙区“三改一拆”办负责人说。比如,为保障铁路宁波站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海曙区攻坚克难、因势利导,围绕铁路周边违法建筑专项整治、三市路破墙开店整治、尹江岸新村综合整治等行动开展,保障了交通枢纽工程顺利推进、如期投用。
轨道交通二号线计划2015年全线通车,其中夏禹变电站是电力“输血站”。但在变电站建设场地,还盘踞着6间100多平方米的违法搭建棚屋。白云街道“三改一拆”工作组启动拆违程序,确保了变电站工程按时开工。
文化创意产业有着不可限量的产出空间,是引领未来城市经济前行的重要力量。全省首个以微电影为主题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启运86”在启运路一个2万多平方米的破旧老厂房内“破茧而出”。这也是通过“三改一拆”得以实现。
结合“腾笼换鸟”等方式,“三改一拆”为海曙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培育新产业提供了契机。比如,真汉子大厦西侧地块上的振兴标准件厂于去年4月拆除完毕,将建设企业总部大楼;望春街道机场路原轴承厂启动了中国(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园区改造项目,通过老厂房“退二进三”孵化新兴产业,将打造跨境电子商务通关、退税、结汇一站式服务中心; “三改一拆”不但为新兴产业的引进腾出了空间,还促进了传统商业业态的提升。
海曙公园内违建拆除后,建成市民休闲广场。
城市发展品质有效提升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三改一拆”让海曙城区变得更加整洁、宜居,让群众更加安居乐业。
海曙区通过背街小巷整治、旧住宅改造,让周边居民切实感受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后在小区就能锻炼身体,再也不用大老远往公园跑了。”尹江岸一村的李大妈看着一天一个样的小区环境憧憬着。今年7月启动的尹江岸区域老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将对房屋整体进行修缮,改造小区内绿化景观及停车环境等,惠及3600余户居民。
鼓楼是宁波仅存的古城楼,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经,鼓楼步行街有违建131处,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灯箱1200多块,严重影响步行街的整体美观度。在“三改一拆”带动下,鼓楼步行街实现了有机更新。定位于历史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在挖掘其文化内涵,保留其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和商业开发。现在,鼓楼城市历史街区的风貌得到保护,既传承、再现、宣传了历史文化与文明,也成为新的购物休闲和旅游亮点。
城市核心区是一个地方的形象,海曙区加快拆除违建,还城中心“清爽”。以中山路、药行街、灵桥路、解放路等主干道路为轴心开展的户外广告整治工作,共拆除新金穗、文昌大酒店、二百、培罗成大楼、五星电器等屋顶大型广告牌92块,拆除隐匿在广告牌后的违法建筑9725平方米。
拆控结合,海曙区着力治理“三沿”违建。开展沿公路边违建整治,共拆除公路边违法广告486平方米,违法建筑14920平方米;沿河道边违建整治共拆除各类涉水违建4870平方米;累计拆除历史遗留的铁路沿线违法建筑13760平方米,基本实现铁路沿线违建的“清零”。
三市路是铁路宁波站交通枢纽工程南广场的重要通道,由于历史原因,这里也是传统集市所在地,700多米长的道路两侧,破墙违规经营的就有162户200间店面。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以杂乱无序闻名的道路,从启动违建拆除到全部恢复原状,实际仅用了5个月时间。“街道和社区的同志帮我找到了铺面,有了合法经营场所,我们做买卖心里就踏实了。”长年从事钟表维修的王师傅,主动从自行搭建的简易棚屋中搬了出来。
据了解,改造后的三市路在保留原先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将与新南站和南塘老街的形象、功能、定位相匹配,外围空场地设计为居民的休闲场所。海曙区三改一拆办的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力争把新南站周边三市路等脏、乱道路打造成甬城对外的‘城市走廊’,向火车南站的过往旅客展示文明、繁荣、畅通的城市形象。”
城市和谐氛围逐步提高
“三改一拆”不仅是一项重大的发展工程,更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为此,海曙区把改善基层群众的生活环境作为贯彻“三改一拆”的一项重要工作,最大程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农民房再好也没规划的小区美,农村再好也享受不到城市的设施,今后住进新房,就可以享受幸福时光了。”机场快速路以西的姚丰村启动旧村改造签约第一日,村民徐先生就主动在拆迁协议上签下了名字。海曙区最后一个城中村——段塘旧村改造(二期)截至今年5月下旬已签约1087户,签约率为94.3%,整体进展顺利。该区块的整体改造,将为海曙西南面城市化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契机。通过拆除城市核心区域各类违建,不仅为中央商圈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也推动了农民的城市化。
拆改结合,实现便民利民,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在三市路违建拆后地,建设了819路公交车站,方便居民出行;段塘村看经寺旁和联丰安居小区北侧数千平方米违法建筑拆除后,改建为临时停车场;海曙公园千余平方米违法建筑拆除后城管部门还绿于民,并改造成一个休闲广场,为附近居民提供了又一休闲锻炼场所;江厦街道在整治小沙泥街的同时,将该街南侧的物业用房改造成“净菜超市”,方便居民生活。
在海曙,“破墙开门”现象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群众反映强烈,该区借“三改一拆”东风,在深入调研、全面排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专项整治。
“破墙开店”是一种变更建筑的性质和使用功能,通过改变原房屋(如住宅等)底层立面结构以用于各种经营活动的违规行为。海曙区通过采取封闭店面、恢复原状、升级改造的办法,一条路一条路由线及面地整体推进“破墙开门”整治,解决了违法搭建、跨门占道、无照经营、卫生脏乱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破墙开门整治的“海曙模式”。在小沙泥街破墙开门封闭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店铺封墙后的门框和门窗需要一周后才能安装,为确保店里面的财物不至丢失,城管队员们主动承担起安保任务,每天4名队员自21时至次日8时轮流值班、彻夜保障。这一举动打动不少住户,原本不接受整改的部分业主看见此情此景,不禁心悦诚服,主动配合整治。
海曙区“三改一拆”工作一改大家心目中对强改、强拆的强硬措施,用贴心的服务让违建人员自觉配合工作。一年多来,共对三市路、小沙泥街、新高路、望湖市场后街等424间破墙开门店面进行了封闭并结合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恢复原貌,有效提升辖区的市容环境和生活秩序。
海曙区“三改一拆”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大大减少了矛盾冲突,实现了和谐稳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