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照在A4纸上,显现出的亮蓝色也非常明显。
浙江在线09月10日讯 刚开学,学生一般都会买很多文具,作业本算是其中最畅销的一种。然而最近有媒体报道,北京市面上销售的6款作业本中,有5款含有荧光剂。专家称这种荧光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影响。
那么,我市市面上销售的作业本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记者在我市一些文具店中随机购买了4款作业本,每款一本,并对此做了一番实验。
实验时间:9月9日
实验用具:紫外线灯
实验对象:田字簿、语文簿、作文簿、听写簿
记者实验
灯光照射下
3款作业本出现亮蓝色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可使肉眼看到的物质显白,其特性是能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蓝色荧光。为了实验,记者找来一个紫外线照射灯。
记者买来的4本作业本,其中3本为普通常见的作业本,价格为4毛钱一本,还有一本是标有“防近视”字样的作业本,价格为8毛钱。记者分别打开4款作业本,将其放到紫外线灯下照射。
在紫外线照射下,含有荧光增白剂的纸张会发出蓝光,荧光剂增白剂含量越多,颜色越深。如果作业本出现蓝色荧光,说明作业本上含有荧光剂。
经过实验,在买来的4款作业本中,记者发现,有3款作业本在灯光照射下出现了明显的亮蓝色,但颜色深浅度不一。只有标有“防近视”字样的作业本,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基本显示不出亮蓝色。记者看到,这本不显出亮蓝色的作业本纸质是泛黄的,而纸质最白的田字簿在紫外线照射下显现出的亮蓝色最明显。
接下来的比较实验中,记者还用紫外线灯测试了A4纸,发现这些纸张显现出的亮蓝色也非常明显。
专家观点
荧光增白剂摄入过多
会对孩子视力产生危害
针对实验,记者采访了椒江星星印刷业务公司负责人杨先生。杨先生介绍,制作纸张的天然原浆是略微发黄的,像传统的宣纸颜色发黄,就是不含任何化学成分的纯天然纸张,不过现在大家所用的纸张,基本上都是白色的。如果纯粹用天然原浆来制作纸制品,色度肯定达不到要求,商家就必须想办法在加工纸张时,让纸张颜色发白。
据了解,在加工工艺中,通常让东西变白的方法是漂白,食品、纺织材料就常用漂白的方式来变白。同样,纸张也可以漂白,比如在黄色原浆里加入蓝色颜料,混合后就能发白,但有时候纸张漂白后还是达不到“白色”的要求,这时就需要添加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化学物质,目前国内外都没有足够的数据表明它对人体有确切的毒害作用。但据医学临床实验证实,荧光物质可以使细胞产生变异性,如果对荧光剂接触过量,就可能有潜在的健康危害。
杨先生认为,国家相关标准中是允许纸张
生厂商在纸浆中添加荧光增白剂的,关键是添加哪种荧光增白剂。作为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荧光增白剂种类有许多,“如果厂家使用了符合标准的荧光剂,剂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杨先生说。但也有专家持相反观点,认为荧光物质不像一般化学成分那样容易被分解,它在人体内不断积蓄,会大大削弱人体本身的免疫力,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不过,杨先生建议,为了安全起见,家长在为孩子选购作业本时,还是先在亮光下观察一下纸张的颜色,如果纸张太白、太亮,最好别买。偏黄的纸张相对来说安全性大一些。荧光增白剂摄入过多会对孩子视力、皮肤等产生危害,尤其是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
记者调查
家长选购时看重性价比,很少关注纸质
记者在台州市小商品批发市场文具区看到,带着孩子来买作业本等文具的家长众多。记者发现,实验所用的几款作业本,很多摊位都在销售。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家长,大部分家长表示,在选购时,他们很少关注纸质的安全及环保问题。“主要看看纸白不白,是不是光滑,印刷是不是齐整。”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她基本不留意作业本的纸质是不是刺眼和反光强烈。
小商品批发市场一位卖文具的摊主告诉记者,现在虽然有防近视的作业本,不过价格比较高,买的家长不多。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只关注外观、价格,安全性和环保性往往被忽略。家长表示,作业本是不是含荧光增白剂,他们真没关注过。
另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对中小学生所用作业本,并没有规定荧光增白剂的含量,只有对食品包装类等用纸的荧光增白剂含量有规定。
特别提醒
油条煎饼别用白纸来包着吃
半个世纪前,德国一家公司发明了荧光增白剂,把这种化学物质添加进纸浆后,纸张颜色变成亮白色。原理是荧光剂可以吸收紫外线中肉眼看不到的成分,并把高能量的紫外线,转化成蓝颜色的波长光,蓝颜色的光释放出来后和纸张的黄色混合,肉眼看到的变成了白色。所以品质比较高的白纸里大多会添加荧光增白剂。
荧光剂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美化着世界,人们怎么把它的健康风险降至最低?“完全避免很难。”专家认为,洗手有一些用处,因为手上如果不知不觉中沾上了荧光剂,通过洗手能把它洗掉。
其次,尽量不要用纸张来包着吃东西。比如很多人喜欢用纸张包油条、煎饼等油性食品,以免弄脏手,这是不好的习惯。
专家特别提醒:不要直接让纸张与食物接触,特别是油性的食物,因为一旦将荧光剂吃到肚子里,对身体的影响肯定比直接和皮肤接触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