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孙看着香甜的蜂蜜不敢下口,伸着舌头试着舔舔。 |
从武义县城驱车,沿着蜿蜒山路进入深山中的茶坑村,一个半小时车程。两边的岩洞、崖壁、荒村,分布着上百个蜂桶,那是65岁村民陶舍龙放置的。
武义新宅镇茶坑村,海拔1000多米,山高林密,这里的农民,世代都有养蜂的习惯。家家户户都会在房前屋后放几个蜂桶。不过,像陶舍龙这样养到几百桶,遍布方圆几十里深山老林的,那是极罕见了。
老陶的手艺也是祖上传下来的,从小跟着大人上山采蜜,不过采回来的蜜要拿去换钱,自己人都不舍得吃,小孩儿也只能吃熬蜂蜡剩下的一点点蜂蜜解解馋。
不过,这舌尖上的美味已经让老陶心满意足。
“蜂蜜是好东西,不过现在好多人只能吃到洋蜂蜜,真正的土蜂蜜不多了,环境也变了。”老陶说,自己总想多养一点,可是土蜂蜜产量就是这么点,也没办法。
前几年,老陶开始琢磨扩大养蜂规模,要得到最纯真的蜂蜜,就要让蜜蜂回归自然,远离人类活动。
60多岁的他翻山越岭,在附近深山崖壁、岩洞里,放置蜂桶。最远的甚至到了离村子50公里外丽水莲都区。老陶说,养土蜂蜜,最关键的就是多做桶,做好了桶涂上蜜,放在合适的地方,大山会把蜜蜂送给你。之后要及时分蜂,蜜蜂就会越来越多。
现在老陶的蜂桶,达到300多只,一半已经有蜜蜂安家。每年农历两三月或者七八月、十一月,伴随着大批植物花期结束,老陶就要上山收割蜂蜜。
方圆几十里山路要走,忙不过来,在县城上班的儿子赶回来帮忙。
割蜜时,老陶头脸无遮无拦。“只要你不伤害它,它就不会攻击你。”一个下午,父子俩收获了一个铁桶的蜂蜜,有10多公斤,他们满意地下了山。
回到家,将采回来的蜜块捣碎,装入细纱袋中,凌空挂起,琥珀色的蜂蜜,便顺孔流下,滴答滴答。这样挂两天,蜂蜜就做好了。纯天然,没什么加工。
老陶几百个蜂桶,每年能收两三批,每次收获300来斤土蜂蜜,每斤能卖100多元。
这就是老陶一家“甜蜜的事业”。忙碌一天,夜幕降临,一家人围着饭桌,喝起了蜂蜜酒。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