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朋友圈都在转的200吨板栗 说不定这是一次病毒式营销
2014年10月10日 06:49:05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陈雷 蒋慎敏

   浙江在线10月10日讯 ( 钱江晚报记者 陈雷 蒋慎敏 ) “板栗200吨,有买的联系,4.5元一斤,关系硬不硬的都帮我转一次,忠(衷)心感谢了!电话153×××××399”

  这没头没脑的信息,还挺多人转发的。

  这几天,不少读者告诉我们说,微信、微博的朋友圈里,广泛出现这样一条信息,其实连编辑部的记者编辑们,也都收到了朋友们多次转发这条信息。这是来自于谁的委托呢?200吨板栗在哪里呢?

  世界上的事情,就怕认真二字。果然,读者王小姐稍微逮了几个朋友一问,对方都说“啊我不知道,我也是看到朋友转发再转发的。随手转发,能帮上一点忙,也是正能量嘛。” (好吧,就连记者问了有转发此条信息的其他媒体的记者,他们也是这么这么说的。)

  王小姐一直很热心,本来还真的想帮一帮这个“卖板栗的”,但是打听之后,她发现,这件事恐怕另有蹊跷。于是,她就来询问我们:这是真的吗?

  好吧,让我们新闻部的记者来小小地调查一下,这到底怎么回事。

  200吨

  是什么概念

  9、10月,正是板栗大规模上市的时节。板栗是在中国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适用栽培的区域很广。对于“小年愁产量、大年愁销售”的农民们来说,难免会有为销路发愁的情况出现。

  昨天打进钱报热线的另一位认真的读者,李先生,对此留了个心眼。

  “主要是200吨的数字,这个数量可不算小。对方留的信息很少,不像诚心要卖的样子。”李先生说,他的一个安吉朋友,家中正是种植板栗的。平时,他们也常谈起,板栗亩产量其实并不高,普通的植株,亩产200来斤;密植高产的,亩产才四五百斤。“况且,再怎么说得简单,板栗的产地是哪里,品种是什么,颗粒如何,总得说上一句吧?”

  浙江省长兴、安吉一带,都是浙江有名的板栗栽培区。李先生介绍,安吉地区板栗的销量每年在200万斤以上,也就是1000吨。朋友圈里的这条信息,一开口就是200吨,相当于整个安吉地区1/5的板栗销量,你说这个数字是大还是小呢?

  这一下子就让李先生留意上了。

  “这么大的量,除非本身就是经销商了。”李先生想着,试着拨打信息中的手机号码,想问一问。

  可惜,没得到机会——这个电话一直关机,没有拨通。

  钱报记者昨天查询得知,这是一个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电信手机号码,始终是关机状态。

  我们在网上搜索“200吨板栗”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结果:2004年,搜狐新闻中心发过这么一条新闻《南京板栗日销200吨》。200吨板栗,是当年一个省会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日销售量。

  两个无法拨通

  的手机号码

  钱报记者在网上搜寻发现,搜索“200吨板栗”有74万余个结果,其中显示类似的内容,最早是在2009年的阿里巴巴网页上。那是一个提问:“我有板栗200吨需要销售,不知道怎么销售?”

  提问者是一个以QQ号码为用户名的网民“qq3618***74”,提问时间:2009-10-10 17:02,至今浏览次数:366次。查询http://baike.1688.com/doc/view-d2378676.html可以看到这条提问。

  再早一点的时候,是2004年,搜狐新闻中心发过这么一条新闻《南京板栗日销200吨》。

  接着,直接跳到2014年9月下半旬开始,大量出现题目开头说的这样的信息。微博、微信、BBS、贴吧、个人博客上,都能找到这条信息,而且还出现了几个不同版本。同样地,你也能在网络上看到有网友提问这是谁在求助,然后大量的回答都是“我只是看到之后转发的,想帮忙尽一份力。”

  消息的最初发布者,却没有人知道。

  在查询中,记者注意到,这条信息可能有3个以上的版本,它们的文字内容基本一字不差,只是在价格上,一则为4.5元一斤,一则为6元一斤,留下的手机号码也有不同,一是153开头的号码,一是188开头的号码。

  那么,我们再试试拨打188开头的号码。这次,语音提示这已经是空号。查询这个手机号码的归属地,则是重庆的中国移动用户。

  难道,这是一次恶作剧?当事人其实跟“200吨板栗”没有关系?

  难道,该用户由于这段时日的大量咨询电话,为求安宁,索性销号了?那就更有可能是一次恶作剧。渴求销售200吨板栗的人怎么会手机关机或者注销手机号码呢?

  直到昨晚截稿,记者也从警方得知,目前没有任何关于“200吨板栗”的求助,或者被骗的报案情况。

  离开学校之后,很多事就没有标准答案了,要在短期内摸到真相,更像是在迷宫里摸索。我们和读者们是站在同样的起点,出于好奇心,由于责任心,对这个离奇的“200吨板栗”进行了追问。

  也许正如某些接受我们采访的网友所说:这可能是一次网络恶作剧,更可能是网络推手们制造的一起追求转发量的病毒式网络营销。

  面对这样的信息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不要随手转发,让它在你这里停止扩散。

标签: 朋友圈 责任编辑: 陆海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