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西子湖畔,水墨交融——第二届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开幕
2014年12月06日 07:07:3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婷 吴孟婕 通讯员 蒋欣如

图为参观者在看展览。本报记者 吴煌 吴新燕 通讯员 陈嘉澍摄

  浙江日报杭州12月5日讯 “这不是上次来给我们上过课的书法家爷爷么!”今天下午,在浙江美术馆“有道:兰亭书法社双年展(2014)”开幕式上,杭州永天实验小学的张可儿,一眼认出了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亭书法社社长王冬龄和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兰亭书法社顾问吕祖善。刚刚上台表演完一套书法操的她,向记者展示了手中的小道具——一张写着“爱”的竹简,一脸自豪地说:“我已经学了一年半书法了,觉得很有意思!”

  2011年底,兰亭书法社在西子湖畔成立。“立社为公,学术为宗,服务大众,中西交融”的办社宗旨一直引领着这个新兴学术团体。次年9月,浙江首个国际书法双年展——“无界:兰亭书法社双年展”亮出了它闪亮的品牌,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重量级国际书法双年展。

  时隔两年,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中国美术学院主办,兰亭书法社承办的书法双年展如期而至。今起至16日,汇集保加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罗马尼亚、美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170多位中外书法艺术家作品的长卷,在浙江美术馆缓缓展开。这一回,双年展把视角投射到了书法的本体上,卷轴,展之“有道”;气韵,起伏延绵。

  “‘有道’双年展有书以载道、书法有道、同于大道三层意思。”兰亭书法社社长王冬龄诠释说,“书以载道,道知本源,书法以其简约的形式与丰富的内涵,传递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凝聚了上千年的文化精神;书法亦有道,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代表了每个时代的审美价值;大家都在笔墨方寸间挥洒激情,探求真美,满足精神,同于大道。”

  本次展览期间,7号展厅展出特邀参展作品,8号、9号展厅为国内老中青年实力书法家的作品百花园,10号展厅集中展示来自海外书法艺术家的墨宝。展览旨在回归书法本体,故呈现多为立轴世界。其中蕴含的“技”、“艺”和“道”,既非一日所成,也非一言能尽,但用王冬龄的话说,欣赏书法艺术应该为想象腾出空间,恰如窗外冬日西湖山水的“留白”。

  本届双年展参展艺术家中年龄最长的为百岁老人张光宾。这已是他第二次参展,作品为一幅杜甫诗《旅夜书怀》的草书。这位精通笔墨山水画的百岁老人的草书如行云流水,彰显出了书道的魅力。

  兰亭书法社社员王新元专门为“有道: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创作了篆书《书道》,这也是本次展览中为数不多的一幅现代书法作品,艺术家紧扣展览“道”之主题,用别致的设计让一幅书法作品具有了创造性的艺术感。

  而此刻,王冬龄、斯舜威、沈浩等书法家正被手捧正方形宣纸的小“追星族”团团围住。这些在开幕式上书写了“有道: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开幕式”的中小学生代表,请“偶像”在自己的作品旁签名,一边怯生生地问着:“我哪里写得不太好?”……

  开幕式前,一位身着黑衣、眼窝深邃、静静坐在观众席长凳上的外国女士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问她是不是参展艺术家,她却笑而不答。直到在10号展厅“重逢”,谜底揭晓——原来,她是参展艺术家柯林·安德雷的女友。“我来自罗马尼亚,她来自墨西哥,我们都热爱中国文化。”柯林说,“在所有的文字中,能够称为艺术的只有汉字书写。我的女友虽然不会写书法,但她一直对我说觉得这些线条有一种神秘的美感。”外国人学书法,在许多人眼中是一件形式大于意义的事,但柯林不这么认为:“要学书法,必须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学和文化。每次回罗马尼亚,我都会在当地开办讲座,推广中国书法,大家都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开幕式结束后,围绕“道”字,10余位书法艺术家现场雅集,切磋文墨。王冬龄的开笔一气呵成——提笔、蘸墨,写下“书以载道”四字,然后换笔、题款……有那么几个瞬间,现场是安静的,举在手中的相机都忘记按动快门,满室墨香涌动。

  艺文视线

  东晋永和九年那场兰亭雅事,自王羲之而下,一脉江南,流转至今。今天,在杭州花圃兰苑之所,如当年兰亭,因“有道: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引来群贤毕至。

  书以载道,道知本源。当“兰亭”遇上“有道”,听听当今的文人雅士如何抒怀——

  书道: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书法之道,美于形,精于心。书,心者也。练字,也是养心。

  “练书法,学做人。写字要一笔一划,做事要踏踏实实,做人要堂堂正正。书法,能给浮躁的社会静静心。”兰亭书法社顾问吕祖善的诠释,道出了“书道”真谛,“通过书法这个大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完全可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时代的精神。”

  兰亭书法社社长王冬龄的“书道”,一直以提高大众文化修养和审美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和国际交流为担当,“今天我们的书法创作一定要拿出反映时代精神的好作品来。”王冬龄的话掷地有声。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两岸书法研究中心主任陈胜凯觉得,“书法之道乃正道,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就充盈着一股正气,书法是文化的主力军,是软实力的象征。”

  载道: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展纸挥毫,直画如剑,曲笔似藤,点若危峰坠石,撇如兰叶拂风。撇捺方寸间之情,可以激荡多远?

  在美国执教的周强,一边自豪于国外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一边遗憾于孔子学院里中国书法的匮乏,“我们迫切需要专业从事书法的人去西方传播推广书法艺术。”

  罗马尼亚的柯林·安德雷在书法艺术里看到了中国不断扩大的文化影响力。“中国的书法是汉字的艺术,中国是世界书法艺术的母国,中国的书法艺术对汉字文化圈,对西方的影响起到主导的力量。”柯林·安德雷觉得,“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还有传达文化和审美价值的力量。中国有责任把书法带到国外。兰亭书法社就有这个力量!”

  对此,王冬龄的思考是:当代书法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体现出中国书法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兰亭书法社要大力推广书法创作成果,有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行道: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书法为谁服务?”一个问题,几多思考。

  在广西艺术学院书法系主任唐楷之的眼里,“兰亭”不只是一个地理标志,而是在“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精神指引下的伟大召唤,是“有道”的符号,“我两次参与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后作品得到的提升,正得益于此——兰亭书法社的这种精神图腾。”

  “书法艺术最根本要扎根人民生活,加大社会的推广和普及力度。”曾经在推动书法志愿者进校园活动中不遗余力的王冬龄进一步建议,可以推动书法走进各行各业、走进百姓生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城市的魅力不在建筑的数量而在于文化。杭州因文化而美,西湖因书法而精彩。”话音未落,兰亭书法社副秘书长王水法又话锋一转,“但是当今书法创作仍然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

  王水法寄予兰亭书法社能够竖起一座座高峰,他的建议也朗朗上口:普及教育进学堂,艺术交流入雅堂,精品展示在馆堂,跨出国门登洋堂。

标签: 兰亭书法社 责任编辑: 施菲菲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