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温州12月20日讯(通讯员 潘丽丽 刘建策)也许每个吸毒人都有相似的曾经:初见毒品,是新鲜是好奇;见朋友吸食,是羡慕,跃跃欲试;初试之前,朋友总会说“就一次,没事的”;在朋友面前不试试这玩意儿,总显得自己不合群……
涂某,今年36岁,第一次吸食海洛因时只有19岁。他说,第一次和朋友在一起,大家聚在宾馆,看着觉得新鲜。在朋友的“肺腑之言”后,他开始了第一次尝试。刚吸食完,全身放松,精神亢奋,整个人很飘,涂某回忆自己和毒品的第一次接触。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简短的禁毒宣传口号即使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然而在吸毒人初见毒品时却立马被抛之脑后,理智也荡然无存。涂某悔不当初。因吸食海洛因,慢慢地,他发觉自己变得懒散,全身乏力,脾气也更加暴躁,整个人情绪状态似乎都不受控。越是精神状态不对,就越发地怀念初次吸食海洛因的奇妙之旅,之后很快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吸食的经历,一发不可收拾。毒瘾越来越强,欲罢不能。涂某2005年第一次进宫处以强制戒毒六个月,2013年9月第三次处以强制隔离戒毒两年,他说十年不到进进出出三次,这段不堪回首的过往让他不想再重蹈覆辙。
走上吸毒之路,是偶然也是必然
涂某有一帮讲义气能两肋插刀的朋友,初食海洛因也是在他们的“关照”下。当聊起涂某的过去,发现走上吸毒这条不归路是偶然也是必然。
涂某家中三兄弟,自己排行老三,父母宠着,哥哥们照顾着。从小就调皮任性,念书时也是心不在焉,得过且过,小学毕业就出来闯社会见识世界了。大哥比他大十来岁,一路升学到高中,二哥也是念到了初中。小学毕业的涂某,在性格最叛逆,最需要家庭关爱、学校教育时却在另一个自由环境一天天受影响。在人生道路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成、习惯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塑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开始闯社会后,家对于涂某就只是那个晚上回家睡觉的地方。早早行走江湖,没有找工作没有固定收入,每天跟着哥们儿混着。
性格、家庭、教育、朋友交际,涂某集多种危险因素于一身,在朋友的诱导下也开始了吸海洛因。
家是源动力,禁毒社工功不可没
现在涂某和妻子育有一儿一女,妻子对家的辛苦付出以及儿女的到来和成长让他变得有担当,更是后悔自己过去的青春岁月。在人生最需努力的那十多年,吸毒、戒毒成了他脑海中最深的记忆。涂某也感慨:在那个年代,稍稍努力干点正事,赚钱、过好日子都不是难事。现在下海经商今非昔比。在最需付出的人生阶段,没有努力,现在可能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吧。人生不如意,十有七八九。涂某之前是借毒消愁,图一时轻松,结果是恶性循环停不下来。现在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即使遭遇生活挫折、不顺心不如意时也知道找其他方式解压缓解心情。睡觉、找朋友聊天替代了之前的借毒消愁。
诚然,和街道办事处禁毒社工有了联系后,涂某也多了个地方倾诉自己的不快和烦闷。禁毒社工也是经常和涂某聊天谈心,并给涂某一些生活上的意见和建议。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涂某和长期碰面联系的禁毒社工也成了好朋友,这让他对今后不再碰毒品的承诺越来越有信心。他也清楚地意识到,不只是自己的家人还有这些有责任心的禁毒社工都在督促他,帮助他,希望他的生活能越来越美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