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是天气不够冷还是别的原因?今年糖炒栗子销量跌三分之一
2015年01月08日 10:27:37 来源: 杭州网 记者 刘兆亮 摄影 陈中秋

总喜欢呵呵笑的炒货店老板老孟 记者陈中秋摄

  老孟,57岁,孩儿巷一家炒货店的老板,说话快,爱笑。

  前几天,我从老孟的炒货店门前经过,听到他“咂吧”一下嘴,又来一句叹息:哎,板栗也卖得少了!

  他的炒货店,两间连在一起,门口有两步台阶,店内有瓜子、花生、山核桃、板栗、番薯干……

  去年夏天,我在这家炒货店,还买过跟炒货毫不相干的东西:凉皮。当时,老孟笑呵呵地解释:我算是跨度不大的,还有炒货店改卖凉席呢!没办法,夏天指尖要冒汗,捏不稳瓜子了,过了秋天再转回来……

  后来,我又看到这家炒货店,卖起了卷大葱的山东煎饼,只是把里面的“大葱”换成了生菜和培根。老孟还叫了长相秀气的儿媳妇过来烙煎饼,门口一度排队等饼。

  这么一来,我觉得老孟不仅说话有意思,做生意擅调方向,也蛮有一套。

  所以我每次步行上班路过老孟的炒货店时,总会留意一下,炒货的淡季,他又会出什么新招?

  后来,我看到他,又是笑呵呵地,敲敲打打,硬是把隔壁一间炒货门店,弄成了一家烤薯店。

  儿子小孟不大理解,老爸这个岁数,为什么还这么折腾,很多炒货同行都是把店面暂时转租给别人,回苏北老家休息,冬季再来。“他跑了很多条街巷,说冬季(炒货旺季)到来前,专门辟出一间店做红薯,把它做透,柜台前烤红薯,后面柜台上摆上红薯的片、干、条、块、丝……”

  很长一段时间里,儿子媳妇在老本行炒货店,老孟一个人则守在烤薯店。

  两个店面共用一台监控,监控画面放在炒货店里。小孟说,烤红薯都是年轻人吃,孩儿巷周围老年人较多,红薯销量不太好,有时他在监控里能看到老爸的画面,看到有人路过,都要站起来,人家走过去,没有来买,他又坐下,笑呵呵的,看着心里蛮心酸的,但老爸不会轻易说,这次弄错了,毕竟,他来杭州20多年了……

  前几天我听到老孟的那声叹息,可能是他20多年来面对炒货店的第一次。他一直都是笑呵呵的。

  他并不在乎开出烤薯店的失误,而是为他做了20多年的炒货,预感“年终”数据大幅下滑而忧心。

  老孟个头不高,跟一位伟人差不多。他往后捋了一把大奔头,笑着说,自己就是在小平南巡讲话后(1992年),担着竹筐挑子,一头塞满铺盖,一头盖着一口铁锅,坐火车到了杭州。

  “下了火车,还不大敢到市中心,乡下来的嘛,一点点往城市外围走,走到拱宸桥那一带,看到了稻田,安顿下来。”老孟说,三个老乡搭班,一个在家炒瓜子、花生,两副担子挑出去卖。

  老孟的据点在浙江麻纺厂(旧址在湖州街一带,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个大型国有企业)门口,下班时,工人真多啊,根本忙不过来,杭州工人真当好,叫他装成包,大家都方便,也能提高生产效率。

  老孟说,他觉得“生产效率”这个词很高级,自己卖瓜子还能用上,很高兴。他买来塑料包,出摊前封装好。一包卖5角钱。“当时一天能卖100多块钱,那是不得了啊,春节回家悄悄一说,老家半个村的人,都往南方来了……”

  老孟的家乡,是苏北跟山东交界处的邹庄乡。

  我上网查了一下,那是个偏远乡镇,有卖炒货的传统。上世纪90年代初,一半以上的人到了杭州、宁波、上海,卖炒花生、瓜子。20年过后,那里家家户户建起了三四层楼房。在杭州炒瓜子的,建起了萧山那种尖尖顶,在宁波炒的,回去建起宁波式样的欧式风格,苏州、上海的,则粉墙黛瓦。当地媒体报道说,当年穷乡村,建起了“万国别墅”。

  当然,老孟也是第一批建起楼房的。同时,他也甩了挑子,租了门面炒。

  他抹了一把脸,说起自己炒货最好的七年:1999—2006年。

  当时,他关了大关一家店后,想想自己干了七八年,都在城市外围打转,这次要到杭州的“中心”来。

  1999年,老孟在耶稣堂弄盘下一个15平方米的小店。老孟说,中心就是不一样,他忙到10点多,关了店还要到周围走一圈,看一看人流量,还是很多。

  当时,山核桃开始流行,儿子小孟高中毕业,老孟回去把他带到杭州来,先是让他熟悉店,又把他送到临安去,跟人家去学炒山核桃。

  老孟5米纵深的炒货店,常常挤满人,小孟回来后,跟着老爸一起切磋炒山核桃手艺。

  老孟说,他把炒山核桃和炒瓜子的工艺结合起来,用大铁锅盐炒山核桃。这种方法炒出来的山核桃,味道很好。他再买来精美的包装袋,封装好,有的还要再套上精美的礼品盒。

  小孟记得,大约2001年左右,他几乎每天都要跑邮局,给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客人发货,他们都是来杭州旅游来店买了一些,但货不够,所以先付了钱,剩下部分再补寄过去。

  更让老孟开心的是,当初选“中心”位置,真是明智。“周边的公司、单位多,他们开会要吃松子,员工福利发山核桃,哎呀,现在想一想,那几年,各个单位花钱有点大方的,有家公司来提山核桃,可能是作为员工福利的,一次就买了2万9千块……”

  后来,那一带要拆迁,老孟先就近挪到中山路一年多,店里又增加了炒板栗项目。

  儿子小孟结婚,生了孩子。老孟想让孙子这一代,一定要在杭州念书、成长。

  “我不担心什么啊,炒货店在市中心啊!”老孟说,只要炒货店还有生意,多花点钱上学,他是愿意的。

  2008年,老孟的炒货店,搬到了孩儿巷。

  问老孟晓不晓得那一年的世界金融危机。老孟还是笑着说,咱文化程度不高,但都在市中心呆着,怎么能不晓得呢?来买瓜子的银行职员都在谈论,记得当时是美国华尔街……

  但老孟说,危机没影响到孩儿巷,他的炒货店一次租了两间铺子,尽管上万的大订单少了点,但零售很好,瓜子销量出奇高,可能大家开会,要讨论怎么渡过难关,嗑着瓜子想事情,坚果类的山核桃、松子,也都卖得不错,这些都含氨基酸,有补脑作用,呵呵。

  这个阶段,城市房价开始疯涨。老孟回了趟老家,找亲戚帮忙看着,又建了一座楼。

  “那一次,要不是把钱花在老家建房上,在杭州首付买两套的话,那就赚大了。”老孟说,一想到这件事,就有点后悔,觉得以后眼界一定要放开一点,看准形势就干,不能只有瓜子那么大点出息。

  现在,老孟的孙子、孙女都已经在杭州念小学了,学校在三墩那边,有点远,小小年纪,都住了校。

  老孟说,是他让小孟走到炒货这条路上来的,现在也没什么回头路了,只能让下一代好一点,暂时辛苦些,没什么的。

  但是,去年一整年,老孟还是感觉到了压力。他不断转型,眼界尽量往大处放,但是炒货主业还是不大景气。

  他举了个例子,去年炒板栗,一家店还能卖上万斤,今年降了三分之一,山核桃拿掉礼盒,简易包装,销量也降了15%—20%,主要是单位大批订货少了,这个大家都理解,不能奢侈浪费,要理性消费嘛!咱们以前过穷日子,担过挑子卖瓜子的人,更能理解了。

  这时候,一直捧着手机看新闻的小孟,跟教他做炒货生意的老爸说,每个月都有搞互联网的人找过来合作,说他们来网上代销,拿点分成,你就是不肯!“不是年轻人吃得少了,是他们有了手机,不肯跑出来,要送到手上去。”

  老孟回应儿子:不是他一定不肯,他也晓得网络厉害,每个人都在盯手机,全世界都能划划指尖,买你的瓜子,但是必须价格低啊,利润太薄了。他把店开到了市中心,靠近小区、公司、企事业单位。糖炒栗子热乎乎,趁热好吃,快递再快,送到手上也冷了……还是想等等看,是不是跟天冷得慢,还没大批量吃炒货有关?

  昨天下午,天骤然冷起来了,冷风嗖嗖。

  炒货行业有个规律,天越冷,生意越好。老孟又亲自炒起了山核桃(小孟也炒了近十年,炒得很好了,不想再让老爸干体力活了)。

  老孟说,不能再叹气了,要把炒货做得更好一点,备足山核桃等炒货,春节前还有一个月,想再冲一冲销量。

  说话时,老孟还是自然地笑着。(都市快报)

标签: 糖炒栗子|炒货 责任编辑: 施菲菲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