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山水相融、适宜人居,“住有所居”也是公众的热切期盼。杭州市公租房日常管理服务体系近日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国内公租房领域的首个获奖项目。
全国多地都有公共租赁房,国家大奖缘何花落杭州?
杭州的公租房覆盖面广、门槛低。公租房主要解决“夹心层”的居住问题。对于“夹心层”,杭州考虑得较为周全,符合购买经济适用房条件但没有能力购买的人群、不符合购买经济适用房条件又无力购买商品房的群体,都在杭州公租房的考虑范围之内。还有,杭州公租房早就突破了户籍限制,只要持有杭州市区公安机关签发的《浙江省居住证》或《浙江省临时居住证》,都具备公租房申请资格。这是我国首例将外地户籍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范畴。如此一来,不仅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权得到了保障,外地大学毕业生、来杭创业者也都有了栖身之地。
公租房不仅要建得起来,还要管理得好。从全国范围来看,房租催缴难、租房退出难是公租房管理的普遍问题。面对难题,杭州首创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三位一体”的公租房管理体系。
在信息化上,公租房资格认定、分配过程等环节,全程进行信息公开,实现了公平分配。在智能化上,杭州公租房量身定做了智能管理系统,其中智能安防卡与住户的租赁期限、租金缴纳情况相关联,住户如果拖欠租金,或者租期结束之后不退房,门禁卡将无法打开所住楼房的单元大门甚至自家门锁,这对租户也是一种约束。在社会化上,公租房的租户没有房屋产权,难以享受到子女就近入学等与房屋产权、户籍挂钩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为此,杭州出台规定,要求各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公共租赁住房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相关职责,比如教育部门负责承租家庭中适龄儿童的就近入园入学工作。
此外,杭州还进一步明确,今后独立选址、房源数量超过1000套的公租房居住区,都将单独建立成社区。公租房的承租家庭将被纳入属地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获得基本公共服务。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公租房的“杭州样本”告诉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尽可能多的样本人群纳入公租房的保障范畴,整个申请、审核、选房环节全程透明,通过智慧应用对公租房进行管理,让社会公共服务覆盖到公租房承租者,那么,住有所居不再是梦。我们期待,杭州的住房保障体系能进一步完善,让生活于此的人们,拥有幸福的归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