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20日讯政协第十一届浙江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举行第六次“浙江政协·民生论坛”,专题讨论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论坛上,20位政协委员、列席同志先后发言,大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分质供水、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质标准立法,省环保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卫生计生委一把手现场回应了焦点问题。
细化分质供水成为委员新期待
水源保护区全面禁止新污染源
“我觉得要把饮用水、自来水严格区分概念,饮用水源必须是优水。”
省政协委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费君清认为,保障饮水安全首先是在要将占日常生活用水约1/10的饮用水释放出来,单独选取水源并进行封闭运输,实现优水优用。
邢幼平、陈智敏两位委员在发言中也提到了分质供水的设想,即打破目前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大分质供水模式,把居民生活用水进一步细分为饮用水、一般生活用水。
陈智敏提出,参照煤气管道入户的方式,将直饮水系统铺设入户。之后采用价格杠杆,每月确保一定额度平价供应,并对困难家庭进行补助。
记者了解到,在部分重大引配水工程完工前,省政府将进行调研,进一步探索。
我省现有的饮用水供应体系中,70%的城市都依靠水库水集中供应,仅杭州、嘉兴水源仍取自河流水。
省政协委员、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叶碎高是浙江保供水方面的技术专家,他在发言中直陈目前水源保护区的护水压力大,仍存有高污染风险,希望能在保护区关停相关产业集聚项目,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省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胡勇平也建议对水源地进行封闭式管理,并对水质污染元素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省政协委员、湖州市政协图书馆副馆长钱志远则提议,对水源保护区内的原住民进行一定补偿,使其得大于失。
省环保厅厅长徐震在回应时告诉在场委员,环保、水利等部门正对水源保护区划定做调整,一律不允许新的污染源进入,同时采取严格的污染物总量控制。
另据了解,去年杭州、宁波、嘉兴、湖州、金华等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内55处非法污染源已全部整改。
不少委员提了“任性”想法
建议网格化监管饮用水水质
首位发言的省政协委员、嘉兴市政协副主席王淳建议进行河流上下游的联合断面监测。
徐震在回应时介绍,目前浙江主要依靠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进行奖惩,实现生态补偿。
相较于依靠自觉保护,不少委员建议制定新的地方水质标准,从立法层面规范饮用水的保护。省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副主席李太武就提议建立《饮用水安全条例》,同时确定县级水质监测中心。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吴良欢委员则关注到了土壤污染对水质带来的危害。他一口气提了包括建立土壤修复地方个性化标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6条建议,最具新意的还是加强耕地污染修复技术的研发,同时建立清洁土壤交易平台。
他说:“我们建议把建设用地,包括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被占用土地的清洁土壤进行剥离,覆盖到重度污染的土壤或永久性农田,把污染土壤移位修复。”
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旭委员的建议颇有超前意识,他建议大家关注饮用水的最后一米,特别是进入家庭的最后一段材料。他介绍,欧盟对接入厨房的材质有严格控制,包括重金属、塑化剂、透光性、抗菌性等等。
“我们浙江作为发达地区,尤其是小家电产业的聚集地,能不能率先在塑化剂等方面规范一些技术标准,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确保饮水安全。”他说这样可以努力避免一些潜在疾病的危害。
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服务首席骆月珍则建议借鉴平安建设过程中的网格化管理,划定网格区域有专人监管污染源、水质等。
省政协主席乔传秀主持论坛,副省长熊建平参加论坛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陈加元、陈艳华、陈小平等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