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1日讯 (今日早报记者 章高航)昨天下午,之江饭店5楼千人会堂非常热闹,这里正在举行“浙江政协·民生论坛”。
2013年12月,浙江政协着手启动民生论坛,2014年正式举办,每个季度开展一次。今年开始,“浙江政协·民生论坛”改为每月一次。
昨天的“浙江政协·民生论坛”是今年首期,也是第一次在两会期间举办,讨论的主题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对于饮用水安全问题,60位省政协委员及9名相关部门领导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省政协委员王淳嘉兴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嘉兴市委会主委
学习辽宁,成立专门治水的管理机构
我的老家在辽宁,我觉得可以向辽宁学习。辽宁省的辽河,原来是全国比较有名的污染河、死河、黑河、臭河,为了治水,辽宁专门成立了辽宁省辽河保护管理局,作为治理辽河的一个关键机构。
而且辽宁统筹抓治水,建了三大工程,分别在河道的中线、南线、北线。南线解决了8个城市用水,北线解决了5个城市用水,中线几乎把其他的城市完全囊括进去了。
我建议,我们也可用建立流域性的专门治水的管理机构,这样就能打破多头管理难的问题,还可以联合进行断面监测。如果断面监测结果出来发现水质在变差,就要重罚上游、重补下游,要问责上游城市领导的责任,让上游对下游的水质负责。
省政协委员邢幼平省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
把饮用水和生活使用水分开
水资源紧缺、水质不好,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我们的“五水共治”也应是一个长期工程。
我建议把饮用水和生活使用水分开,这样是比较有利的。首先,如果饮用水不单独区分出来,饮水质量很难提高。其次,把所有水的标准都提高到饮用水水平也没必要,比如清洗用的生活使用水就不一定要达到饮用水标准。
省政协委员胡勇平省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省地质矿产研究所原所长
开展水质污染元素的风险评估
从去年调研的情况来看,形势比较严峻。根据2014年全省31个敞开的水源地的调查,水质情况比去年下降了4.4%,饮用水的安全隐患是非常严重的。
我觉得我们水源地的配套、规划相对比较滞后。东苕溪我去过3次,尽管现在对周边的农业、养殖业等进行了整治,矿山也关闭了,但是船运航道还在,船开过去的时候会把泥带出来。
我建议,加强水源地的责任体制建设,加大水源地的污染防治,摸清污染原因,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统筹规划,推进城乡水污染统筹的一体化,加大各方面的整治力度。在跨区域的管理方面,比如上下游、左右两岸的管理,需要统筹管理。
另外,我建议开展水质污染元素的风险评估工作,根据浙江的污染排放情况、污染的种类有目的地扩大一些检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省政协委员范柏乃浙大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主任、浙大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建立公众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
要保护饮用水资源,必须建立公众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目前水资源管理主要是靠政府、环保部门,靠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监督,我认为这个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浙江有80万家中小型企业、10万多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政府的监管力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们建议要建立公众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
其次,我建议要建立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政绩考核体系。还要推动、加快水资源的市场化,不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很难树立起公众对保护水资源的强烈意识。
省政协委员王旭民进省委会常委、浙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使用塑料水管影响男性生殖健康
饮用水的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源头到水处理再到输送,最后到用户终端设备,都会影响到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我比较关注的是饮用水的终端安全问题。
水有100多项检测指标,很多是跟材料有关的。我们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发现欧美国家对涉及饮用水的器具的材料要求非常高,关于这些材料的标准都有厚厚的一本书,涉及到重金属问题、塑化剂问题等等。男性的生殖能力问题,很多是由塑料管道的塑化剂造成的。为了小男孩的发育健康,欧美禁止了很多含塑化剂的器具。
我建议,我们浙江在这方面,质量标准要跟发达国家接轨,制定自己的地方标准,从饮用水的最末端来保证我们饮用水的安全。
省政协常委李太武宁波市政协副主席
农村用水安全状况较差
浙江历来重视饮用水的安全,但目前饮用水监测网络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4点问题和不足:
多头管理、职责不明。发改部门负责供水工程的规划,环保部门监测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水利部门负责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对江河湖库和地下水的水质实施监测,卫生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等等,各部门饮用水安全职责重叠较多,具体职责边界不清晰。
技术不足、信息不畅。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分别建设了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但技术不能共享,监测指标普遍不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国标要求。
监测薄弱、缺乏预警。比如,监测选点未能全覆盖,目前环保部门水源地监测,限于县市级及以上水源地。
监测结果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用水安全状况较差。
我有这些建议:1、尽快建立我省专门的饮用水条例,确定饮用水安全责任主体,解决饮用水监测多头管理的现状。2、统筹能力建设,确定县级水质中心,统筹县级水质中心建设。3、推进、提高水质技术研究,确保安全预警。4、加强统筹规划,建立全省监测网络,改变各部门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各自建立监测网络的局面,加强部门统筹协调。
省政协委员骆月珍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
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
关于污染源的监控、水质的监测,我觉得可以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网格点以5公里乘以5公里为距离,每个网格前后左右互相监督。比如某个网格的出水质量是虚报的,可以通过下游网格的进水质量来监督,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还可以建立一个平台,网格的数据每周上报平台一次。而每个网格点都有一位网格管理员,通过这些数据来监控区域内的水质,这样也可以发现如果水质变差,到底是由上游网格引起的,还是自己网格内部有问题,责任很明确。通过这一平台,还可以发挥社会公众参与,尽可能细化。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