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2日讯 (今日早报记者 金洁珺 钱祎)一抔黄土掩风流。
昨天上午,杭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了“发现杭州2014——杭州考古工作年度盘点”新闻见面会,拱墅区八卦墩良渚至汉六朝遗址、上城区江城路五代海塘遗址、临安市西文山南宋洪起畏夫妇墓和建德市梅城明清严州府城南城墙,各个考古新发现一一亮相。
尽管今年的杭州考古新发现中并没有出现大量的奇珍异宝,但是那些藏在历史深处的疑问却通过这些实打实的遗物古迹,告诉了我们答案。
传说中的“钱王射潮”到底是真是假?弃城而逃的南宋遗臣洪起畏如何看待南宋灭亡?半山的史前文化到底可以追溯多远?折损了梁山十二条好汉,宋江占下的严州府究竟有怎样的城门布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A
钱氏捍海塘,用上柴草和竹编
2014年春末夏初,杭州上城区江城路上,原江城文化宫的重建勘探工程突然喊停。“当时有勘测人员在地下八米左右处发现了石块。”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郎旭峰回忆道。
这个位置不得不让人敏感。1983年,在距离这里以北的1公里处,现在的江城立交桥附近,曾挖掘出一段钱氏捍海塘遗迹。“在那个区域出现石块,是值得重视的。”果不其然,经过将近半年的挖掘,终于又一段钱氏捍海塘重见天日。
“它的出现让钱氏捍海塘的样子清晰起来。”郎旭峰说。
传说中,公元910年的8月18日,吴越王钱镠为了抵抗钱塘江汹涌的大潮,以万支箭雨杀退潮神。可史料记载,捍海塘的修建是采用“造竹络,积巨石,植以大木”的方法。如今,通过对这段10米不到的海塘解刨,证实了这一建坝方案的真实性。
“这段海塘呈南北走向,横截面为梯形,并不是传统的直立式。并且首次发现了柴草和竹编加固海塘的做法。”郎旭峰说。
这段海塘大石块打底,上面层层覆土夯筑。覆土多用较好的防水效果的金刚泥,再一层土一层柴草叠压堆积。海塘的迎水面使用了框架结构。传统的榫卯和绳索捆绑联接起竹子和木头,完成整体构架。为了防止土质流动,阶梯间是密致的竹篱坝做隔挡;坝坑里的土和石块是放置在竹笼竹筐上再填满的。
“这次我们还意外收获了13只草鞋。”郎旭峰笑着说,“这草鞋估计是当时修筑海塘的粗汉子留下的。”
草鞋的编织手法和现在差不离,大小在40到41码之间,“还找到了200多件生活用的瓷器,估计是工人留下的,顺道还发现了猪骨头、鸡骨头和谷物。看来,当时的工人伙食也不太差。”
“五代吴越国捍海塘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并保存的最早海塘实物,对研究唐五代土木工程技术和海塘修筑技术具有重要价值。”郎旭峰说,“尽管南宋后这段海塘废弃了,可是它的建成奠定了杭州在五代乃至南宋临安城时期的城市格局,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B
半山石塘现良渚“复古玉镯”
杭州半山地区古遗迹众多。在石塘工业园的八卦墩遗址里,考古人员在一片三角形的高地上,一共发掘了呈层状堆积的64个古遗迹,跨越良渚文化、战国和汉六朝三个时期,挖掘出了不少陪葬品。
据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杨曦介绍,遗址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是良渚文化层,出土了不少玉器、石器和陶器。从常见的玉璜、玉管,到更为精细的玉串饰、玉锥型器,从劳动生产用的石镰、石耘田器到装饰用的有肩石钺。
其中,一只白色玉镯格外引人注意,上面有着黑色的斑纹。这只玉镯宽达5厘米,样子和流行的复古宽边镯子很像,这样造型的玉镯,戴上还真有些潮。杨曦告诉记者,这种玉镯当时人们可不就佩戴了嘛。
“玉器和石器等装饰品不仅体现了史前人类对美化自身的需求,还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直接象征。地位越高的人拥有的装饰品越多,也更为精美。”
“八卦墩遗址的遗迹时间跨度长,虽然部分时期的地层受到破坏,难以分辨,但仍旧可以体现该地作为人类聚集区的一种延续性。”因此,这个遗址半山地区在史前直到先秦两汉时期,都是人们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
同样历史悠久的还有建德市梅城镇,史称严州府,根据文献记载,唐后曾有三次筑城历史。因为地理位置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四面围城墙成了这个江南小镇的标志之一。
如今梅城,仍保留了元末明初所筑严州府城的格局,时代变迁后,原来心脏中心严州府治衙署的所在地,现在已经成了现在的严州中学。去年,为了修建新建新安江防洪大坝,考古工作者们对南城墙大南门至小南门段的明清城墙进行了再发掘。当年曾是水运货物集散地的大南门外,只残存下一排房屋的地基。
C
洪起畏墓志铭
揭亡国之战内幕
2013年,临安市锦城街道横街村郎碧东部约300米的将军山西南麓,发现一夫妻合葬墓穴,墓穴背山望水,阴宅佳地。这一墓穴仅墓上方盖着的几米厚的封土,就多达31层之厚,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规模之宏大,没有辜负这一宝地。
不仅如此,墓形制上也别具一格,不同于以往的墓室、墓前建筑等位于同条中轴线上的对称性布局,这个合葬墓的开口通道位于右前部,墓室则位于墓葬左侧,呈现出非对称性的布局。墓室中对于排水道的设计也非常讲究,排水道呈“Z”字形向前曲折延伸。整体布局严谨、浑然一体,“在浙江地区历年所发现宋元时期墓葬中都算罕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周学斌评价道。
而这个墓的主人,就是曾任临安府知府(相当于杭州代理市长)的洪起畏和他的发妻郎氏。墓中出土的两块墓志铭,清楚记述了他们夫妻俩的生平。
说到洪起畏,人们对他出任镇江知府时前后不一的对抗元军表现更为深刻。1275年,当元军趁直逼建康城下之时,洪起畏选择弃城而逃。
此后,洪起畏其人史料难觅,而没有想到,1294年他临死之际,自己述写的墓志铭却给出了他对自己南宋亡国的一些看法。墓志铭扬扬洒洒九百多字中,提到最多的人之一就是贾似道。
作为贾似道门生的他,对丁家洲之战的失败有自己的看法。他并不像世人认为失败归因贾似道指挥无能。他陈述道,贾似道当时虽作为三军统帅,主要负责物资转运等后勤工作,可军队指挥权却落在大将孙虎臣手中,孙虎臣未战已怯,军心不稳,贾似道也无能为力,以至宋军惨败。
“洪起畏夫妇的墓尽管因为多次被盗,并没留下过多文物,但其墓制为浙江地区宋代墓葬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对于研究南宋晚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证史和补史作用。”周学斌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