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3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张丽)【代表委员名片】
孙阳 省人大代表、杭州市江干区丁兰街道皋城村委会副主任
陈勇 省人大代表、温州市鹿城区南汇街道德政村村民
何雪玲省政协委员、宁波市老年疗养院院长
李立新省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报告摘要】
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机构养老床位2.8万张,建设护理型床位1.5万张,新建5000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圆桌访谈】
每年省两会,养老话题备受关注。今年,养老依然是代表委员提及的热词,记者邀请相关代表委员,讨论老龄化背景下如何改善养老服务。
发展居家养老
记者:如今有一种现象:一边是养老床位紧张,另一边是不少养老机构床位空置,这是怎么回事?
陈勇: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现在不少养老机构建在郊区,地处偏远,很多老人不愿去,他们习惯待在熟悉的环境中,喜欢住在有人气的地方。改善养老服务,应该将重点放在居家养老上。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都有待改进,政府部门应改善居家养老环境,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新建住宅区要硬性规定留有足够场地作为社区养老场所,对擅自改变用途的行为进行查处。
孙阳:农村养老要注意3个重点,一是失能失智,要由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二是生活能自理的老人需解决医疗和服务问题,三是给予老人精神关怀。改善养老服务,要多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既为机能衰退的长者提供长期护理,也为机能相对健康的老人提供短期护理和康复场所,支持开办居家养老日间综合服务中心。
培育专业人才
记者:说到养老服务,不少人停留在为老人烧饭、洗衣、拖地的概念,其实这些远远不够。
何雪玲:养老服务要跳出传统模式,引入“全人”服务理念。养老服务不仅是吃饱、穿暖,更要帮助老人满足因身体机能衰退无法独立完成的生活功能需求,关注心理、精神需求,做到养老机构环境优美化、设施专业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科学化,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宁波市老年疗养院引进现代养老服务理念,整个养老院像家一样温馨。
陈勇:养老服务质量提高,有待护工素养提高。目前,护工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难免出现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应加大对护工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薪酬,增强职业荣誉感,让他们看到职业前景,乐意从事这个职业。同时,养老服务内容也要标准化和精细化。
扶持养老产业
记者:“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许多老人的生活常态。养老服务,除政府和家庭努力,社会力量可以做些什么?
李立新:当下,养老服务产业链还没建立,政府应大力扶持养老产业,加快构建养老及配套产业链,形成养老服务与医疗保健、食品供应、旅游休闲、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用品制造等专业服务联系合作的网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社会力量还可以开辟新型服务,如提供伴陪、交通助理、老年食堂、家庭病床、临终关怀、体质监测、老年人才市场、老年大学等服务,满足老人需求,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孙阳:要保障养老服务消费的资金供给,政府应加快制定相应政策,结合社会、社区和家庭力量,搭建多元化、混合型的养老保障体系,积极整合金融机构和慈善机构的资源,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新闻链接】
18.6%,这是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在户籍人口中的占比,粗粗一算近900万人。也就是说,我省每5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到2020年,预计每4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到2040年,预计每3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
面对“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满足养老需求,是一项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去年,省政协组织开展“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重点课题调研,这是省委交给省政协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省政协“系列民生”重点履职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