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有着一大批文化坚守者,他们有的痴迷书画,有的热衷收藏文化,有的是“非遗”传承人,有的是基层老文化站长……他们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坚守各自的文化阵地。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这份执着和坚守,我们的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历久永续,保持它真正的尊严和价值。文化坚守者,犹如一盏盏灯火,映照的是传承,传递的是沉静,守住的是灵魂,积淀的是定力。
如今从国到家,从群体到个人,都从容大方的谈梦筑梦。对于70后的现代书生———义乌市双林文化研究院院长张惠间而言,他的梦里常常出现这样的景象:在浩瀚的商业海洋,义乌如一座富饶的宝岛,为各块陆地提供各式珍奇,上方,一轮皓月当空,源源不断倾洒香光,这月光,就是绵延1500年的双林文化。他直言,双林文化研究院自6年前成立那天起,就开始着力探寻双林史迹,充分挖掘文化资源。
崇学务实发掘佛禅文化
张惠间从小在佛堂乡村长大,在镇上读书的周末时间,常常会去双林旧地游玩,也许是这个带佛字的地方,在他少年时期就播下了某些心灵的种子,让他默默爱上了传统文化。
2008年,已经参加工作多年的张惠间,接到一个来自云黄山上的电话,要他帮忙为傅大士舍利塔安装射灯。他带电工上山安装完毕,住持问其有何愿望,他说了句,“希望更多人喜爱双林吧。”一念诚心,却如火苗,点燃起身后盏盏灯火,常驻心间的有那绵延1500年的双林文化。
翌年,应相关领导和双林禅寺的共同邀请,张惠间出任双林文化研究院负责人。当时成立这个机构,是为了紧跟冯志来等前辈学者的脚步,乃至往上追溯众多先人崇学务实的精神,通过传播、推动双林文化发扬光大,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为社会和谐建设、城市文明提升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很庆幸生活在这座生机之城,虽一介布衣,却因心怀良愿而得到决策层、主管机关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呼应,在好的年华里做了件认定对的事。”张惠间说,双林文化研究院成立以来,已策划试办文化研讨、禅乐演艺,编辑或出版双林史料、文化著作500多万字,开办和谐讲堂、傅大士文化陈列馆,举办禅学讲座、文化沙龙300多期,外出交流20余次。这期间,他还运用在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深造游学的机会,以及以省作协会员参加各种活动之际,随时把双林文化的前世今生,介绍给香港、台湾、深圳、上海等地的众多有缘人士,扩大双林文化在当今佛教、文化、学术界的影响。
化繁为简弘扬传统文化
因为工作原因,常常有人会问张惠间,傅大士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双林文化的精华到底在哪?张惠间总会用平实的口吻作出回答:“傅大士既是佛教徒心目中的弥勒菩萨化身,也是知识分子心目中大智、大爱、大美的中华先贤,更是老百姓心目中有见识、有肚量、有情趣的乡里乡亲。”双林文化从复杂上探究,多少文字也说不完,张惠间归纳起来即两个字:“善慧”,它以慈爱自利利人为真善,以无我解脱烦恼为至慧。
张惠间说,文化、真理、自然三合一,构成了中华善真美的独特文化信仰体系,历经几千年依然闪耀于世。如此深广之学,发端于天竺,却在南梁时代由义乌傅大士融汇中土文化而成中国维摩禅、中国弥勒净土、中华三教和谐思想的高塔,值得今人传承和弘扬。
当然,再高妙的文化,也不能停留在庙堂高阁和学术游戏里,而要以简单明了的表述让不同时代的人受益,落实于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是他在钓鱼矶和谐讲堂里举办系列文化沙龙的朴实情怀,也是他对新时代环境下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和探索。
与时俱进传播双林文化
张惠间在出席“两会”期间告诉记者:双林傅大士文化这个宝贵的宗教文化资源是一体两面,在旅游观光方面,要建设好“弥勒人间净土”这个主要景区;在宗教教育方面,则要体现出“维摩禅(居士禅)”这个主要特色,这样才能在业内发挥出独特的优势。
张惠间认为,相对于杭州、宁波、无锡、三亚等地而言,我们似乎还在观念上稍稍落后,要进一步了解佛禅文化的符号灵活性,完全可以善用其精神内涵来帮助城市净化人心、提升品质、增加魅力。回眸历史上曾经的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多信仰、多民族、多语言、多习俗的人们和谐相处,一度成为东方多元文化的典范之都。“今天的义乌,要承担新丝路新起点的重任,不仅要有商贸通达五洲的才干,还要有文化涵容天下的气度,要创造各种载体,与时俱进地传播双林傅大士文化的轻盈、容纳、慈乐,为这个时代提供最为急需的物质财富和心灵欢喜,这样的梦,也将成为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