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7日讯 ( 浙江日报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马寅斐 王雪飞 ) 对浙大儿院的医护人员来说,新一年的忙碌从大年初五就开始了。根据最新统计,几天来,儿院滨江新院区的日门急诊接待量是原湖滨院区的两倍多。
据浙大儿院医务科科长王财富介绍:“2014年12月27日,滨江院区正式启用。2015年1月19日,湖滨院区所有夜门急诊都搬迁至滨江,2月1日,耳鼻喉科、胸外科、心脏外科、骨科、脑外科及整形外科也都搬迁至滨江院区。”
三倍体量发展空间大
浙大儿院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人们多以“省儿保”相称。湖滨老院区坐落于竹竿巷内,老门诊大楼建于1986年,当时是按日门诊量两三千人次来设计的,但新院区启用前,它的日门诊量已达到七八千人次。
“无论是从周边交通、服务还是安全角度来说,浙大儿院都亟待一个新的空间。”院长杜立中说,滨江院区位于滨江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都是湖滨院区的3倍多,日门急诊接待量可达1万人次。老院区只有7个手术室,900多张病床(现保留400张),而新院区有22个手术室,目前已有900多张病床。湖滨院区只有80多个停车位,而滨江院区的地下车库及路面车位共计1000个,目前已开放的地下停车位有500个。
1月21日,滨江院区的就诊人数首次超过了湖滨院区,从那天起,滨江院区工作日的门诊接待量稳定在4000人次左右。
“考虑到儿童突发情况较多,而有的家长可能不清楚夜间急诊及大部分专科已经搬迁,浙大儿院和120急救事先做好了沟通——需到省儿保急救的病儿都送往滨江院区。”王财富说,从人员力量和科室设置上考虑,搬迁到新院区的专科可以添置更多新设备,住院的床位也更充足,有利于医院和专科的发展;对留在老院区的几个专科来说,也腾出了发展空间,比如,老院区的泌尿外科原来只有一个病房,现在又扩展了一个病房,病人的择期手术时间从过去的一年半至两年,缩短到只要半年至一年。
全新院区就医好心情
滨江院区大门口,一对年轻夫妇正抱着孩子朝门诊大楼走去,妈妈一边走一边说:“比原来那边大多了!”
滨江院区的建筑带着童话式的风格——一个个八边形的“蜂巢”嵌在白色大楼的外立面,“蜂巢”还有淡绿色的镶边,里面是一扇扇窗户,远看,又像一颗颗白绿相间的水果糖。
门诊大楼共5层,一楼大厅非常敞亮,空气中也没有刺鼻的消毒水味道,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穹顶倾泻下来,地上的白色瓷砖也闪闪发亮。
2至5层平均分布着代号为A至I的9个诊区和临床辅助科室,每一层的主体都是一条宽阔的长廊,通体的瓷砖一尘不染。长廊左侧是一个个用玻璃门隔开的诊区,玻璃门外有用于候诊的一排排座椅。
根据患者就诊的密集程度,有的诊区是一个专科,有的诊区则由几个专科组成。每个诊区就是一条走廊,约20个诊间分布在走廊两侧,医生和家长在诊间里一对一沟通,没有丝毫嘈杂。
在滨江院区,门诊大楼单层的面积就达到了老院区门诊楼所有楼层面积的总和。
“过去的老院区到处都是人,拥挤不堪,心情也容易浮躁,家长们经常会起冲突,现在诊区相对独立,排队的人也跟着分散开了,秩序好很多。”门诊护士长楼佳说,不光病人,医务人员在这里上班时也感觉心情好多了。
细致关怀 医疗高追求
新院区的落成,让更细致的诊疗成为了现实。
住院大楼总共21层,第七、八层是新生儿科的无陪病床。“无陪病床看上去就像一个个小隔间,家属必须全身消毒再穿上隔离服才能进去看。”说着话,楼佳把我们带到了最顶层的呼吸内科病房,医生们都叫它“江景房”。
走出电梯,我们马上被地板上画着的萌萌的小鲸鱼吸引住了,大厅里,几个孩子拿着气球在大人的陪护下玩耍,窗外可以看到缓缓流过的钱塘江。
每一层病房都分为单间、三人间和四人间3种,病床之间有帘子隔开。每张病床都带双侧护栏,床边还有一张可以拉开来当床的椅子,这样陪护的家属就不用和孩子挤在一张床上了。
“这里很干净,医生们也比较负责,每隔半小时就会来查一次房。”一个小病人的妈妈告诉我们,病人及家属可以在卫生间里打卡洗热水澡,住院条件让她满意。
据介绍,滨江院区全程开通了智慧医疗,从挂号到付费都有自助设备,目前所有的专家号都可以在网络预约平台上预约,滨江新院区的号源正逐步增加。
除了门诊大楼和住院大楼,滨江院区还有一幢单独的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接诊楼,该楼设有负压病房,如果未来发现有传染性疾病的小患儿,将有良好的收治环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