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3月4日讯(记者 王琳)“我能听到……”浑浊的吐字,夸张的口型,颤抖的肌肉,12岁的聋儿小鼎(化名)用独特的方式,讲述起了自己的故事。
小鼎出生在台州仙居的一个小山村,患有先天神经性耳聋。倾听水流、感受鸟鸣、捕捉蝉音,是他从小的梦想。
近日,浙江省民政康复中心特请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会“残障儿童康复教育”耳科专家们前往仙居,用先进的设备与专业的康复训练,圆他一个“倾听梦”。
法盲母亲为儿入狱,无声世界伴他长大
白净的面庞,瘦小的身材,面对陌生人的小鼎略微显得局促而紧张,时不时低着头,躲在奶奶的身后。
小鼎的亲生父母,原本是一对老实本分的农民,12年前,小鼎的出生,给这个地道的农民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然而好景不长,父母亲逐渐发现小鼎的听力不如一般的小朋友,随后确诊为先天性耳聋。医生说想要恢复听力,必需植入“人工耳蜗”,而18万元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
为筹集医药费,小鼎的母亲想尽了办法。文化程度不高的她,为了“来钱快”走上了组织卖淫的犯罪道路。母亲被捕后,无人照料的小鼎,被送往了爷爷奶奶家抚养。
“他很聪明,也很皮。”跟孙子说话时,老人家会不自觉地提高语调,不时的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尽管如此,小鼎还是有时会听不明白。
因为家贫,小鼎始终没能接受正规的治疗,直到快上学,才东拼西凑买了一只助听器,勉强听到。也正因为如此,小鼎的发音受阻,不能准确的表达,学习起来也相当吃力。
“我想听清楚……”,小鼎有些吃力又害羞地说,这个小小愿望的实现,对他来说却并不容易。
爱心项目帮其康复,寻求更多资助对象
去年10月份,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会在实施《温暖囚子家,照亮新生路》项目中,工作人员得知了小鼎的故事,基金会决定圆小鼎一个“倾听梦”。
为确保检查准确,浙江民政康复中心(浙江康复医院)的医生们,带来了整套的检测设备。
“小鼎是右耳失聪比较严重,几乎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康复中心的施医生告诉说,“看他的情况,由于助听器带的比较晚,讲话变调情况比较严重。所幸听力语言中枢还是发育了,如果这次更换了适合的助听器,发挥较好的左耳听力功能,小鼎的听得更清楚了,能模仿别人标准的讲话方式,语言能力也能有非常大的进步。”
医生为小鼎制作了耳模带回杭州,为其制作更为合适的助听器,接着,再把他接到杭州进行佩戴和康复训练。
由于适逢春节,前方探访的一行人还带去了些礼物与压岁钱。小鼎害羞的把东西塞到奶奶手里,一旁的爷爷奶奶则是不住的谢了又谢。同行的监狱管教干部告诉他,妈妈在监狱表现非常好,并愿意为他拍张照片捎给妈妈。
临行前,小鼎用自己最喜爱的滑板,表演了一段“舞蹈”。“笑容”洋溢在这个12岁孩子的脸上。
“残障儿童康复教育项目是面向全省的残障儿童的资助项目。”浙江民政康复中心(浙江康复医院)施祖贵副院长说,不仅仅是小鼎,我们希望大家把这个爱心的力量传递出去,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家庭了解到,救助更多的孩子。
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华丹英向记者介绍, 2014年,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会全面推出实施“残障儿童康复教育”项目,并设立专项基金,旨在帮助全国范围内、年龄在15周岁以下(如聋儿语训、自闭症、脑瘫等疾病)急需康复教育,但因家庭经济困难无能力持续进行治疗的残障儿童。浙江民政康复医院为该项目的定点康复就医医院。
新闻链接:
报名及更多讯息可通过登陆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会网站(http://www.chinashine.org/)。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