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5全国两会 > 最新消息 正文
钟南山:雾霾10年内将获改善 医改要激发医生积极性
发布时间: 2015-03-06 06:39:39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钱江晚报记者 黄小星

   浙江在线03月06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黄小星)79岁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看到了60年前的北京蓝天——去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他恰好来出差,终于看到了1955年他到当时的北京医学院读大学时的蓝天。

  雾霾遮蔽蓝天,也让很多人猜测,它是否与肺癌有关联?作为中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钟南山如何评说这个问题?作为仍奋战在一线的医疗工作者,他怎么看待医疗体制改革?这次他带来哪些建议?昨晚,记者在北京对话钟南山。

  谈雾霾:中国雾霾治理不需要30年

  记者:大家都挺担心,现在这么重的雾霾,会导致肺癌吗?

  钟南山:从2009年以后国外对肿瘤的研究资料看,雾霾中的二氧化氮与肺癌关系密切,但是否有直接关系,目前还没有得出一个很明确的结论。不过前年北京大学和美国新泽西州联合做过一个研究,以奥运会前、奥运会中、奥运会后三段时间为节点,结果发现奥运会期间,北京地区整个大气污染降低了30%,PM2.5减少了55%。在这种情况下测试健康人的心跳、心率、血压,结果发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表示肺部炎症情况的一氧化氮呼出率下降,血小板功能改善。过了奥运会以后,污染加重,人体的状况又回去了。

  记者:你对雾霾治理有信心吗?

  钟南山:伦敦治理雾霾花了30—40年,我觉得我们用不了这么长的时间。只要动员起来,联防联动,共同治理,是可以改善的。所以我们需要处理好煤、油的问题,加强不达标车的治理,提高环保部门的执法权,以及从国家层面平衡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我相信,5年能看到改善,10年就会有一个显著改善。

  谈医改:医护人员基本没从中获得动力

  记者:能谈谈你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切身感受吗?

  钟南山:李克强总理说,改革需要动力,群众需要通过改革看到实效。医改喊了这么多年,需方的老百姓得到了一些实在的利好,基本医疗取得很大成果,但是作为供方的医护呢?有没有共赢,有没有从医改里获得动力,提高积极性?我觉得基本没有。七年前说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但是七年过去了,还不知道该“抓”什么。

  记者:那你觉得核心的要害在哪里?

  钟南山:大家知道,主流的医疗机构一定要是公益性的,但是中国的大医院实际上还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路线不改变,是不可能搞好医改的。换句话说,我还没看到我国的大公立医院真正体现公益性。公益性的核心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医务人员的工资由谁埋单。现在的工资是谁埋单?医院。所以就催生了很多在公众看来很不应该的事。

  前几天晚上我的一个学生从301医院过来看我,说上午看门诊很累,我问他一上午看多少个?他说看70个,看到最后脑袋都不太清楚。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完成任务。

  记者:不知你有没有关注到,“打老虎”也打到了医疗界,一些原本的医疗精英也落马了。

  钟南山:我不觉得奇怪。既然大公立医院以市场为导向,就给医德沉沦创造了土壤,这是医疗领域走市场路线的必然后果。所以反腐是对的,据我所知,一些医疗人员收入一年一两百万元,这肯定不是合法的收入。

  记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立医疗纠纷预防调解机制。医患关系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焦点,你现在怎么看?

  钟南山:去年在两会期间,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医闹问题,提出要保证医务人员安全。5月有关部门就出台了一个文件,这个文件里面有6条,界定了什么是医闹,以及怎样对医闹人员进行法律制裁。这6条出台,对广大医务人员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没多久,有名产妇的孩子去世了,家属在医院门口拉横幅闹事,不让医护人员出门。后来公安部门出面制止了,以前只要闹事的不害人不伤人,是不敢管的。

  但是单纯通过法律手段还不够。医疗市场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又由于此,使得医生诊治病人,有点像商家和消费者。消费者花了钱,就在意“商品”的质量。事实上,即使到了今天,医疗依然不是万能的。

  谈创新:创新不仅仅是发论文

  记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创新”,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你怎么看待创新?

  钟南山:李克强总理还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义,他说,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我看到有个数据说,我国论文数量全世界第二,专利申请总量世界第二,但是国家创新指数呢?根据国际权威数据来看,排在第19位。我认为,把发表的论文数量等同于科技产出又等同于创新,是非常危险而十分错误的。为什么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差?就是理念出了问题,把论文当成了创新的终点。创新应该是一个全过程,很多“创新”充其量只是创意,不是创新——创和新连在一起,必定要能够产生社会效益。

  记者:除此之外,你认为中国提高创新能力的瓶颈还有哪些?

  钟南山:投入、研发、产出、审评、上市,这个链条出了问题。哪个环节?审评。很多药一走到这一步就卡住了,走不下去。比如说干细胞移植,中国实际上起步的时间和美国差不多,比周边国家都快,但一到临床试验就卡住了,要等审评,一等就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了。我们现在连临床审评的标准、质量控制的标准都没有。结果现在很多诊室自己弄干细胞移植,乱套了。

  2006年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落马。之前大家也有意见,为什么一年能审批13000多种药,有的红霉素两块钱有的红霉素30块钱?郑筱萸的落马对药物审评是有影响的,不可否认,这导致审评变得保守。我大概了解了一下,目前一类药申报过审之后要等20个月到2年才能进入市场,新药上市要50个月,三类药83个月,仿制药则要125个月——10年啊,很多药我们都等不起了。我觉得现在更大的问题是药监部门力量配备非常薄弱,单从人数上来看,美国FDA(食品药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有近千人,欧盟是4500人,韩国是700人。去年我去台湾,和他们比较了一下,大陆的工作量是他们的8倍到10倍,他们有180人,大陆呢?从2000年开始就没变过,120人。不过我听说最近国务院将有相关文件出台,希望对这种情况有所改善。

标签: 雾霾 编辑: 周舸
相关阅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