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5全国两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追赶农民工老去的步伐
2015年03月25日 06:15:03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王玉宝

  今天,我们的城市终于繁花似锦,而亲手垒砌它们的农民工也慢慢变老。他们一辈子像城里人一样工作,却不能像城里人一样养老。时代亏欠老一代农民工一个保障,但这种亏欠不应延续。加快新型城镇化,改革户籍制度,方能消解农民工后顾之忧。

  数据来得有点晚。2013年中国高龄农民工(50岁以上)比例直到最近才被国家统计局公布——15.2%。但它呈现的中国农民工高龄化趋势,是如此之快。

  此前,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据此和上述比例,有媒体得出2013年我国高龄农民工数量为4088万人。在此背后,是2009年至2012年高龄农民工数量的连续攀升,分别为2803万、3124万、3614万、3969万。占农民工总量的比例同样攀升,分别为12.2%、12.9%、14.3%、15.1%。照此趋势估算,当前的中国高龄农民工数量应该不低于4000万。

  任何人都会变老。这再正常不过。但高龄农民工群体的问题在于,一则他们虽年过半百,但依然背井离乡,承受远高于其他职业同龄人群的劳动强度,且缺乏较好的劳动保障;二则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年过60,早已到达城市产业工人退休的年龄,却不得不“超期服役”,甚至承担粗重的体力活。“延迟退休”在此,早已不是政策探索,而是实实在在的生计所逼。

  中国是个尊老的社会。假如说,不能守着自己的父母,让他们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实乃人生之憾,那么在天命之年甚至花甲之年,仍由他们四处奔波讨生活,这就近乎一个家庭的隐痛了。在4000多万高龄农民工背后,正是一个个这样的“家庭之痛”。它折射的,固然有中国人勤劳坚韧的传统美德,却也有着贫困交逼的冰冷底色,更有着国家发展尚不全面的尴尬现实。

  更大的问题在于,高龄农民工养老窘境正在逼近。他们多数在城市未入社保。这意味着,其养老除去远在老家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每月数十元的补贴外,只能靠自己的积蓄。而他们为之奋斗了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城市,于他们的养老并无丝毫“馈赠”。他们像城里人一样工作,却不能像城里人一样养老。更复杂的局面在于,他们中许多人早已习惯了城市生活,甚至其子女也在城市安家,而他们,又将何处安度晚年?不断攀升的高龄农民工数据,就好比一声声警钟,在催促这个社会,加快步伐,构筑一个更加普惠、公平的保障网络。

  不断富裕起来的国家,不能不正视这个问题。首先,对这样一个群体,理应赋予更多的人性关怀和制度保障。对于那些还处在工作岗位的高龄农民工,其合法劳动权利,应成为法律保障的重点。发生在这个群体身上的拖欠工资行为,尤其不能容忍。在年龄和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的社保网络。同时,市民阶层也应给这一群体更多理解,多一些人性关怀。

  其次,是养老的制度化预警。4000多万的高龄农民工,这是一个现实的养老话题。他们将何处养老?假如回归故土,大力提升农村地区的养老、医疗服务,应是紧迫任务。而那些在城市参加过保险的,如何回当地转承,也应尽快明确和规范。假如留在城市养老,同样涉及不同地区医保报销的一体化。这无疑又是一个需加速改革方能突破的老问题。

  最后,则是社会层面对此问题的消解。高龄农民工的养老,关键是保障薄弱。这又和他们初入城市时的身份有关。说到底,是中国发展特定阶段的现象,根本上是区域发展不均、城乡发展不均、城乡二元对立所致。从这个角度,只有加速户籍改革,加速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大力推进中小城市建设,引导农民就地城镇化,才能为未来的农民工养老彻底消解后顾之忧。这需要改革的突围。

  时代欠他们一个更公平的保障。农民工亲手垒起了这个国家一座座城市的繁华,他们自己却常常被遗忘在角落。假如说曾经的制度缺憾,造就了老一代农民工的保障薄弱,那么今天,不断富裕起来的祖国,有理由追赶他们老去的步伐,给他们弥补一个温暖的港湾,更有能力给一个个新生代农民工更好的幸福生活新起点。这是一个国家的道义。

标签: 农民工 责任编辑: 吴盈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