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专题】行进浙江 精彩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州人姓氏TOP10昨出炉 王陈张排前三你的姓上榜了吗
2015年04月10日 07:00:39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今日早报记者 朱寅 王晨辉

 

   浙江在线04月10日讯 (今日早报记者 朱寅 王晨辉)国人初次见面,总是习惯问“您贵姓”,不问名先问姓。

  中华姓氏历来有百家姓之说,宋朝编纂的《百家姓》中,打头的16个姓氏就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许多人都能背得滚瓜烂熟。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姓氏的排行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昨天,杭州市公安局首次公布了杭州人姓氏TOP10,“王、陈、张、徐、李、沈、周、吴、朱、方”上榜。

  你的姓氏登上TOP10了吗?

  杭州姓氏TOP10

  10年来雷打不动

  2006年,杭州曾做过一次关于姓氏排名TOP10的统计,当时排名前10的是“王、陈、张、徐、李、沈、周、吴、朱、方”,排名与这次统计的结果相比没有变化。

  目前,杭州的第一大姓仍然是王姓,共有431241人,在全杭州700多万常住人口中占到了4.8%,也就是说差不多2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王。

  怪不得老是有段子会编成“隔壁老王怎样怎样”,因为隔壁姓王的比例的确是最高的。

  可是,再和2006年的数据一比,虽然王姓的总人口数从391154涨到了431241人,但人口占比却从5.95%下降到4.8%。

  紧随其后的陈姓总人数也达到了408062人,但和王姓一样,虽然相比2006年人数有所增长,但人口占比同样从5.73%下降到了4.5%。

  而第三名的张姓就和前两位的差距就有些大,总共291560人,占杭州市常住人口的3.2%。

  之后的徐姓(263954人,常住人口占比2.9%)、李姓(236051人,常住人口占比2.6%)、沈姓(211159人,常住人口占比2.3%)、周姓(195955人,常住人口占比2.2%)、吴姓(188979人,常住人口占比2.1%)、朱姓(168768人,常住人口占比1.8%)、方姓(141965人,常住人口占比1.5%)。

  和国内有些城市排名第一的姓氏所占比例动辄达10%以上相比,杭州市户籍人口姓氏的集中度相对来说比较低,排名第一的王姓,连户籍总人口的5%都不到。

  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解释说,在全国来说,浙江经济较为发达,因此常住人口增加较快。随着常住人口总数的增加,大姓人口的增幅自然而然就被比下去了。

  历史上的蒙学读物百家姓

  据说是杭州人编的

  姓氏排名一出来,很多人会跟那本流传了千百年的《百家姓》作比较。

  《百家姓》既是一本启蒙教材,也是一本记录中华文明姓氏发展的书。

  在《百家姓》之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可以上溯至商代甲骨文。战国时有史官编著的《世本》,记载黄帝至春秋时期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邑等等,可惜到宋朝已经逐渐毁坏。

  那《百家姓》是谁写的?

  曾在《百家讲坛》主讲《百家姓》的钱文忠教授曾回答说:不知道。宋人王明清《玉照新志》说:“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换句话说,作者是钱氏吴越国的“小民”,即没有什么名气地位的读书人。

  这么看来,这本书的姓氏并没有什么权威性,但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就成了一本后世著名的蒙学读物,由此流传了下来。

  而读书人把“赵钱孙李”排在了前四位,因为“赵”是当时的皇姓,理所当然地排在第一位;钱镠建吴越国,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贡献,老百姓都很感念钱家的恩德,所以“钱”就放在了第二位;至于“孙”是吴越王钱弘俶皇后的姓;而“李”是当时吴越邻国南唐的国姓。

  那么杭州的那些大姓又是什么来头?有资料记载,东晋以后,以王姓为代表的一些中原世家大量向江南一带迁徙。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的人口迁徙,比如南北朝和南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并随之带来文化、技术,从而发展起来,使这里成为殷实之地。

  浙江、杭州

  都有特别出挑的姓氏

  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说,姓氏文化作为一种载体,使得古老的文化至今绵延不绝,它反映出中国家庭伦理文化的建构,凸现了家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杨建华说,杭州有大姓,也有一些自己特有的姓。

  比如,浙江桐庐有一个名为深澳的村庄,村里85%以上都是姓申屠的,他们的先祖早在西汉时期从北方的屠原,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迁移到浙江来的。

  而从浙江范围来讲,分布在全国的毛姓人口数浙江最多。

  毛姓得姓始祖毛叔郑,他不仅是毛国的首领,还在周王朝中担任司空之职,管的是土木建筑工程等事务。

  宋朝时,毛姓人口大约有1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1%,其中浙江的毛姓就占了全国毛姓总人口的近1/3。到了明朝,毛姓人员增至32万。

  而这600年来,毛姓人口由32万增至250万,达7倍多,但总体增速低于全国总人口增速,目前浙江集中了毛姓总人口的12%,仍为毛姓第一大省。

  杨建华认为,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些稀有的姓会越来越少。

  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姓,比如有些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把双方的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复姓,这也是姓氏文化的一种发展变化。

  对一个地方的姓氏进行排名,杨建华认为,这对人口学和社会学都有重要的意义,以说明这些姓氏在这个地方的发展繁衍情况。比如,在杭州王姓排第一,而换个地方,可能是张姓、李姓排第一,这对社会学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长知识〉

  复姓多和官职封地有关

  最长的姓有17个字

  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

  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

  据初步统计,中国历代文献记载中前前后后出现过的姓氏,共达6403个,其中:单字姓氏:3730个;双字姓氏:2498个;三字姓氏:163个;四字姓氏:9个;五字姓氏:3个。

  但是,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姓氏,特别是许多复音姓氏,早已从历史上消失。

  中国的复姓大多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不少是官职或封地以及贵族的字号,因此古代复姓的人不是官员就是诸侯,例如司空、司徒等都是古代官职。

  另外,公孙、仲孙则由爵位而来。欧阳、上官则是封地的地名。公羊、子车则是王父之字。

  目前,中国最长的复姓有17个字——“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来自云南巧家县彝族的一个姓氏。

  在此前被评为中国最奇怪的复姓的“第五”,据说是汉高祖刘邦强迁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氏公族时所封,属于帝王赐姓。

  当时分列“第一”到“第八”姓,目前只剩下“第五”还在。

标签: 姓氏|杭州人姓氏|杭州十大姓氏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