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衢州4月19日讯(通讯员 毛玮雯)阳春三月,和风煦日,在浙江省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的文化礼堂广场上,黄发垂髫,妇女老少围坐一起,唱着村歌,有说有笑。作为中国十大最美村庄、中国村歌发祥地、全国村歌示范基地,近几年,大陈村在“大平安”的理念下,将村歌文化融入平安创建,用歌声凝民心、谋发展、汇幸福,念出了一本最美村庄的“平安经”,连续10年实现零上访。
村歌唱响和谐曲
“什么是福?平安就是最大的福。”说起平安建设,大陈村支部书记汪衍君说:“经验就是两个字,村歌。”
“遥远的从徽州迁来,落户在大陈的山间,祖宗殷殷的叮咛和嘱托,就像这浓浓的大陈面······”带着对故乡的眷恋与热爱,2010年,面条书记汪衍君带着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从纵横交错的斑驳青石路间一路唱到了央视全国村歌大赛现场。
大陈村位于三县交界,面积不到5平方公里,在这个只有1323个村民的小村庄里老老少少都会唱村歌。
而在10年前,当汪衍君召集村民唱村歌,遭到大部分村民的不理解,他们认为这既浪费时间又挣不来钱。
“要让村民们生活得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小家”与“大家”都要和谐。”如何让全村村民,特别是一些思想保守的老人、不识字的村民转变理念,汪衍君探索着。
2009年,利用建国60周年之机,村里组织400名村民进行红歌大合唱。这一唱,唱出了甜头。2013年9月22日,江山“幸福江山,村歌嘹亮”晚会被搬上浙江人民大会堂进行专场演出。汪衍君带领村歌队成员站上了梦想的大舞台。“以前只是在村里唱,没想到自己都这把岁数了还能到省人民大会堂唱歌”大部分村民表示是第一次到杭州,特别激动、无比自豪。现在,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到“大陈村农民演唱队”,队伍已经由成立初的不到30人发展到600余人。
汪祥秋是村歌队队员,他说,“大家有什么话、要求和意见,直接在唱歌、排练的时候提出来。”以歌代会,以歌会友,以歌叙情,让村民们在歌声中主动接受政策理念、传统文化,村歌成了大陈村平安理念灌输和民意传达的双向道。
唱什么?要唱老百姓自己的东西。通过村歌宣传,大陈村相传百年的大陈面逐渐走向市场,年销量从10年前的100吨升到2000吨,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包装盒上,印着《妈妈的那碗大陈面》词曲,大陈面畅销到哪里,村歌就传唱到哪里。
2014年,全村共接待演出40余场,外出演出10余场。将平安理念与文化传承融合,在歌声中,村民们心情好了,笑脸多了;邻里和睦了,婆媳关系好了;经济发展了,获得感也提升了。
目前,全市三分之一以上行政村拥有自己的村歌,总数达到110余首。2015年3月,省委常委、公安厅长刘力伟来江考察平安建设,对大陈村通过村歌传唱,促进村庄和谐、平安建设的做法表示赞赏,说大陈村的乡村文化建设不仅让百姓得到了实惠,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还倡导了文明新风,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这样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特勤守护平安地
平不平安,首先看治安。早在2005年,汪衍君担任大陈村书记,上任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村里时常发生偷鸡鸭鹅案件,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多年信访不断,村民反响很大。于是,大陈村组建了涵盖村干部、派出所民警、党员12名人员的义务巡逻防控队,叫“大陈村特勤中队”,每天由2名队员轮流从晚上十点巡逻值班到早上六点。“队伍组建起来没几个月,我们就抓到了一名夜间进小卖铺盗窃的小偷,这以后大家干劲更大了,加上村里在前年安装了监控探头,村里平安了很多。”特勤中队队员汪衍才很是兴奋,“除了巡逻值班,我们也走村访户、照顾孤寡老人、村里捡垃圾等等,反正是什么都管,什么都做,是一支特别勤快的队伍,村里人都知道。”
提起这支队伍,村民徐凤仙感触颇深。13年前,徐凤仙丈夫康红根因车祸高位截肢,丧失语言能力,生活无法自理,而自己也因患风湿性关节炎,成了重度残疾。2010年,徐凤仙女儿放学买药时连人带自行车掉到3米多深的溪中,切除了右肾和部分肝脾勉强保住了性命。“知道我家情况后,特勤队巡逻经过我家门口时都会过来看看,帮家里提水、劈柴,给红根唱歌、搓手。女儿出事后,派出所的老徐警官更是牵头募集了9万多元给我们。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大家那么好,我们一家的命都是大家给的。”徐凤仙满脸是泪。
在特勤中队的基础上,今年,大陈村又成立了党员先锋岗、巾帼标兵岗,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在实践中,发案少了、社会治安好了;邻里纠纷少了,村里人心齐了;警民关系近了,工作好做了。
3月23日,该市发生一起持刀抢劫案。案发后,根据天网监控视频判断嫌疑人逃跑方向为大陈乡一带。民警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判断嫌疑人进入山里。熟悉地形的村干部也主动提出用私家车带民警到山里找嫌疑人。最终警方在4小时就抓获了嫌疑人。
麻糍打响幸福音
麻糍节,作为江山民间的传统节日,现已沿袭了数百年,每年农历9月、10月,家家户户摆上酒席,邀请亲朋好友来家做客。
大陈村的麻糍节是农历十月初十,这一天,五湖四海的朋友只要混个脸熟,都能上桌。随着时间的推移,麻糍节渐渐成了村民心中的“面子工程”,谁家的客人多,谁家的面子就大,一些村民甚至要摆上好几天的酒席。“那个时候,一听麻糍节,所里的民警没有不摇头的,警情往往是其它月份的2、3倍。”驻片民警老徐回忆起几年前的麻糍节。
他清楚地记得,2009年11月,刘某将一堆砂石料堆在汪某家的后墙,为此,双方产生矛盾。麻糍节当天,汪某乘着自家客人多,借着酒劲,到刘某家闹事,造成刘某右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赔偿损失12万元。
一棵白菜、一点刮擦、一句话、一杯酒,都能引得双方大展拳脚。如何让传统节日不变味,大陈村将麻糍节变成“麻糍文化节”,通过搭建村民大舞台,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村民素质,打造平安和谐的环境。每年麻糍节,舞台上的麻糍擂台赛,歌舞表演,好媳妇好婆婆、孝子贤孙等表彰,吸引了一批批远方的游客。
2013年,大陈村将平安文化与市公安局轮村驻警制度结合,升级社会治安评估,对110报警、矛盾纠纷、公共安全等9项落实专门单位评估,用评估数据做实社会管理与治安防控,通过查摆隐患、提前预防、前移服务,让社会管理、治安防控延伸到每家每户,让平安意识深入民心。
“百姓平安就是幸福。换句话,村里平安了,警情就下降了,民警的幸福感也就提上去了。”这是汪衍君对平安江山、幸福江山与幸福公安创建的理解。如今,麻糍节期间发生的故意伤害案件以及接警量较以前相比,有了明显下降,日常警情更是少之又少。
“一年一度的麻糍节,在萃文书院的那个地方,每当我们欢聚在这里,快乐会像风像风儿一样四处飘散······”江山市的第一首村歌《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唱出了村里社会治安的新风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