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4月21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俞雯祺 吴睍 通讯员/徐佳范笑 编辑/沈正玺) 身高一米八的陆某,精致的五官外搭白嫩的皮肤,再套上一身白袍子,活脱脱一个从韩剧里走出来的医生。
这样一个“人肉招牌”摆在那里,一帮涉世未深的小姑娘的判断力也土崩瓦解,纷纷抢着找陆某给自己打美容针。可怕的是,陆某的药都是假的,而且他压根没有行医资质。
在北京上了五天课转身成了“医生”
不开刀、不见血,只需花十分钟打一针,就能隆高鼻子、抚平皱纹、弄尖下巴。近年来,采用注射方式进行的“微整形”受到很多消费者青睐。
陆某虽然看起来阳光、很“man”(有男子气概),但爱美的心可不输女人。去年起,受朋友影响的他也尝试了一把微整形,效果惊人!与此同时,陆某通过朋友接触到了一批生产整形药品的上家,发现这一行利润惊人。
发现了商机的陆某辞去了原本宾馆服务员的工作,在杭州上城区清泰街上租了个单身公寓,卖起了“肉毒素”、“玻尿酸”等美容药剂。
为了开启自己的整形“事业”,陆某先是从网上购买了一本假冒的美容整形从医资格证书,之后还花了5000元去北京参加了五天培训,拿到了一个所谓国际微整形医师的从医资格证书。
生意火爆,外地小姑娘赶来光顾
陆某在杭州没太多朋友,想要生意做大,就只能靠互联网。于是他注册了一家微店,还拿自己做“人肉招牌”,将自己的美照放在店铺里,以宣传产品的“优秀”。
陆某销售的美容药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经国家相关部门检验检疫和许可销售的进口药品,还有一种是国产的假冒美容药品。进口药品每支进价400元左右,售价2000元;国产药品每支进价200元,售价1500元。尽管价格不菲,但相比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每支便宜了近一半。
想想,又有帅哥医生给你上门服务,价格又优惠,不少年轻小姑娘(大多20岁出头)就这样上钩了,部分外地小姑娘为了一睹“陆医生”的“芳容”还特地赶来杭州。
靠着“美色”和低价,陆某的生意做得十分红火,仅仅半年时间,就有超过100名顾客注射了假冒美容产品,而他也因此非法牟利20万元。
今年年初,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根据前期工作中掌握的线索,将涉嫌销售假美容药的陆某抓获,并在其非法微整形窝点内查获了“肉毒素”90余瓶、“玻尿酸”230余盒及数十瓶其它美容药剂。经鉴定,涉案药品均为假药。
日前,陆某因涉嫌销售假美容药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假劣美容药剂折射行业乱象
据办案民警介绍,陆某被抓以后,警方试图联系部分受害者。但令人诧异的是,一些小姑娘因为暂时未发现身体不适,对陆某的违法行为不以为然,甚至不愿意配合调查。
“在他们的印象中,打美容针就跟普通美容一样,不需要资质,只要有一定效果就可以了,完全不清楚这里头潜在的危险。”
据了解,陆某的非法微整形窝点内卫生条件不达标,而他本身也患有传染病。他在给顾客打针时,并未经过专业的消毒处理,潜在隐患很大。
事实上,像陆某这样在医疗美容行业浑水摸鱼的例子并不少见。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秘书长赵振民指出,当前的医疗美容行业存在“三大乱象”,第一位的就是非法引进医疗产品。一些商家,从非法渠道引进未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医用材料、产品、仪器,严重侵害消费者健康,埋下安全隐患。
违法行医排在第二位。商家在未取得医疗资质的情况,偷偷开展创伤性、侵入性的医疗美容服务,如注射美白针、注射填充剂、隆下颌、隆鼻等,造成许多消费者美容失败,甚至落下终身残疾。
第三是信息不对称。一些“第三方网站”利用消费者对行业信息匮乏的弱点,站在第三者角度发布虚假信息,将顾客骗至一些回扣率较高的小型医疗美容机构或美容院,甚至骗到国外简陋的医疗美容机构,致使消费者经济蒙受损失,健康遭到威胁。
警方提醒,美容医疗机构和设置医疗美容科的医疗机构均需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方可开展医疗美容活动。消费者要进行医疗美容,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选择有资质的医生,选择合法的产品,不要轻易相信微信朋友圈、QQ群和网站发布的信息。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