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4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曾杨希 童晓蕾/摄 实习生/汪翠翠 编辑/马丽红) 四月下旬,杭州天已有些微热。近日,杭州市拱墅区委书记许明再度从北京归来,今年1月,他曾作为中央党校全国县委书记研修班一期学员在京学习。
再次到中央党校,他是以一期学员的身份被邀请,前去与全国200余名学员进行交流。这么多县委书记一期学员中,为何偏偏是他被派出与二期学员进行交流?在全国县委书记面前,许明又分享了哪些杭州经验?
首期发言谈新常态
服务业从占比46%提升至74.8%
在杭州市拱墅区区委书记许明的办公桌背后,放着一幅大合影。那是今年1月,他在北京参加中央党校全国县委书记研修班时,习近平总书记和首期206名学员座谈时的合影留念。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中央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全国2800多名县(市、区)委书记全部轮训一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去年11月中旬开班,为期两个月,浙江共有6人轮训,许明便是其中之一。
“一期的时候,我也和同期学员做过交流,谈的是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许明告诉浙江在线记者,一方面,他当时分享了经济新常态中发展速度的转变;另一方面,他还分享了拱墅区产业结构调整,“原来是以工业为基础,现在是以服务业为支撑。我列的数据也很有说服力,2006年,我们服务业占比46%,去年,我们服务业占比为74.8%。”
许明说:“我们介绍了这些内容后,可能浙江杭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在对新常态的认识与实践中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吧。”
二期交流发言45分钟
分享“五水共治”经验
被邀请去中央党校全国县委书记研修班二期作交流,许明坦言压力很大。他说:“虽然每个地方的特点不一样,但是能够去上研修班的县委书记,每个人都很优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践经验。”
二期发言中,许明足足讲了45分钟,他分享的主题是《当好“四有”县委书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他说:“在十八大后,习总书记会见中外记者的时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拱墅区的获得感体现在哪里?就是体现在居住环境,出行环境和人文环境上。”
他还和二期学员们分享了拱墅区的具体操作,比如老旧小区的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比如拱墅区的“五水共治”和运河文化。据了解,拱墅区在“五水共治”以来,消除了21条(段)黑臭河道,完成公建截污项目153个,新增截污量4900吨/日。另外,建立农村生化池14个项目,新增截污量4588吨/日,全区共完成新增截污量2517吨/日。
拱墅区转型发展
环境是根本文化是灵魂
在很多老杭州人心里,过去的拱墅区常和工业生产联系在一起,居住环境也并不理想。
谈到此处,许明的神情有些严肃,他告诉记者:“你看我们拱墅的桥西社区,以前就是一个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的居住区。”
如今的拱墅区,老厂房变成了博物馆,环境也变好了,有国家森林公园、有历史文化街区,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居民的生活配套也都了很大改善。”许明说。
许明说:“中央党校的交流仅仅是一堂课,最终会被大家认可的是环境的改变和文化的传承,这也是拱墅区变化最大的地方。”
最近,偶尔有全国其他地区的县委书记来杭州和许明作交流,他总要带他们到运河边走走,“之前是在研修班看我播放PPT,如今是让双脚真正踏上运河旁置身实景。”
在许明的心中,在拱墅区的转型发展中,环境是根本,文化是灵魂。许明说:“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空间,如果你把空间搞砸了,你说你有品质生活,你有数字都是虚的。另外,杭州现在有两张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和运河。老祖宗传给我们的东西需要好好保护。”
许明书记和200余名书记谈了些什么?
记者(下面简称“记”):中央党校全国县委书记研究班第一期这么多学员,第二期为什么会再请您去交流?
许明(下面简称“许”):第一期的时候,我当时也做过交流,说了一些杭州拱墅区的变化,可能让党校的老师和学员们感觉有借鉴意义吧。
记:在中央党校,您分享了很多拱墅区的经验?
许:对,我讲了很多拱墅区的具体操作,比如老旧小区,我们的危旧房改造,比如五水共治提升水环境,比如说以往老旧小区里没有汽车泊位,现在有些小区在增加汽车泊位基础上,还进行了有效管理……
记:关于拱墅区的五水共治,您说了哪些内容?
许:我们以前重视截污纳管,截污纳管就是要把污水管网管住,雨水管网也要管住,地表水也要管住,所以这件事情起头了,效果有了,但是仍然要抓下去。
记:拱墅区在截污纳管方面做得如何?
许:截污纳管,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在做了。我们原来提出几年内要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都截污纳管,现在看来也有新的情况出现。比如说有的管网会破损,拥堵,回流。所以现在我们感觉到这个工作是动态的,而且越到后面,提升的难度越大。我们需要用更高的标准和更大的力度来做这件事。
记:最近,浙江省都在提“简政放权”,拱墅区在简政放权方面有什么自己的做法?
许:简政放权,我最希望的是简,程序上的事情能简则简,其他的都交给市场吧。政策的优惠是有限度的。但我们在招商引资上拼的是服务、是市场的培育和城市功能的完善。
这几年,拱墅区的环境在改善,文化在传承,资源要素也在集聚。区域的发展靠的就是这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