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江南之地,鱼米之乡。富足平和的浙江,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沦陷时间最早、沦陷范围最广、战争创伤最深的省份。侵华日军曾悍然发动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将第一枚炮弹投放在这片土地上,如今70多年过去了,流毒未除,记忆犹在。
作为细菌战全国第一战场,从1939年到1945年,以731部队长官石井四郎为总指挥的日军细菌部队在浙江进行了不少于3次的大型细菌战,造成浙江省、江西省超过230多万人身染疫病,死亡人数超过65万人。
今年恰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浙江在线远赴东北,寻找侵华日军细菌战源头,探究发动始末;再回归本土,关注浙江军民受到的伤害,关注对幸存受害者的治疗救助,还原历史真相,补上教科书里未能写全的部分。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了解真相、铭记历史,我们要警示未来,维护和平,我们更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浙江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浙江在线哈尔滨5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胡昊 吴晛 首席编辑/赵洁)70多年前,侵华日军悍然发动惨绝人寰的细菌战,将第一枚炮弹投放在了浙江。如今,流毒未除,记忆犹在。从浙江到黑龙江,2300多公里,我们沿着伤痛的痕迹,试着揭开这份沉重的历史。
在距离哈尔滨老城中心半个小时车程的平房区,城市的南郊有一个旧址,几乎所有哈尔滨市民都知道,当年侵华日军731部队本部大楼就在这里。
一份731部队编年简史首度公开
记下“浙江细菌战”成侵华铁证
根据一份之前从未公开的侵华日军731部队编年简史显示,当时在731部队内部,对浙江进行细菌战攻击是一件“值得记录的事情”,因此几次细菌战的情况,都明目张胆地记录在编年简史当中。
这份材料来自于黑龙江省档案局,原始文件是日本的民间人士提供的。
我们请了日语老师翻译了关于浙江的部分记录: 1940年5月至6月,日军在华中、宁波一带强行进行了细菌战。 9月至11月,石井部队和南京1644部队共同实施了“HO号作战计划”。对浙江省的宁波、金华、玉山、温州、丽水、衢县等地进行了前后数十次的细菌攻击,导致当地发生了突发性的鼠疫疫情。 1941年4月,日军飞机在浙江省的新登县上空投下细菌。
……这些铁证,证明了侵华日军在浙江实施细菌战的事实。
731创始人不断游说细菌战好处
日军高层默许研究和实验
“当时这里叫‘满洲里’,所以那个时候,731部队的全称还是满洲731部队。”侵华日军731部队旧址陈列馆的研究员高主任告诉我们。为了保密,“731部队”这个番号一直到1941年的时候才公开,而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在全国几个主要的城市设置了“棋子”,也就是前哨站,那时自称“加茂部队”的731部队对外说是‘给水’,也就是供应净化水的地方。”
为了躲避国际人士的视线,731部队改过很多名字,比如加茂部队、东乡部队、659部队、关东军防疫给水总部、25202部队等等。实际上,到了抗日战争的中后期,“731部队”成了在中国境内的细菌战部队的总称。
731部队的创始者石井四郎在大学时就是学医的,毕业后成了一名军医。热衷于微生物研究的石井四郎在35岁那年拿到了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当时他已经是陆军军医部的大尉了。
尽管1925年的日内瓦裁军大会上宣布化学战和生物战是非法的,但石井四郎并不在意,反而对细菌战很着迷,并经常对部队长官游说细菌战的好处。
“应该说,细菌战最大的好处就是廉价。”高主任说,日本本身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并不希望在中国的战线太长,这样后勤会跟不上,“所以当时的日本军界对细菌战并不反对,只要一些细菌、病毒,就可以大批杀伤敌人,对侵华日军来说,是划算的”。
得到军方支持的石井四郎从1928年就开始了细菌战的研究,一直到1933年,石井四郎开始不满足实验室的研究,他向日本军方高层提出,要调到满洲进行实地研究。
用“特别移送”抓活人做实验
不打麻药就开膛、截肢
731部队本部面积最大的时候,占地300亩,包括了实验区、生活区等,甚至还有一条铁路通进了部队本部。时至今日,这条铁路已经转为民用,依然在发挥作用。
现在仅存的本部大楼背后,就是当初进行实验的“四方楼”。得名很简单,就是这楼四四方方,从外面几乎看不出里面在做什么。而这里,就是731部队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
731部队分八个部,主要负责在活体试验者身上研究淋巴腺鼠疫、霍乱、炭疽病、伤寒、肺结核等的,就是第一部。第一部下设18个班,除了活体试验外,还承担了伤寒治疗,病理及制作人体组织标本,开发疫苗及战时当友军感染后对症疗法,X光等其他放射线等其他任务。还有一个特别班,负责特别秘密监狱的管理和实验动物的培养。
第一部是731部队的主要研究力量。
第二部研究生物武器,特别是传播细菌和寄生虫的设备方面的研究。部长是太田澄,这位太田澄最初是在南京的1644部队中任职,但因为在浙江细菌战当中的表现,被提拔到了731部队本部。
第三部生产容纳生物战剂的炮弹。据日本民间人士提供给731部队旧址陈列馆的材料显示,为了保护细菌的活性,石井四郎自己研制了一种陶瓷炸弹,不会产生很剧烈的高温,但炸开后溅射范围很大,细菌的传播也更方便。从1937年到1942年期间,731部队在哈尔滨制造了2470枚石井式陶瓷细菌弹,主要投到了浙江和湖南常德。
第四部生产各种生物战剂,第五部是训练教育部,第六部是装备部,第七部是诊疗部,第八部是总务部,部长也是太田澄。
“当时侵华日军以抓苏联间谍为名,对外国人和中国人执行了了一种叫‘特别移送’的行动,来抓人实施活体实验。”高主任说,接受实验的对象叫“马路大”,日本人觉得可以做实验品的,就会以间谍的罪名,抓进731部队进行实验。现在在旧址陈列馆一条30多米长,近两层楼高的走廊墙壁上,安放着3000余名受害者的名字牌,其中1467名是都已经获得身份确认的“特别移送”受害者,其余是浙江、江西、湖南等地细菌战的一小部分受害者。
据资料记载,被进行解剖实验的人不能打麻药,因为日本军医认为经过麻醉后的数据不真实,就在这些人完全清醒的情况下,开膛破肚或者直接截肢。
此外,还有鼠疫杆菌的人体注射实验、冻伤实验、四肢互换实验等等,几乎经受实验的人,最后都死亡了。
南京1644部队成细菌战马前卒
两任负责人都高升731本部
731部队建设之初,在中国几个主要城市当中,日本细菌战部队就安置了“棋子”,比如在长春设立了关东军100部队,在北京设立了1855部队,在南京设立了1644部队,在广州设立了8604部队,在新加坡设立了9420部队等。这些部队都成了731部队日后进行细菌战的马前卒。
1644部队其实是日本细菌战部队的华东本部,在外人看来,这个位于南京中山东路的部队更像是一个制药厂。这支部队的生产能力非常惊人,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从南京1644部队转运到上海的细菌培养原料多达十节火车车皮,这些原料,后来又用了十年还没有用完。
第一次“联手”是在1940年8月,石井四郎组织细菌作战部队,以杭州市原笕桥机场及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为基地,对浙江省实施细菌攻击,1644部队配合行动。
当时,1644部队代理部队长增田知贞除了做好准备工作,还作为重要成员参加了总结会,并和731部队派来的5名专家前往鼠疫重灾区宁波进行研究调查。
第二次是在1942年5月的浙赣铁路沿线。731部队依然是作战主力,1644部队担任这次细菌作战的先锋,在6、7月份,1644部队曾以金华地区为中心,配合日本陆军第13军进行独立作战,一些日军士兵因为没能及时撤退,也染上了疫病,伤亡达1700余人。
作战结束之后,1644部队曾派人前往受灾区金华等地进行调查,包括派遣调查班进驻义乌松山(即崇山村)等村进行调查。在浙江百姓的苦难面前,石井四郎们对自己的“杰作”很满意,此后,因为有所“贡献”,增田知贞和太田澄先后被调任到731本部就职。
根据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统计,在抗战期间,浙江军民伤亡总数达到了74万多人。在日军细菌战部队正在磨刀霍霍,准备把灾难洒向浙江大地的时候,所有浙江百姓都不知道,从天而降的将会是什么,他们今后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请继续关注浙江在线“寻找浙江抗战记忆·细菌战”系列报道。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