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行进浙江 精彩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不文明出游的这些画面 与西湖风景不和谐(多图)
2015年05月11日 06:26:27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魏志阳

  5月1日,一对夫妻带着孩子旁若无人地跨入白堤草坪。

   浙江在线05月11日讯 (钱江晚报 通讯员 冯艺 记者 魏志阳 摄影报道)今年“五一”小长假,杭州西湖迎客173.30万人次,名列全国五大热门景区榜首。“五一”期间,又适逢《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和《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等两项新规正式施行,相对应以往法规,两项新规从法律法规、风俗禁忌、绿色环保、礼仪规范等总体要求,到吃、住、行、游、购、娱,都作了相应要求。

  本以为加上这两道“紧箍咒”,一直屡教不改的不文明“老油条”,总该有所收敛,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连续三天小长假,记者一直跟着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穿行在西湖各个景区,领略到断桥“只见人头不见桥头”的拥挤情景,感受到游客无景不游、无时不游的高涨热情。

  应该说,眼前的游客,多为自觉守法、文明出游,让人赏心悦目,但与此同时,不和谐一幕也不时出现在记者的镜头里。

  在白堤草坪,“禁止进入”牌子赫然在目,负责管理的“大盖帽”巡查阻止,但还是无法阻止游客旁若无人地跨入草坪小憩,扔下垃圾后扬长而去。在西泠印社和黄龙洞景区,一些新刻“XXX到此一游”的字样,歪歪扭扭如蜈蚣般出现在亭柱、竹身上。在河坊街“香辣蟹”小吃摊前,接二连三的游客将啃剩的蟹壳,直接吐在大街上,洁净路面,不一会就散落着一撮撮垃圾,而垃圾桶,就摆在不到两米的地方。这些不文明“小节”,也许一桩桩并不惊天动地,但就像老鼠屎般地坏了大好风景。

  多道“紧箍咒”约束之下,还是未能阻止不文明“老毛病”发作,这让人们问号连连:为何文明出游离他们就这么遥远?为何医治不文明沉疴就这么难?!

  有人以为,虽法规多条,但太过手软。细数旧法新规,无不倡导多于约束,不够刚性和硬性,以致导游缺少举报不文明动力,管理人员缺少处罚不文明的权力,对于屡禁不止的“老油条”,只有杀鸡用牛刀,久病用重药,才能让他们长记性。

  也有读者以为,追根溯源,应从小抓起。其实,不拘小节为表象,根源在于低下素质,要真正杜绝这种不文明劣根性,还得从中小学校抓起,从素质教育入手,变他律为自律、变监督为自觉,帮他们从小砌起知礼仪、明荣辱的“防火墙”,可能,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最美的风景是文明。

  5月1日的杭州河坊街,几位大人将孩子抱上弥勒佛。

  5月3日,河坊街上的游客边吃边吐,地上狼藉一片。

  5月1日,在家长目光默许下,孩子们爬上了白堤桃树。

标签: 西湖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