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专题】行进浙江 精彩故事
为什么佛教天台宗宗风远播
2015年05月18日 09:49:13 来源: 天台报 汪林 张清秀

  2009年5月,日本天台宗座主半田孝淳长老来天台山参礼朝拜。

  日僧最澄入唐牒最澄大师(762-822),日本佛教天台宗创始人。

  2011年5月,日韩祖师像开光暨纪念堂落成十六周年活动。

  韩国天台宗开山祖师义天大觉国师于宋元丰末至元佑初入华求法……

  就天台宗的对日传播而言,最早将天台宗的主要典籍带往日本并进行弘传的是著名律学高僧鉴真……

  中韩佛教友好交往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韩国天台宗与中国佛教更有着深厚的法谊和渊源,韩国天台宗开山祖师义天大觉国师于宋元丰末至元佑初入华求法,在华14个月,学习贤首、慈恩、禅宗、律宗、天台、梵学等,参访高僧达50余人,尤依慈辩从谏大师学修天台教观,在归国前,专程参拜天台宗祖庭国清寺,并于智者大师塔前发愿“归国之后,尽命弘扬天台教观,以报大师为度众生所开殊胜法门之恩德。”1086年义天大觉国师携经典章疏3千余卷回国,开立了韩国天台宗,在为中韩两国佛教的交流和推动韩国佛教发展贡献巨大,编撰藏要,整理典籍,堪为典范,其佛学思想圆融无碍,形成了独具的会通思想,成为今天韩国盛行的会通佛教的基磐。

  1995年,在中国天台山建成了天台宗祖师纪念堂,供奉中韩天台宗祖师像,成为中韩佛教界交流的佳话。2007年11月,《韩国天台宗圣典》中文版在中国出版发行,同时,天台宗首尔观门寺和北京灵光寺缔结成友好寺院,这些友好交流活动,为中韩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事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中韩两国佛教同根同源,近年来交往活动更加密切……

  就天台宗的对日传播而言,最早将天台宗的主要典籍带往日本并进行弘传的是著名律学高僧鉴真(687-763)。

  应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的邀请,鉴真遂决意东渡日本弘法。自天宝二年至十二年(753),十年间六次渡海,经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矢志不渝,第六次渡海终告成功,止于日本东大寺。

  正因为鉴真弘演台教,从而激起了日本僧人研习天台教观的兴趣,“后来传教大师(最澄)在东大寺得到鉴真和尚带来的天台宗教籍,此后深深皈依三谛一如的妙教,和徒弟义真一起入唐,求取天台宗没传到日本的经释典籍”,从而正式开创了日本的天台宗。

  最澄(767-822),幼年出家,后至南都(奈良)学习鉴真大师带来的天台教籍,因感于当时日本只有“权教”、“小乘教”,而没有彰显一乘圆义的教派,遂立志赴唐朝求取典籍。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二(803),最澄由其徒弟义真作翻译,搭乘遣唐使藤原葛野麻吕的船只,从大阪出发,但因遇风暴而折回;次年七月再从筑紫(今福冈)出发,九月二十六日抵达明州(宁波)。抵达明州后,最澄等径至天台,从道邃、行满学习天台一乘圆教,又与义真一起从道邃受菩萨大戒。最澄在唐一年,于贞元二十一年(805)三月离华归国。此后矢志传教,大弘天台教观,正式开创日本天台宗,而尊道邃为初祖,以国清寺为祖庭。圆寂于弘仁十三年(822)。至清和天皇贞观八年(866),追尊“传教大师”之号,是为日本有大师称号之始。

  最澄在唐,以天台宗义未决十条请问于道邃,道邃悉为解答。其归国之际,台州刺史陆淳、明州刺史郑审则皆为撰“印记”,证明其“远求天台妙旨,又遇龙象邃公,总万行于一心,了殊途于三观,亲承秘密,理绝名言。”道邃则专为《付法文》,不仅“开宗示奥,以法传心”,示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之旨,且以“共持佛慧,同会龙华”为期。最澄一行入唐,不仅将天台宗的典籍再次携往日本,立教创宗,改变了日本佛教在当时的局限性,而且亦开启了日本僧人参礼天台的传统。继最澄而入唐求法并与天台宗有特殊关系的日本僧人,有圆仁、圆载、圆珍等。

  自鉴真首传天台教观于日本,尤其经最澄入唐回国后再传天台之教,天台宗遂作为一个独立而又特具“圆义”的宗派而在日本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五代时已取消遣唐使制度,但中日之间的民间商贸往来仍然存在,因此亦仍有来华的日僧。由于海上入华的北路为契丹所阴绝,故中日间的交通大多以明州(宁波)为口岸。明州地属吴越,而吴越王崇信佛法,护教尤力,杭州一带遂成为佛教中心;又因明州与台州相邻,天台山乃成为日僧瞻仰的第一名山。北宋时日本来佛僧人,最早而著名者为奝然。据《宋史·日本传》等,奝然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入宋,尝游天台山,巡智者大师之遗迹,又游五台山。得到宋太宗的召见与厚赐。雍熙三年(986)乘宋船回国,带走《大藏经》一部及旃檀佛像等。

  北宋时中日天台宗僧人的相互交往,最著名的为寂昭、绍良、成寻三人。寂昭(?-1034)为日本天台宗高僧源信的弟子。咸平六年(1003),寂昭率徒念救、元灯、觉因、明莲等七人入宋,由明州登岸,巡礼天台山,谒四明知礼送上源信疑天台都义二十七条,请知礼作答。知礼凭教而答,随问以书之,皆深于理致而尽释其疑,成《答日本国师二十七问》。寂昭曾召见,并赐以紫袍及“圆通大师”之号。后寂昭未回日本,尝任苏州僧录司,住吴门寺。卒于杭州清凉山。

  天圣六年(1028),日僧绍良奉其师命入宋,再致台教疑问十条请决,并赍金字《法华经》以为贽礼,知礼为其一一释疑。知礼的法席已由广智所继承,绍良遂在广智门下从学三年,回国后大弘台教。

  成寻(1001-1081)为日本天台宗大云寺座主,夙有人宋礼参天台之志,于熙宁五年(1072)偕弟子赖缘等七人入宋,其时已六十二岁,家尚有老母在。既至台州,即止于国清寺,愿留寺中。神宗闻之,诏使赴阙。成寻等遂又巡礼五台山等地。既赴京师,神宗“以其远入而有戒业,处之开宝地,尽赐同来僧紫方袍”,并赐成寻“善慧大师”之号。熙宁六年,其弟子赖缘等归国,携回经书400余卷。成寻留止中国九年,著有《参天台五台山记》。元丰四年(1081)寂于汴京开宝寺,神宗敕葬天台山国清寺,以尝还其夙愿焉。(参《宋史·日本传》、日本《本朝高僧传·成寻传》。)

  宋时还有一批来华的日本僧人,他们虽以传播禅宗为主,但亦兼习天台教义,其中著名者有荣西、俊芿、道元、圆尔辨圆、心地觉心、南浦绍明等。

  荣西(1141-1215)号明庵,十四岁出家,十九岁至比睿山习天台教义,又习密教。乾道四年(1168)入宋,巡游天台山及明州育王山,同年归国,携回天台宗新出章疏三十余部,并带回天台山的茶种,异日人饮茶之风。淳熙十四年(1187),荣西再度入宋,学禅于天台山万年寺的虚庵怀敞,承其法统,四年后回国,为日本临济宗的开山祖。庆元五年(1199),俊芿入宋,游天台山,并就明州、临安等地遍学律、禅、天台,居宋十二年,于嘉定四年(1211)始回国,带去天台教观716卷,及律、华严、儒学等书,计1000余卷。道元(1200-1253),尝遍学天台教义,于嘉定十六年(1223)入宋,登天台山,复至明州天童寺师事如净禅师(1163-1228)三年,得曹洞宗正统,回国后开创日本曹洞宗。圆尔辨圆(1202-1280)为荣西的法孙,于端平二年(1235)入宋,至杭州上天竺从柏庭善月(1149-1241年)受天台教观,并领受天台宗相承图;又至余杭径山,学禅于无准师范(1178-1249)。留宋六年,于淳佑元年(1241)回国。心地觉心(1207-1295)是辨圆的弟子,于淳佑九年(1249)入宋。巡径山、育王山、天台山诸寺,亦六年后回国。

  ……

  之后,中、日两国佛教交流频频,日本天台宗历任座主都要率团前来天台山参礼朝拜。

  2009年5月20日,日本天台宗开宗1200周年之际,以日本天台宗的座主——91岁高龄的半田孝淳为名誉团长、延历寺执行武觉超为团长的日本天台宗参拜团来到天台山参拜天台宗祖庭国清讲寺,后又到智者塔院内的智者大师肉身塔前虔诚拜谒。

  (汪林整理张清秀摄)

标签: 责任编辑: 吴盈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