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桐柏观碑颂作者韩择木,生卒年不详。昌黎(今属河北通州人),唐代书法家。
王利民摄
天台山道教内丹学派南宗创始于北宋张伯端。该派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丹法强调“返璞归真,以简驭繁,慢中求快”。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悟真篇》 、《还源篇》、《复命篇》、《翠虚篇》等为南宗主要经典。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于人。
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
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
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月一轮。
——《悟真篇》卷之上七言四韵其九
俗语常言合至道,宜向其中细寻讨。
能于日用颠倒求,大地尘沙尽成宝。
——《悟真篇》卷之下绝句其五
紫阳真人
张伯端(984-1082),字平叔,天台人。曾任台州府吏,为访求名道高士,浪迹云水,曾在古汉阴县瓮儿山潜修,其地明代因此而改名紫阳县。后返天台桐柏宫修炼,于熙宁八年(1075)著成《悟真篇》。他传道授徒,宣扬“三教一理”和内丹术,开创中国道教南宗,后世尊为“紫阳真人”,桐柏宫成为中外道众共奉的南宗祖庭。元丰五年(1082)夏,在百步溪坐化。
千百年来,浙江天台山的桐柏宫一直是道家的圣地。早在公元178年,中国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灵宝派开山宗师葛玄就来到这里修炼。公元239年,东吴大帝孙权下诏在天台山建造道观,作为葛玄的修炼之所,“桐柏观”从此名扬天下。
北宋年间,天台人张伯端浪迹云水,访求大道。公元1075年, 91岁高龄的张伯端融摄儒、释、道三教理论精华,以自己多年来的内丹炼养思想为基础,在桐柏宫完成了《悟真篇》的创作,孕育出天台山道教南宗文化。自此,天台山桐柏宫成为中国道教南宗的祖庭,南宗始祖张伯端被后人尊为“紫阳真人”,天台山亦成为道教南宗的发源地。
洞天福地最多县
天台山山水神秀,素有仙山之称,道教历史源远流长,汉晋之际,高道葛玄来此传法,唐时司马承祯传正一道派,北宋邑人张伯端开创道家南宗,同时道教将赤城山的玉京洞列为十大洞天之六,桐柏山金庭洞列为第二十七洞天,北山灵墟、天台与新昌交界的天姥山,天宫司马悔山依次列为第十四、十六、六十福地,是全国拥有道教洞天福地最多的县。
道教南宗五祖
天台山桐柏宫是中国道教金丹派南宗祖庭。南宗创立于北宋年间,其祖师为紫阳真人,即张伯端,号为紫阳,与其后的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合称为南宗五祖。新址桐柏宫由同济大学建筑学院龚华教授按照宋代建筑风格进行精心设计。
道教养生文化
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的天台山,有着挖掘不尽的养生文化宝藏,历来是养生宝地。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天台南朝至今有据可查的百岁以上著名高道有60多位。天台山养生文化精华在于道教南宗养生和佛教天台宗止观修心法,其在日、韩、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影响深远。道教南宗养生术包括易筋经、内丹法等。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宗衡假托达摩祖师所作《易筋经》,开创了内家武术和气功养生之先河。由智者大师开创的佛教天台宗止观修持中的“三调”即调心、调息、调身为传统养生所吸收和推广。在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中,天台山区域便拥有三大洞天九大福地。
同时,我县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养生自然环境,好山、好水、好空气、好阳光样样不缺,将森林、瀑布、悬崖、峡谷、云雾、河流、高山等各种奇观美态尽揽其中,可谓钟灵毓秀。“神秀台山,齐肩五岳”,“风水佳胜,此间人可谓有龙气”,“所有灵粹之气,莫不毕集于此”,这是历代文人游览天台山后不禁生发的赞美,天台山的无穷魅力可见一斑。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天台山享有“东南药府”之美誉,盛产铁皮石斛、乌药、黄精等各种仙草,远销海内外。此外,天台山道教音乐、天台山气功推拿以及天台山(宁海)温泉为人们体验音乐养生、气功养生、温泉养生、运动养生、森林养生等多种养生方式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易筋经首创地
《九阴真经》、《九阳神功》、《易筋经》……这些在金庸小说中出现的“绝世神功”,如果有,那绝对能引起一阵腥风血雨!因为只要学过其中一种,就能让武者实力大增,让其成就武林神话!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世界中,《易筋经》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绝学,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都有关于《易筋经》的神奇描述,《易筋经》有着能够改变筋骨,洗髓易脉的功效,让修炼者内力日渐雄浑,并且学习别的武学也有着加倍的效果。练武不练气到头一场空,没有内功支持的招式就算再精妙也发挥不出应该有的威力。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些武功绝学只是作者在小说中编纂的,但你知道吗?金庸笔下的《易筋经》原来真的存在,这本看似神乎其神的武功秘籍,其实就在现实生活中,浙江天台山是易筋经首创之地。
天台位于浙江东部的台州,台州为武术之乡,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台州四年(1559-1562),抗倭期间,写下兵书《纪校新书》,总结了明代所流行的各种拳法。台州境内天台山为道教洞天福地,历代高道辈出,葛玄、司马承祯、徐灵府、冯惟良、叶藏质、张无梦都曾修真于天台山。天台山亦是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所在地。道教南宗为宋紫阳真人张伯端所创,其修持功法强调“先命后性,性命双修”,注重动功和静功同时修练。而《易筋经》的基本功法正和南宗修持法相同。
《易筋经》序中言易筋经为少林达摩所传,对此武术史学家唐豪曾对《易筋经》作了详细考证,并在《少林武当考》中指出:“此书疑是羽流所作,托名达摩以售其欺者耳”,断定《易筋经》是道士或修道者所作的伪书。另据清代学者凌廷堪的《校礼堂文集》、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康戈武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周明和周稔丰的《易筋洗髓经(修订本)》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等书考证,均认为《易筋经》系明天启四年(1624)天台紫凝道人托名达摩所作。
目前考证出现最早的《易筋经》版本是道光年间的来章氏《少林易筋经》,其中有紫凝道人的《易筋经义》跋语,称此书传于“绍黄两家”,并历数“禅家”、“宗门”、“金丹”、“清净”、“泥水”诸术语,显系明人手笔。而“易筋”之名又明显出自道家文献,并非佛家所创的语汇。宋代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汉武帝内传》已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记载,所以“易筋”原属道家思想,因此可以断定《易筋经》为天台紫凝道人托名达摩所作。国家体育总局易筋经健身气功课题组经多年研究也否定了《易筋经》源自达摩的说法。
(汪林刘海峰整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