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烽火岁月
2015年05月23日 07:48:2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位于嘉善县干窑镇范泾村的一座碉堡,曾是中国军队为扼守交通要道而修筑的工事。在大炼钢铁的年代里,它坚硬的混凝土被敲破,里面的钢筋被抽出。
浙北嘉兴,水网交错、阡陌纵横,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自古以来一直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1937年,侵华日军的铁蹄就是从这里踏进浙江大地,英勇的中国军民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浴血抵抗,让嚣张的日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70多年后的今天,硝烟虽已散去,但当年的铁血印痕并未抹去,而是深深地刻在人们心里、刻在这片土里。如今,在寻常陌巷、在河边小村,可以寻见当年从枪林弹雨中冲出来的抗日军人,寻见当年目睹日军暴行九死一生的无辜百姓;在河畔路边、在田间地头,还可以遇见两军对垒留下的碉堡炮楼,它们无言地矗立,诉说着那段不能被忘却的烽火岁月。
我们回不到历史,但我们必须铭记历史。面对惨重的过去,我们不能背过脸去,面向历史就是面向未来。
5月22日,在嘉善县魏塘街道三里桥村,90岁的谢天佑向我们讲述当年淞沪抗战嘉善阻击战的故事。他于1937年加入128师担任传令兵,是128师现今惟一在世者。1948年,谢天佑在解放战争中被俘,加入解放军。1950年复员,回到老家务农至今。
1944年3月,日寇为掠夺钢铁资源,将建成仅八年的苏(州)嘉(兴)铁路拆除运回日本。从此这条铁路在江浙平原上消失,只剩下这块“王江泾站”的石碑。
嘉善县干窑镇的田野里散落着各式碉堡和炮楼。当时敌我双方的碉堡和炮楼有1000多座,至今仍保留着100多座。
标签:
烽火|抗战
责任编辑:
周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