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4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沈吟 通讯员 朱旭恒)前不久,家住平湖市新埭镇的徐国强写来一封感谢信。“我在网上信访平台留言,买的商品房存在消防安全问题,但开发商已经歇业,不知道该找谁。很快,就有经办人员来电核实情况,镇政府主动协调,给予了答复。”
像这样网络留言表达,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的事,在我省已十分普遍。近年来,我省积极畅通信访渠道,倾听群众声音,对群众合理、合法诉求,积极寻找化解良策。“依法信访、依法处访”已成为我省信访工作常态。
畅通渠道解民忧
从全面推广网上信访、绿色邮政、视频接访、热线电话,到开通省信访局门户网站、“浙江信访”政务微博,再到今年4月“阳光信访”网上平台上线运行,我省全面搭建起“信、访、电、网”四位一体的诉求表达平台。如今,群众只需轻点鼠标,就能登录“阳光信访”网上平台。进入平台的每一个信访事项,都按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被精准分流给有关单位,并在系统生成一个唯一编码,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送达信访人。信访人只要在平台输入编码,即可实时跟踪事项受理、办理情况,对事项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测评。
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已有101个县市、2000多个乡镇、8000多个部门、1万多个用户接入“阳光信访”网上平台,省级横向已联通41个政府部门和20个党群社团。“阳光信访”正有力地促进依法行政走向常态化,将信访事项化解纳入良性循环的法治轨道。
依法信访筑和谐
开展信访工作是否依法依规,群众表达诉求是否依法有序,群众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依法维护……目前,我省对行政机关办理信访事项的每个环节、办理质量和实际效果,都已通过网络进行全程跟踪问效。群众评价不满意的、在选项中有得零分的,都会作为“差评”信访事项,纳入督查,由同级信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实地督办、公开曝光;对满意度评价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单位,予以通报。
对重大疑难复杂信访件,我省还制定出台《浙江省信访事项听证办法》,通过召开听证会、评议会,将处理过程与群众诉求置于大庭广众之下,广泛接受社会、群众、舆论的监督和评判。杭州市江干区信访人徐某,曾为拆迁安置问题上访长达5年。去年,在信访听证会的公开互动交流中,徐某终于打开心结。截至目前,我省共组织此类听证评议会58次,通过评议分清责任,还原事实。
我省还全面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实行越级上访不予受理告知制度,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诉求。同时,省法院、公安厅、检察院联合出台依法处理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对有违法行为的当事人依法处置。
多元化解新常态
领导下访多了,群众上访少了,在浙江,已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大接访机制,推动源头预防矛盾、就地化解纠纷。
我省基层信访工作力量有效整合,触角延伸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百姓心声迅速传递。杭州全面构筑“社区12345工作站”;宁波建立社区网络发言人机制;金华在各村推广建立“群众说事室”;德清县调解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与信访联合接待中心一同办公。
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信访工作,相关社会团体、专业人士、志愿者参与矛盾调处。“法律援助室”、“老干部谈心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开辟了群众倾诉的平台;律师、心理咨询师进驻接访;信访代理员、协理员、和事佬、老娘舅等从不同渠道分流、化解信访问题。
自国务院《信访条例》2005年修订实施以来,我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推动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省市县三级领导和各级有关部门干部共15万余人次参加接访活动,累计接待群众20万余批次、70万余人次,疏导化解了20余万件信访事项,群众满意率85%以上;全省年信访量从55万件(人)次下降到25万件(人)次,集体访量下降56.7%,越级访量下降48.8%。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