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专题】行进浙江 精彩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它曾在灵隐寺临时伤兵医院救治过抗日将士
“杭铁头”医疗志愿者的见证 抗战药箱带着硝烟归来
2015年05月24日 08:32:49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杨晓政 实习生 陈欣

朱德天捐赠的这个红褐色的药箱是皮质的,大小与医院用的急救药箱差不多。

   浙江在线05月24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杨晓政 实习生 陈欣)昨日,1934年出生在杭州龙翔里三弄2号的朱德天(现居上海)老先生告诉钱报记者,他又将一个在抗战时期用过的药箱捐赠给了杭州博物馆,“这是送给抗战胜利70周年的礼物,也是我的小小心意。”

  为什么是“又”呢?去年,他将一块老雷峰塔藏经砖砚义捐给了杭州博物馆;4年前,朱德天捐赠了《断食日记》;上世纪80年代初,朱家还曾捐赠了一段收藏近半个世纪的精忠柏(硅化木)给岳庙——曾被阮元(清代大学士,著作家)收藏。这些珍贵的文物,都是他父亲朱孔阳的收藏。

  朱德天曾说:“我父亲生前说了8个字,所有他收藏的文物,最后都要‘物归原主、物得其所’。”

  这件经历过抗日战争的旧物,竟然还曾经在灵隐寺待过,它历经千难百劫,曾给多少人带来了新生。

  红褐色的皮质药箱

  密布大大小小的伤痕

  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戴着帽子、黑框眼镜的医生,手拿药箱,步履匆匆……

  朱德天捐赠的这个红褐色的药箱是皮质的,大小与医院用的急救药箱差不多。药箱不是很重,对于出诊的医生来说,很方便。药箱遍布长长短短的划痕,还有不少磨损的痕迹。“说明这个药箱可能在抗战时期用了很长的时间,用到的频率也很高。”杭州博物馆工作人员说。

  药箱的正面有老式的锁孔;两侧有精致的锁扣;底部四角各饰一颗铆钉,可以更经得起磨损;箱顶原有手提带,不过目前只剩下固定手提带的小小金属片。

  “药箱是父亲留下的旧物。”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加上抗战8年,药箱也已经在朱家“住”了78年,2015年5月,它出门来杭,朱德天久久抚摸着它们,仿佛见到双亲的面庞。

  收容难民近三万人

  朱孔阳被大家称为恩人

  朱德天的父亲朱孔阳1892年出生在上海松江,是著名的金石书画家和文物鉴赏家,与刘海粟、高络园并称“沪上海陆(络)空(孔)”。自1912年到之江大学上学后,朱孔阳一直在杭州生活,居住在龙翔里一带,每日到青年路上班,他在杭城也比较有名气,延安路和解放路一带大店的店铺招牌,一般都请他和周承德两位先生题写。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大批难民不断向杭州涌来,还有不少伤兵被运送到杭州来。

  时任杭州基督教青年会代总干事、杭州红十字会会长的朱孔阳,马上把“两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为战争服务”。他联系组建了难民收容所,甚至向来“不接受妇女”的青年会也把招待所、健身房、饭厅、办公室都腾了出来,不论男女老少,一律接受,收容了2000多难民。收容所提供食宿衣被,组织医护人员巡回医疗。

  仅仅一个星期时间,朱孔阳就在杭州全城组织起24个大大小小的难民收容所,城站、玉皇山底下、庙里,都有难民。几个月时间里,就先后收容和遣送难民3万多人。

  同时,朱孔阳又联络交通,设法挤出车辆,将难民分批遣送到丽水、东阳、金华和江西等地。战争期间列车经常晚点,朱孔阳听到列车到站的声音,马上向站长打听,车是到哪儿的、有没有空余的车皮,并马上组织难民转移。

  最后一批难民,在1938年5月,由朱孔阳带领回到上海租界,也结束了他在杭州的工作。在最后这批难民中,有九位年轻的护士,她们在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都尽心竭力地工作。为避免敌人沿途的骚扰,她们都化装成男性,混在难民群里,离开杭州。她们都称朱孔阳夫妇为“寄父母”(意为干爹干妈)。

  灵隐寺长廊设临时伤兵医院

  上千名抗战将士曾在这里治疗

  随着战事的扩大,大批伤兵被送来杭州。一时间,各医院伤兵人满为患,必须增加临时伤兵医院。

  这时,朱孔阳想到了灵隐寺。那时,朱孔阳45岁,和64岁的灵隐寺住持却非法师是多年的诗友,当朱孔阳把这个想法告诉却非法师时,法师立马同意。

  他们两人商定,利用灵隐寺的长廊,由庙方筹集苇席、木板等,搭建临时病房,不占庙堂,不影响正常的法事活动。伤兵进驻后,由庙方负责环境卫生和清理医疗废物,并负责开水供应等。朱孔阳则利用他的社会影响力发布有关建立临时伤兵医院的消息,并号召广大市民和医护人员大力支持和协助。

  灵隐寺设立临时医院的消息一传开,杭州全城立时沸腾起来。朱德天回忆道,父亲曾说过,那时真的是“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去灵隐有十多里路,全靠步行。可是,一路上可以看到老太太背着米蹒跚向灵隐走去,成群的学生结伴去慰问演出,私立医院的医生、护士带上器械和药物,专门前去支援。朱孔阳曾感动地回忆:“杭州人真是‘杭铁头’啊!”

  这个临时伤兵医院是当时杭州规模最大的,前后接受和治疗了上千名抗日将士。一直到日军1937年12月底侵入杭州城区前夕,把部分不能行动的重伤员安置到几个外国教会医院以后,才全部结束。

  撤走前,朱孔阳仔细检查一遍灵隐寺,发现前来支援的医生留下了3个红色皮质的药箱。“看上去都还可以用,而且城里还有大批难民,这些都不能浪费。”朱孔阳曾这样告诉朱德天。

  1938年5月,朱孔阳回到上海租界时,也把这3个药箱带到了上海。2007年,朱德天捐赠了一个药箱给上海历史博物馆;2013年,有一只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最后一只,到了杭州博物馆。

标签: 抗战胜利|抗战药箱 责任编辑: 施菲菲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