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舟山5月24日电 舟山普陀区虾峙镇长坑村,87岁的蒋菊仙独自坐在床沿上看电视,目光不时瞥向门的方向。“咚咚咚!”这时,屋外传来了叩门声。
蒋菊仙起身去开门,她知道,准是互助帮扶小组的周友娣又来看她了。蒋菊仙的丈夫去世多年,子女生活在岛外,平时家里很少有客人。可这阵子,她家和长坑村许多老年家庭一样,忽然热闹起来,隔三差五便有人来串门。
长坑村的变化,要从虾峙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发展“银龄互助”养老说起。今年初,该镇在8个偏远村落、悬水小岛尝试“以老养老”,即每15户至20户老年家庭形成一个帮扶小组,由低龄老人担任组长,照顾组内的高龄老人。同时,镇政府和村共同搭建养老服务平台,为帮扶小组提供支持,包括开设爱心超市、爱心医疗室、爱心理发室,配备公共洗衣机等。
蒋菊仙打开门时,68岁的周友娣正扛着一袋米,侧着脑袋站在门口。“阿姨,我看你家米缸快见底了,就从爱心超市买了袋平价米送过来。”说着,周友娣走进屋内,径直来到后屋的灶间,放下米袋。蒋菊仙连连道谢,又招呼她在床边坐下,拉起家常。可是,周友娣却有些闲不住,一边聊天一边翻看着床上的被子。村里刚添了一台公共洗衣机,她想着把阿婆的床单、被罩换下来拿去洗洗。
在长坑村东头,84岁的乐爱娣也迎来了闺女似的帮扶组长陆素芝。陆素芝一直牵挂着乐爱娣背上的伤,一进门便忙着给她换药膏。“前阵子,儿媳生病住院,就我一人在家,偏巧背上的旧伤发作,疼得我腰都伸不直。”乐爱娣告诉我们,多亏陆素芝带来药膏,给她贴帮她揉,这才慢慢好起来。
“这功劳并不全是我的。”陆素芝说,药膏可都是从村爱心医疗室里免费领取的,“村里有了完善的配套设施,我们这些帮扶小组才能大展手脚,照料好老人。”据统计,自今年2月以来,长坑村爱心医疗站给老人免费发放非处方药111次,爱心超市为老人义务代购米油23次,爱心理发室给老人免费理发130多人次。
“虾峙镇有9000多常住人口,其中6成以上是老人,然而,镇里财政收入较少,难以发展集中养老。”虾峙镇党委书记郑珽说,建设以“银龄互助”为基础、以村养老服务平台为依托的养老模式,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花小钱办大事。
他算了这样一笔账:建一个养老院至少需要300万元,却只有50张床位,而建设8个村级养老服务平台来支持“银龄互助”,一年只要投入二三十万元,就能为全部偏远村落和悬水小岛的老年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郑珽说,他们希望用有限的财政资金造福更多的海岛老人,“让每一户海岛老人的家门时常被敲响,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不再冷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