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常山三衢山曾经漫山遍野石灰窑 生态修复转身成景区
2015年05月26日 07:20:13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付小丽 王晖 吴佳妮

   浙江在线05月26日讯 (今日早报通讯员 付小丽 王晖 本报记者 吴佳妮)初夏时节,当太阳落下山,凉风就开始从山坳间轻柔而来。

  浙江衢州常山县辉埠镇路里坑村村民曾发荣今年67岁了,对他来说,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就在这一刻。

  吃过晚饭,曾发荣走出家门,沿着水泥村道缓缓往山里走,村道两旁是新种的花花草草,山中台阶用小石子铺砌而成,边走边看,山上各色嶙峋的石头衬着茂密的绿色,秀美非常。就算累了,随处可见的石凳可以歇歇脚。坐下来,长舒一口气,山间空气沁人心脾。

  眼前的美好生活是10年前的曾发荣不敢想的,记忆里那片铺天盖地灰白色的石灰窑已经远去,如今家门口的国家4A级景区——三衢石林,实实在在地让大家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

  曾经整个镇都是“一片灰”

  村民连门窗都不敢开

  辉埠镇地处衢州常山县北郊,“辉”取意“灰”字,顾名思义,整个镇烧制石灰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镇内村民靠山吃山,大多以烧石灰为主业,路里坑村村民曾发荣就有过一个小石灰作坊。

  石灰作坊就开在三衢山上,“石灰窑建在半山腰,下面就是作坊,一家大小吃住都在里面。”曾发荣告诉记者,开石灰作坊,粉尘污染免不了,爆破石灰石、石灰的运输会将粉尘带得到处都是。在烧制和后期加工时,也会产生粉尘和煤渣污染。

  那时候,整个山上都是灰色的,没有一点绿色,因为都在开矿;石灰窑四周,到处都是黑色的斑斑点点,那是烧制石灰后废弃的煤渣;山下的树,也都被白色的石灰粉层层覆盖。

  “就连家里的窗户都不敢开。”曾发荣回忆说,“门窗开个10分钟,桌子上就是厚厚一层灰,手一按就是一个印子。”

  那时候的天是灰色的,山是秃的,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开采石灰石和煤渣对农田带来的伤害,“只要一下大雨,就会把山上石灰和煤渣冲下来,流到田里。”曾发荣说,“整个田地就泡在白色的石灰水里,常年累月,田地肯定就毁了,种不出庄稼来了!”

  农田被毁,这对以此为生的农民来说,冲击力相当大。为此,2004年,当地关停了部分石灰窑,曾发荣也把自家厂子给停了。

  “石灰村”如今变身4A级景区

  农家乐越开越红火

  石灰窑关了,路里坑村的村民郑小木贵有点想不通:“石灰窑就是我们的‘饭碗’,村里的人基本都靠烧石灰盖起了楼房。”

  当时他想的是:不烧石灰了,以后靠什么赚钱?

  令他没想到的是,自从三衢山上的石灰窑陆续关停后,空气变好了,来山里旅游观光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爱动脑筋的村民们,开始卖点矿泉水、小食品,还有当地特产。而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开始遍地开花,郑小木贵帮衬着女儿女婿,也开了一家农家乐。

  2012年,三衢石林景区开发建设进入快车道,相继投入6000多万元,对各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先后修建了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游步道、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开发了天坑、紫藤峡谷、露营漫道、仙人洞等景点,景区旅游接待能力、服务质量水平都有了大幅提升。

  2013年,三衢石林景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式跻身国家高等级旅游景区行列。

  “以前这里除了一条游步道,其它什么都没有。现在景区里有漂亮的游客中心,山腰上有观景平台,山上还有泉水。”郑小木贵乐呵呵地说,景区越办越好,游客源源不断,农家乐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一年能赚个七八万吧。”郑小木贵说得相当保守,不过,他告诉记者,这样赚钱既干净体面,女儿也能在家照顾孩子,比外面打工强多了。

  美丽乡村引来众多效仿

  附近村民干起了生态农业

  为了让环境更好,路里坑村还专门聘请了专职保洁员,对每家每户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村庄变得越来越干净。

  在村干部的带头下,村民们还进行了庭院整治,把房前屋后的各类杂物清理干净,围了栅栏,在院子里种上了茶花、桂花、兰花等,俨然成了一座座庭院式小花园。

  “每天晚上,许多其他村的人都慕名而来,一个劲地夸我们这儿空气好,农家乐也开得很兴旺。”曾发荣说。

  这几年,辉埠镇的其他村落,也开始陆续关停了山上的石灰窑,整个镇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距离路里坑村不远的东山根村,村民王羊富和严根华在2013年关停石灰窑后,干起了生态农业,在田地里养起了“稻花甲鱼”。

  “甲鱼就养在稻田里,基本上不用喂饲料,靠吃田里的稻花和虫子长大,和野生甲鱼一样,裙边厚翻身快,而水稻田也因为有甲鱼吃虫子,所以不用打农药,完全的绿色产品。”严根华告诉记者,石灰窑关停了,就能放心大胆地在田里搞创新,不用担心石灰水侵蚀。

  “去年一年甲鱼长得很好,在我们的农家乐里推销,价格虽然比较贵,但卖得很不错。田里的水稻大家吃了也都说香。”严根华说,“接下来会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去,放到三衢石林脚下去推销,未来可能还会送进各大城市,开发稻花泥鳅、稻花鱼,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全镇已关停近八成石灰窑

  绿水青山带动良性循环

  “环境好了,人住着也舒服了,收入也增加了,如果再回到过去的日子,估计是不适应了!”在采访过程中,村民们不断地重复着这些话。

  “大家都知道,环境不好对谁都没好处。”辉埠镇党委书记陈东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新的绿色产业园将进一步拓展,辉埠镇原有的石灰产业将控制总量并进行提升改造。我们的底线就是这些石灰企业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2013年,“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在辉埠镇正式启幕。据初步统计,2013年,辉埠镇辖区内共有89孔石灰窑(其中8孔是新式钢窑)、181条石灰钙生产线。而到目前为止,已淘汰关停石灰窑69孔,石灰钙生产线140条。今年6月份还将关停12孔石灰窑、3条石灰钙生产线。老式石灰立窑和石灰钙生产线将全部关停,剩余8孔钢窑和38条大型磨机也将和轻钙企业一起进入新一轮整治提升。

  与此同时,辉埠镇工业园区已有200余家企业进驻,制冷配件生产、来料加工、家具制造业等产业也逐渐在各个村庄兴起,这让辉埠镇的百姓即使脱离了石灰产业,也能在家门口有份好工作。

  关闭的石灰窑经过整治复绿,几乎和三衢石林景区融为一体,曾经冒白烟的石灰窑,如今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陈东告诉记者,这些废弃的矿山,将修建成国家矿山公园,方案目前已经在规划编制中。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陈东说,“绿水青山不仅拉动了旅游产业,提升了当地百姓生活品质,还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商机,让百姓有了更加宽广的致富门路。”

  不能只看眼前光

  不留身后路

  10年前,我曾去过三衢石林,那时候,只有一条煤渣小路通往景区门口,马路两边光秃秃的,车子一开过,就扬起一阵粉尘。

  那时候,觉得三衢石林的天坑有点看头,但遗憾的是,山上树不多,景区面积不大,也没有流水、溶洞。

  如今,这些遗憾都被一点点地弥补了,通往景区的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两旁绿树成荫,景区内各色景点都被一一发掘,来玩的游客可以逗留一天,配套的餐饮、休闲、农产品等产业也随之兴起,村民们的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其实,有村民告诉我,现在的收入与当年开采石灰的鼎盛时期相比,还是略有差距的,但是做事不能“只看眼前光,不留身后路”。

  他们告诉我,虽然开石灰窑是能赚到一点快钱,但如果任由环境破坏下去,那么受害的将是世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

  这样的道理从老农民嘴里说出来,特别接地气。他们也是这么做的,曾发荣、郑小木贵、严根华等等,都在探索新的致富之路,把绿水青山这宝贵的财富,留给自己也留给后人。

标签: 生态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