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我的美好家园"微征集大赛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繁荣经济曾促城市兴盛 凤凰涅槃增添古城靓色
杭州:工业遗产保护进入新时代
2014年11月24日 15:27:56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成果 朱凤娟 陈悟宪

  “没想到白塔公园建在铁路上,原来那么乱糟糟的地方,现在却焕然一新。旧铁轨、龙门吊、蒸汽火车……”网名“叶子ZGR”的老者感叹,这里让他知道了老杭州的一段历史。

  白塔公园原是闸口火车站区域,108年前我省第一条铁路——杭州江墅铁路的始发站;上世纪50年代起作为铁路货场使用,也是杭州铁路机务段的办公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杭州5万知青奔赴北疆的出发地。留存有铁轨、火车、信号灯、仓库等浙江铁路工业的印记……

  今年5月1日,白塔公园一期建成开放。“首日就迎来大批游客,由老式蒸汽机车牵引的绿皮火车前,排起长队,俨然‘春运’再现……”当地媒体报道说,大量铁路遗存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这里将成为杭州铁路博物馆,供人们赏景怀旧……置身其中,不由得钦佩杭州决策者们的奇特睿智:旧貌新颜,神来之笔!

  “闸口火车站遗址的‘废物利用’,是我们精心保护古城历史遗存的实证之一。”杭州市规划局局长张勤表示,工业遗产是一座城市发展历程的重要“记忆”,杭州市将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作为古城综合保护的重要内容来做,探索创新,扎实推进,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效。至今已专项规划梳理出69处,进入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时代……

  杭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多有创举,成效卓著,走在全国前列。原全国人大常委、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主任毛昭晰教授评论说:“杭州市规划部门功不可没!”

  城市发展史的胎记工业化进程的见证

  ——工业遗产保护迈向制度化

  作为江南富庶之府,杭城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时移世异,到了上世纪80年代,曾经对繁荣杭城发挥过“龙头老大哥”作用的工业,开始了步入郊区化的转折时代;上世纪90年代起,工业企业加速“退二进三” 、“优二兴三”、“关、停、并、转”……

  工业企业逐步淡出主城区,给处理这些工业建筑遗产的“身后事”提出了新课题。厂房、仓库、水塔、码头、冶炼炉、烟囱、铁轨等,承载了企业发展史的工业遗存,在通常人的眼里,已是过时的弃儿,现代城市的“伤疤”……

  “工业建筑遗产对于杭州,是主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历史胎记。如果将杭州比作一部史书,那一幢幢的工业建筑,就是一卷卷的分册,留存着杭城的生命信息和‘活化基因’,是工业化历史的见证,决不能丢弃。”杭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刘晓东博士回忆说,在一些城市热衷“大拆大建、拆旧建新”之时,杭城的决策者们较早地体悟到了它的价值:科学保护这页“城市记忆”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应有之义,是传承杭州工业发展史的必然要求,务必应保尽保、充分利用!

  旋即,杭城的工业建筑遗存时来运转,开始了凤凰涅槃般的命运大转折;古城杭州,开启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伤疤变靓景”的新时代!

  “规划设计,龙头引领。”肩负城市规划重任的杭州市规划局,自然责无旁贷。他们不负众望,开拓创新,探索前行,为杭州市工业遗产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立下了汗马功劳。经几年努力,建立了多层次的保护规划体系:

  ——2007年,组织开展了细致的《杭州市工业遗产普查》研究。经艰苦细致的地毯式排查,摸清了市区的工业遗产家底,初步整理出保护名单。

  ——2年后的2009年6月,启动编制《杭州市区工业(建筑)遗产保护规划》。这个杭州市工业遗产保护的专项规划,挖掘和整理了工业遗产现状资源,提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保护策略和利用模式,构建了保护总体框架。

  “给了工业遗产一张‘户口’,实践表明作用极大”。规划的起草人,现任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毅栋说。

  ——1年后的2010年,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经市政府颁布实施了《杭州市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规定(试行)》。明确市规划局为规划审批管理主体,市发改、建设、经济、国土、房产、文物等相关部门配合,由此理顺了工业遗产建筑的审批管理关系,改变了过去因职权不清带来的保护利用难实施的问题。将所有的工业遗产建筑纳入一盘棋,统一规划管理,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走向制度化、法制化。

  “这是全国首创!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是对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对于其他城市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国内规划、建筑及文保界的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

  奇思妙想变废为宝探索创新广受推崇

  ——《杭州共识》开启保护新里程

  “2009年国庆节。运河之畔,中国刀剪剑、伞和扇3大特色博物馆亮相,成为轰动杭城的新闻!”拱墅区的一位老干部至今记忆犹新,赞其为“变废为宝的杰作”,显示了远见卓识!

  “刀剪剑、伞、扇加上工艺美术博物馆,总建筑约4万平方米。在规划建设中,巧妙把老厂房、‘老字号’的保护有机结合,老面孔没大变,里面可大变样了。”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凯达规划师介绍,刀剪剑博物馆、伞博物馆,原是市土特产公司桥西仓库,扇博物馆是通益公纱厂的老厂房,工艺美术博物馆是红雷丝织厂的旧厂房。改建而成的4大博物馆,成为以刀剪剑、伞、扇、工美展示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

  上述的老厂房、老字号,就是杭州市界定的工业建筑遗产,它们是“那些对工业文明产生发展见证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诸如各历史阶段工业建设留下的,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我们已明确老城区工业遗产90多处,其中已列入保护名录的41处,28处拟推荐为工业遗产,还梳理出有待进一步论证的22处。”刘晓东说,它们集中分布在半山、石桥、拱宸桥、祥符桥小河、古荡留下、望江门外、中村石龙山6个区域。后来普查已扩大至萧山、余杭等……

  积极探索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杭州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比如,较好地破解了保护对象确定难、规划编制难、用地和建筑审批难、利用验收难等。经市政府颁布实施的《规定》,明确创新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引导工业遗产开发模式,创建再利用长效机制;突破现行规划管理规定,充分发挥设计师的“二次设计”创意思维……

  如今响当当的杭州工美博物馆,几年前还是红雷丝织厂的厂房,机杼声一片。后来丝织厂搬迁,老厂房按当时市价可卖3亿元。但杭州却果断放弃,出人意料地“翻新”成博物馆。当地媒体称此为“奇思妙想”的创意结晶,“整容术”相当高超。

  2012年11月,中国城科会名城委和杭州市政府主办,杭州市规划局等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与会专家经实地参观考察,总结提升杭州经验,发表了著名的《杭州共识》。刘晓东是牵头起草者,他指出,《杭州共识》的主要亮点是将工业遗产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建立登录制度;创新审批管理机制;加快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完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加强适应性再利用;关注已不具备新工艺革新和新生产功能的工业遗产;倡导活态保护。

  “此次全国性大会之所以选址杭州,就是因为杭州的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与会专家评价说,《杭州共识》的诞生,标志着在政府主导下,积极保护近现代工业遗产、传承工业文明、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开启了新的里程。

  保留工业文明烙印老厂房焕发新活力

  ——科学保护再利用实现多赢

  “周上德同志:你给杭州市长的建议信收悉。现就你对杭州热电厂已征迁,其高大烟筒可成为大杭州的新地标等建议,答复如下:该建筑群是已推荐尚未列入保护名录的工业遗产。本局于2008年编制了设计方案,以促进单元规划与地块建设的衔接。相信该厂及其高大烟囱,会成为城市的活力增长点和新时尚地标”……

  这份详细的《信访答复书》,是日前在市规划局看到的。署名人孙先生是该局的工程师。联想到10月30日网友“我是饭团”一天发表7个图文帖子,赞扬杭州7处老厂房华丽转身为“小资创业圣地”,不禁感慨:有着公众的关心支持,相关部门的认真负责,杭城的工业遗产保护岂能不出色!

  从答复书和市规划部门的介绍中,我们了解了杭州的诸多成功做法与智慧:将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纳入城市设计;单独编制重要工业遗产项目保护规划;在控制性详规中落实保护利用要求。在尊重现状、满足保护要求和符合城市设计的基础上,提高了老厂房的利用率,营造了良好的商业氛围,又达到了很好的空间视觉效果。既保留了工业文明的烙印,又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坚持应保尽保、积极保护,适度、合理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根据保护实施主体的不同,市规划、文物等相关部门总结出两种模式。一是政府主导的保护和利用,主要是公益性的公共设施,如博物馆、公园等。如市政府出资,在运河边利用工业遗产建了3个专题博物馆,既保留了桥西历史文化的一个片段,更成为传承非遗的重要场所和运河旅游的一个亮点。

  再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由产权人或投资主体实施,主要用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富义仓是历史上米市、仓储和码头运输业等发展、繁荣的实体见证。杭州文创投资公司租赁后,以百年老建筑为基础,将其打造成集创意办公、展示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空间。

  位于转塘街道的凤凰创意国际,其核心启动区为原双流水泥厂。通过选用现浇混凝土、钢构、玻璃幕墙等,实现新旧材质“和谐的意外”。其他如唐尚433、A8艺术公社、杭丝联166等创意产业园,都是相关企业实施的工业遗产项目……

  所有这些,无不展现了杭州相关部门的“奇思妙想”。保留下来的工业遗存,经重新定位,以其崭新的时尚气息、先锋姿态,成了招商引资的资本,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拱墅区2011年度的统计,5家工业遗产创意园已入驻企业89家,吸纳1068人就业,主营收入达2亿多元,同比增长87%,创税金926万元。

  “工业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利用,正成为杭城的新业态,社会综合效益将不可估量。”市规划局负责人总结说,它促进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变着城区的空间结构和肌理,丰富了街区景观;带动文化创意等三产发展,增强了区域经济竞争力;发展了社会公益性事业,提升着城市的美誉度、影响力,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标签: 浙江|记忆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