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杭州这么牛掰!身在杭州好幸福!”9月28日,网上“要出发周边游”的一个帖子,连发了4页图文,羡慕着点赞西湖景区……
西湖、杭州,是确实牛掰!十一黄金周,来杭的游客多达1200余万,而其中竟有450多万人是到西湖景区的!
西湖,杭州市民逛不厌,海内外人士游不腻!毋庸置疑。
“西湖,可说是首次来杭游客的必选项!”长期关注风景旅游的行家,言之凿凿。引用不少游客的话说,“不去西湖,就是没有来过杭州”。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唐宋大诗(词)人的好诗妙词,至今仍感染着人们……
徜徉于深秋的白、苏二堤,吟诵着他们的诗词,极目山水佳景,怎能不陶醉其中?醉得我们如入梦境,叩问白、苏、柳三老:看着这千年瑰宝保护传承得熠熠生辉,甚至成为蜚声世界的文化遗产,诸位会颌首含笑乎?
相信,大诗人们也会感谢“护湖使者”的。正是他们,用行动续写着新诗佳作,不断地为明珠增光添彩!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荣誉证书”,即是一个明证。
“保护西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为‘第一责任人’,我们任重道远。”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刘颖表示,继续当好薪火传人,“尽忠报国”,把这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让西湖再活一个2000年!
三面云山中涵碧水湖山人文浑然相融
——世界文化景观“杰出典范”
“三面云山一面城”。杭州的西湖,就是天生丽质。
西湖的来历,多有美丽的传说。其实西湖的前身,本为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因江潮挟带泥沙长期堆积,使海湾渐为泻湖。大约在2600年前,受淤积的泥沙堵隔,泻湖变为淡水湖泊。经历代不断疏浚建设,遂成风景内湖。
西湖最早称武林水。“西”湖之称,出于隋后。因钱塘县城从湖西迁建到了湖东,内湖转位居城西,故名西湖。至迟在唐代,“西湖”之名已被频繁使用……
纵观西湖的演变史,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史载从唐代到清末,对西湖较大规模的疏浚治理共有23次。个中有3位“市长”,厥功至伟。
公元822年,白居易来杭任刺史。到任当天,就写了《杭州刺史谢上表》,从此开始了伟大诗人与美丽山河的千古绝恋。白居易在杭政绩多多,最突出的是疏通六井和整治西湖,筑建湖堤。
第二位“市长”,便是苏东坡。他在杭任职期间,赈灾安民、治理河道。1090年,为西湖请命,上书宋哲宗,写下《乞开杭州西湖状》,断言曰: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发起西湖大整治,动用了20万民工,挖淤泥葑草筑就“苏堤”。西湖自此天堂美景初现……
1503年,杭州迎来了另一位“市长”杨孟瑛。他整整花了5年,才说动明朝廷重治西湖。动用民夫8000人,历时152天,除田荡清淤泥,填高拓宽苏堤,恢复了“湖上春来水拍天,桃花浪暖柳荫浓”的唐宋景观;再筑一长堤(杨公堤),使西湖免遭淤塞和侵蚀,又新添了胜景……
三面云山,中涵碧水,东临杭城。西湖之美,美在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美在湖山与人文的浑然相融,美在人们的悉心呵护及对历史文脉的传承。
三潭印月、湖心亭和阮公墩,3个人工小岛鼎立湖心,是湖中游览胜地;沿湖有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等,皆为特色园林;环湖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
景区内植物资源丰富。逶迤群山之间,有林木苍翠的吴山、凤凰山、玉皇山等风景区;深藏有烟霞洞、石屋洞、紫云洞等奇异洞景,虎跑、龙井、玉泉等名泉,峰奇石秀,林泉清美,溪涧幽深。
西湖是个传奇宝库。蕴含佛、道、忠孝、藏书、茶禅、印学等文化,将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白娘子与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岳飞、秋瑾,众多浪漫优美的神话传说,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脍炙人口,百世流芳。近1700年的江南名刹灵隐寺,岳庙、六和塔和飞来峰等名胜古迹,荟萃湖周,声名显赫……
1982年,西湖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85年,西湖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1999年,提出西湖申遗。2011年6月24日,申遗成功,成为我国唯一一处湖泊类的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西湖是“世界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
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传承历史弘扬文化
——古老西湖盛世“全景梦圆”
极致的西湖美,得益于历代志士对西湖的保护与建设,不断赋予人工美,使西湖成了自然美与人工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政府重视保护西湖风景名胜古迹。尤其是西湖成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来,杭州开展全面整修湖墈,实施引钱塘江水入湖工程、改善西湖水质,规划建设太子湾公园、曲院风荷、城隍阁景区等,产生了西湖新十景……
“进入21世纪,对西湖进行全方位保护,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历史的必然。”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德荣说,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必须保护好西湖,弘扬文化多样性。2002年,深思熟虑的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几项战略决策: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调整景区管理体制。成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托管景区内的街社农村,代表市政府实施统一管理,履行景区全域保护、利用、规划、建设职能。西湖风景名胜区自此进入了“强有力的、统一的管理机构实施统一管理”的保护提升新时代。
“保护西湖、申报世遗,申遗促进着保护”。规模宏大的西湖综保工程,按照“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传承历史、突出文化,以民为本、为民谋利,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以核心景区为重点,围绕生态保护、环境美化、文脉延续、景观修复、水质治理、建筑整治等,对西湖景区进行全方位保护和整治。在5年计划完成后,不断提出新要求,适时实施新项目……
先后建成西湖南线、杨公堤、龙井茶文化和两堤三岛景区,湖滨、灵隐和吴山新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和高丽寺、八卦田遗址公园等项目。仅杨公堤景区,即增加了茅家埠、乌龟潭和浴鹄湾3个水面,将西湖向西推进了70公顷,水面扩大16%,达到6.5平方公里。
新建和修复了西湖博物馆、江洋畈生态公园、万松讲堂等景点;整治了九溪等“景中村”,拆除违建等58.5万平方米,外迁单位和住户3000多家,减少景区人口7000多,新增绿地上百万平方米。实施水环境综保工程,完成西湖疏浚以及引配水工程,湖水实现一月一换,西湖水质极大改善……
持续10多年的西湖综保工程,共恢复、重建、修缮历史文化景点180多处。极大地丰富了“西湖天下景”的蕴涵,显著提升了历史文化品位,获得多项全国性大奖。“西湖圆了‘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全景之梦,形成了‘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新格局。”省委党史研究室撰文说,延续2000年的古老西湖实现了新生!
西湖申遗专家组成员林正秋教授称赞:“持续的综合保护成效明显。在保留西湖景观完整性、真实性基础上,改善了水质和生态,古色古香的湖岸景观也得以恢复,更好地衬托出自南宋遗存至今的西湖独特山水文化景观。”
依法科学管理世遗
不断提升综保水平
——保护西湖终是“永恒主题”
保护西湖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法制与规划十分重要。
“自1999年启动西湖申遗以来,杭州就高度重视法规规划,强化依法依规保护。”孙德荣介绍,这些年来,以《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办法》为龙头,制定了涵盖西湖景区、西湖水域、文物管理等的系列法律法规,编制了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西湖景区总规以及九大分景区的专项规划,景区综合交通和北山街保护等的系列规划,为有效保护西湖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科学依据。
“保护西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这是历任市领导所强调的,也是景区管委会的共识。他们脚踏实地,频出新举措,坚持努力做好保护、管理、经营“三篇文章”,巩固完善、延伸辐射西湖综保成果,持续提升保护水平。
12年前,在全国旅游景点的“普涨”声中,杭州“还湖于民,大气开放”,宣布西湖环湖景区免费开放,成为全国首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到如今,免费景点已达130多个,占景点总数的73%。引来游客量不断飙升。创造了国内景区数个第一的背后,也给西湖景区保护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西湖成功申遗,更是抬高了景区保护的标杆!“‘管理国家公园’和‘管理世界遗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免费不降服务,申遗促进保护”,管委会誓将西湖景区打造成“最清洁、最美丽、最文明、最有序、最安全”的世界遗产地。
在全面落实世遗公约的同时,全方位加强了景区的清卫保洁、四季花事、旅游秩序、志愿服务、安全保障等。形成西湖特色的常态化管理机制,成立了市政市容、园林养护、行政执法3支快速反应队伍,实施全天候巡查;成立西湖监测管理中心,建成基本覆盖全景区的千眼监控网;景区公安变革实施“全景式”巡防警务制,所有警力压向路面,“三班制全天候、全覆盖”……
如今,全域11个景区、100多个景点,60多处市级以上重点文保,20多座博物(纪念)馆,均处于严密的监测保护之中。管委会严格、依法和高效的管理,近日受到省建设厅厅长谈月明的现场肯定。在市直单位年度综考中,西湖风景名胜区(市园文局)连年名列第一,就是公众对他们的奖赏。南非开普敦市议长感慨说:“这么大面积的开放式公园,管理如此井然有序,真是不可思议!”
让人赞叹的还有管委会管起了景区全域的空气!11月17日,管委会联合市文明办等6单位,发出倡议:希望游客、市民朋友,共同选择绿色、低碳游览西湖,不驾高排放车辆进景区,停车3分钟自觉熄火……引来社会一片叫好,“从保护水质、环境等,到现在管空中大气,西湖的保护又上了一个新层面!”
“西湖是杭州的根和魂。我们只是受民族委托、受后人委托的‘保管人’,必须恪尽职守,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在年度汇报中,管委会的心声铿锵有力,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