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我的美好家园"微征集大赛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史前文明铸就浙东名城 书藏古今兼具港通天下
宁波:科学保护更有品位更具特色
2015年02月13日 15:37:23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成果 陈悟宪

  “巍巍双塔立西东,古迹千年造化工。溯本追源思甬地,三江相汇五洲通。”宁波市长在接受本报访谈时,信手拈来著名爱国人士毛翼虎的诗,介绍这颗“东方明珠”……

  宁波,就是这样值得骄傲!

  “阿拉宁波人!”俩宁波人讲宁波话,交关亲切,交关自豪。

  常人以为上海话的“阿拉”,其实是正宗的宁波话,源自宁波到沪上的大量移民。宁波话源远流长,始于春秋战国。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石骨铁硬的宁波老话,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或可称为宁波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源远流长的,还有其简称“甬”,也颇有意韵。

  宁波城南不远有一道教名山,状似覆置的大钟,而甬本是钟,故称。传说晋代玄学家郭璞云游至甬山,俯瞰剡江九迥,东望平原如锦、远山连绵,叹曰:“明山剡水,气势甬甬,五百年后必成一大都郡。”果然,后来真的繁育出个设市通舶、商贸繁盛的泱泱明州城!

  好一个“甬”字!也真奇特,随便加个偏旁,即多能展现出宁波人的品格特质。如,诵,诵读,学习,宁波人的好读善学是出了名的,以致藏书奇多,频出学者巨擘、经世致用良才;勇,宁波人的勇亦是没话说,勇敢,勇决,勇于创新,勇往直前;涌,宁波人自享濒海之形势,才华涌涌,人才如潮;通,通晓,通经,通达,宁波多通才俊杰,通权达变,兼济天下,领袖多多……

  地灵人杰。实至名归。河姆渡文化之发祥地,中国大运河南端之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之东方始发港,浙东文化的渊薮之地,享誉世界之宁波商帮文化……无一不是石骨铁硬,悠久厚重,赫赫有名,熠熠生辉。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浙东港城宁波,就是这样傲视群雄,让人仰慕、艳羡。

  1986年12月8日,宁波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跻身世遗城市行列。

  现今之港城宁波,更是如日中天,耀古烁今。全市上下正致力擦亮名牌、打响品牌,加强保护利用,打造更有品位、更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浙东文化渊薮之地商达五洲港通天下

  ——“阿拉宁波,厚重底蕴交关赞!”

  宁波,古为灵山秀水胜地,人文精神享誉神州。

  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宁波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河姆渡以及傅家山、八字桥、辰蛟等遗址的发现,改写了中华文明史,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光辉篇章……

  宁波境域有史记载,始于春秋于越。公元前473年(周元王三年),“越王勾践以南疆勾余之地,旷而称句章”,是为宁波有城之始。公元前222年,秦置鄞、、句章、余姚4县,句章县治的地位由此成立。公元738年,唐于县别置明州,是为明州之始。1368年(明洪武元年),为明州府。1381年,为避国号讳,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

  宁波真正的建城,始于821年(唐)。明州州治迁至三江口,建子城。古城格局开始形成,并为其后千多年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又修筑罗城,古城格局变得清晰。城内的姚江、奉化江、甬江呈“Y”形,经镇海口注入东海。古城被三江自然划分成海曙、江东、江北,形成鼎足之势的3个区。城外有六大塘河:南塘、西中塘、西塘河,前塘、中塘、后塘河。城中原有风光秀丽的日、月二湖,宋以后日湖逐渐淤废,仅存月湖。至明清后,逐渐形成“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的古城山水格局。

  市以港兴。句章古港是战国时期越国的重要港口。唐代,随着明州城的崛起,对外交通贸易日趋繁荣,名列全国四大港口。两宋时期,外贸进入鼎盛,与广州、泉州并称为三大港口重镇,“商舶往来,物货丰衍”。1685年,清朝开设四大海关,宁波的“浙海关”即是其一。鸦片战争后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至今城区内,还存有古海运码头、使馆、会馆等众多史迹。

  中国大运河最南出海口。春秋晚期越国开凿“山阴古水道”,开始了浙东运河的历史。隋时,浙东运河与京杭大运河沟通,成为重要的出海区段。主要包括虞余运河、慈江、刹子港、三江口等河段。去年,宁波因此而同时拥有了一项“世遗”。

  “海上丝绸之路”之东方始发港。唐时,宁波即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又称陶瓷之路)的起点之一,与日本、朝鲜及东南亚通商。宋时与明州港通商的国家达数十个,元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极盛期。宁波众多的文化遗存,如规模宏大的上林湖越窑青瓷遗址,存放贸易瓷的永丰库遗址,老城内的天封塔、天宁寺塔、和义门石瓮城等,均是海上丝路在宁波发展繁荣的见证。庆安会馆供奉的妈祖,是航海和海上丝路的保护神。这一切,也见证了宁波州城的建设变迁史……

  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前沿。宁波为沪杭门户,东、北两面均为海。尤其是镇海口,有金鸡、招宝二山,山势峻险,控扼东海门户。唐代初置望海镇(镇海),明初建定海卫,筑威远城于招宝山之巅。其时,宁波府沿海设4卫10所。历经抗倭、抗英、抗法,直到抗战时期成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无不揭示了宁波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传统。

  宁波以其浩瀚的人文气质,成为浙东文化的渊薮之地。学术文化、商帮文化、藏书文化、青瓷文化、宗教文化、运河文化和海港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堪称“浙东文化摇篮、明清中国文化思想重镇”。

  浙东文化,孕育出众多一流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四明学派、姚江学派、浙东学派等赫赫有名,涌现了虞世南、高则诚、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等大批思想文化巨人,促成了宋明以后浙东学术文化的繁荣。经年累月,汇聚成勤劳刻苦、经世务实、深明大义、爱乡爱国、开拓创新等世人仰慕的人文精神。使宁波“从南宋开始,在全国思想、文化、教育领域常常处于领先地位。从理学到心学,到民主启蒙思想,研究西学,介绍马克思主义,都有杰出代表”。

  独领风骚的浙东文化,衍生了内涵深厚的藏书文化。自宋以降,繁衍不衰,至明清蔚然成风,前后计百余家,集于城中日月两湖之畔。风气相熏染,珍本通有无,藏用并重、“书以致用”,“文献之邦”实至名归。市区的天一阁,藏存各类古籍近30万卷,为国内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成就了宁波享誉全球的商帮文化,孕育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经世致用务实。宁波商帮始于明朝,兴于清代,特别是清末“五口通商”之后,甬商弃海登陆,走向全国。继而发展至香港、日本、欧洲、东南亚、北美,被称为“东方的犹太人”。曾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将军喟叹曰:“如果一个宁波人与犹太人竞争,照样可以把犹太人打败。”

  “走遍天下,不及宁波江厦”。三江口是宁波最早的港埠,三江口江厦街是金融商贸繁华区。宁波同乡会遍布五大洲,而上海就是宁波帮通商贸易的根据地。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商帮,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经济舞台上纵横捭阖,独领风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正如孙中山所说:“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力之大,固可首居一指者也。”

  “一如市名,宁波古城格局也基本沿袭至今。”如今,古城的遗址范围、轮廓犹存,不少成片的历史建筑群保留至今。东西向以中山路、药行街为主干线,南北向以解放路为主干线。秀水街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格局依然。悠悠天封塔、海曙楼、灵桥、天一阁等,皆为古城标志。建于宋代的保国寺,历经千年风雨巍然屹立,为江南现存最古老完整的木构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具有世界级的价值”。

  名人辈出的人文之乡。六朝以来,宁波培育了大量的栋梁之才,延续聪明慧觉、顽强不屈、开放进取等品格。从唐至清,共有进士2483名,名列全国前茅。自宋至清的科举中,出了13位甬籍“教育部长”——祭酒,居全省之首。现代,则是著名的院士之乡,甬籍院士逾百,居全国城市前三。

  真是“伐问伐晓得,一问吓煞人”。宁波,如厚重的史书,说不尽读不完。众人皆知的宁波汤圆,演绎坚贞爱情的梁祝传说,高级美术工艺“三金一嵌”等,类型多样的优秀历史文化,给名城增添了多彩的文化内涵……

  “阿拉宁波,交关赞!”“老宁波”骄傲地挺起胸膛。

  逐步探索总结经验扭转认知科学保护

  ——设名城委,统筹保护“一盘棋”

  鸟瞰浙江东大门——宁波,Y形的三江如3条丝带交错汇集,滋润着秀美的甬城。高速发展的现代港口经济,小桥流水似水墨画般的古韵街坊,古朴与现代交融辉映。霞光透过薄雾,挥洒在古城的白墙黛瓦上,飞檐斗翘神采飞扬,天封塔、海曙楼、保国寺、灵桥、钱肃乐故居等,古韵悠悠,城标耀眼……

  浙东名城,就是不一般。

  “自1986年成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宁波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申报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市规划局技术处处长季贤昌如数家珍:至今已初步形成了层次齐全、内容丰富、特色各异的“三名”资源保护体系;拥有宁波、余姚2座历史文化名城,江北慈城、象山石浦等5座历史文化名镇,宁海龙宫、奉化岩头等29个历史文化名村,1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抢救保护了众多文保单位,考古发掘硕果累累。出台《宁波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保护域内大运河遗产。非遗保护全面启动,有国家级非遗21项、省级78项,国家级传承人9位;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建成专题展示馆40余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与其他一些城市一样,宁波也走过一段弯路。尤其是2000年前,随着旧城改造的启动,对历史街区采取了“整体改造”,拆旧建新;此后10多年,进入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相结合的阶段。其实,都是摸索尝试修正的过程……

  “沉甸甸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种种历史因素在‘缩水’,原有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受到损坏,一些古村落、古建筑被改造和毁坏”;“原来的历史街区,有的已被全面改造,名不副实,有的被局部改造,有的保护力度很不平衡……”《宁波日报》刊登的报道,中肯地指出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历史文化保护与道路、绿地、小区建设和地块开发发生矛盾时,没有把保护放在首位,而是片面理解城市现代化;保护法规滞后、组织机构不落实等。”

  在总结教训时,市规划局局长王丽萍曾坦率指出:“宁波的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层面,地方性法规及技术标准缺失,立法工作相对滞后,相关保护工作不能得到法律保障,导致规划的严肃性不足,审批程序不完善,指导保护实施的效果欠佳。”名城保护不能用“改造”!

  实践出真知,决策渐归正。智慧的宁波人虚怀若谷,从曾经的迷失中警醒。决策者汲取“改造式保护”的教训,相继采取刹车和纠偏措施。2012年6月,“宁波紧急叫停月湖西区改造方案”,即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当时有媒体报道说,月湖西区,是宁波人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现存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老街区。然而,前两年这里开始了拆迁改造,违规操作、“落架大修”……引起了宁波市相关部门的注意。

  月湖西区改造的紧急叫停,发出明确的信号,标志着宁波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而其更突出的历史性标志,是在2013年7月5日。

  是日,市政府设立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市长亲任名城委主任,两位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委员多达32人,都是市有关部门、县(市、区)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市名城保护工作最高层级的领导机构,市名城委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意见,制定年度计划,协调、监督和指导“三名”保护,统筹运作保护资金,打造保护“一盘棋”的统筹体系。

  名城委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负责落实名城委的决策部署,对全市名城保护工作实行统一计划、统一协调和统一指挥。名城委下,还成立了市“三名”保护专家委。

  名城委强力推进保护工作,力度空前,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自此,宁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从“建设性破坏”转入科学合理保护的新时代……

  相关部门合力推进紧锣密鼓真抓实干

  ——蹄疾步稳,大刀阔斧“推进年”

  一年后的7月4日,市名城委举行第一次(扩大)会议。回顾总结近几年来全市的名城和遗产保护工作,部署今后3年的工作任务。

  “打造更有品位、更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市长兼名城委主任的讲话,掷地有声。要求全市上下,“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提高认识、转变理念,积极担当好这个历史使命”:

  ——坚持科学保护利用,彰显文化魅力。注重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保护的谨慎性、公众的参与性,在历史文化遗产内涵挖掘、彰显城市特色上下功夫,科学处理好加强保护与开发利用、历史古迹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城市与农村等关系。

  ——把体系健全好,把机制完善好,把合力凝聚好。夯实基础,以实际行动“擦亮牌匾、打响品牌”,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增添活力,让百姓找到乡愁情感依托,增强自豪感、成就感、幸福感……

  “这次会议,成为宁波推进‘三名’保护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市规划局总规划师袁朝晖回忆说。

  权威机构,强势动作;全市动员,真抓实干。这一年,注定是大刀阔斧的一年!

  紧接着,7月22日,市规划局在象山石浦镇召开全市“三名”保护工作现场会,实地考察学习石浦的保护利用经验。以提高觉悟,凝聚共识,群策群力,推进落实名城委会议精神。

  石浦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史街区和特色风貌区保留完好,传承着原住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慕名前往的游客如云。石浦这个“标杆”,深深启迪着与会者们统一认知:“文化遗产保护不是城镇建设、经济发展的包袱,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相辅相成,要让百姓参与保护规划,整合拓宽保护资金渠道……”

  确实,2014年,对宁波的“三名”保护工作是不平凡的一年。7月25日的《浙江日报》刊发重要报道,给予充分肯定:“力度大,步子快,动作频频,正在实打实地持续推进。”

  仅仅此前的6月份,宁波就连着推出大动作。月初,召开全市“三名”消防安全工作协调会,建立协调机制,改善防灾设施,强化安全管理。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明确政府的主导责任,细化职责分工,促进部门协调,推进公众参与,强化文保意识。对因保护不力或决策失误、失职渎职等造成的后果,规定了法律责任。条例已于今年2月8日通过市人大审议,标志着宁波“三名”保护进入法制化轨道!

  引领“三名”保护的规划部门,自是责任重大,更是紧张忙碌。相关工作紧锣密鼓,有力有效:

  ——积极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街区。命名了第二批市级名村,使市级名村达到27个。着手第5批省级名镇名村、街区的申报工作,申报总数达33个,占全省的1/3以上。

  ——积极发挥规划龙头作用。组织进行了一批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着手修编《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完成月湖、秀水街和伏跗室永寿街、慈城等街区、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开展第一批市级名村保护规划的实施评估,启动编制第二批市级名村保护规划。

  ——积极开展历史建筑普查。排摸家底,建立健全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12月15日,宁波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又一个划时代的重要举措!

  5000多字的文件系统全面,措施严厉,力度空前,操作性强,亮点多多——

  公开宣示:“实施最科学的保护规划,执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采取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彰显宁波‘四明山水,千年港城’的特色优势,全面提升保护利用水平。”

  坦诚指出“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了破解之策。明确了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建立保护的统筹工作体系,建立全市资源保护名录制度,推进保护规划的编制,探索符合保护要求的保护与利用模式。

  明确到2015年底前,完成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标志的挂牌。

  明令避免以旧城改造、商业化运作替代保护的方式,探索规划引领下的小规模、渐进式的保护模式,改善人居环境,展现历史文化魅力。

  开展“三名”保护3年专项行动。3年内市财政每年投入5000万元保护资金。

  全面落实保护工作“五纳入”,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各级领导责任制。各级领导要当好“守门员”。

  ……

  “这一年,宁波的‘三名’保护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取得明显成效。”王丽萍总结说,资源保护体系逐步建立,保护规划逐步覆盖,保护方式逐步完善,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架构和法规体系逐步构建。

  宁波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夯实基础厚积薄发布局全市扎实推进

  ——浙东名城,创新保护谱新篇

  粉墙黛瓦,高墙窄巷;巷弄深深,蜿蜒幽静,间杂着吴宅、鹤年坊、陈宅、孙宅等众多民居院落,古朴厚重……

  随着海曙区历史街区保护办公室的胡江峰,我们探访秀水历史街区的小巷里弄。七拐八弯,老墙门的景致恍如黑白底片上的历史,饱经沧桑的岁月从眼前掠过……

  时值隆冬,喜气在街坊中不断漾开:“《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付诸实施!各项前期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地近文魁连秀水”。秀水街区位于主城中心区,东至大桥街,南至苍水街,西至秀水街、永丰巷,北至横河街,面积5.73公顷。清代民居、石库门、木雕铁艺等,四明南词、宁波走书等传统曲艺,街巷肌理完整,文化遗存丰富,是千年古城格局发展演变的重要见证……

  根据保护规划,秀水街区实行“整体对待、严格保护”,延续持续千年的传统居住功能布局。降低人口密度,合理布局街区风貌,改善基础设施与环境,使更适宜居住,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形神兼备。“此前公示征求意见的结果,是一片叫好。”

  相关的“房屋处理实施办法”,已于去年10月出台。货币收购、实物置换、市场化租赁;坚持有效保护、平等自愿、分步实施、合理利用。袁朝晖指出:“不搞拆迁,不搞房屋征收,‘修旧如旧’,进行主动的保护性改造。建构完整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打造一个宁波历史格局、传统民居与生活的没有围墙的活态‘博物馆’,展现真实性、完整性,实现历史遗存的‘活态传承与保护’。”

  秀水街区所在的海曙区,是宁波古城的核心区,拥有7个历史文化街区。“以原貌继承为前提,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形成海曙特色的老城保护典范”,已成全区的共识,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

  去年9月,海曙拉开了全区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序幕。郡庙天封塔历史街区的二次保护和提升工程,宁波府城隍庙修缮工程,已于年前启动。预计到今年底前,城隍庙将复原到清末年间的模样。鼓楼沿历史街区消防系统整改工程新近完成,“防火墙”焕然一新……“活态保护,正让历史街区日渐显出各自的魅力!”

  “秀水街区保护规划,首次将物质与非物质遗产都列入保护要素,首次避免以旧城改造、商业化运作替代保护的方式,探索规划引领下‘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的保护整治模式。”王丽萍强调了规划的创新亮点,通过对基础设施和风貌的改造提升,让历史街区重现往日的生机活力,呈现“宁波历史格局、传统民居与生活的活态博物馆”的独特价值。

  科学保护,变包袱为聚宝盆,老房子要活化利用,传承不是搞假古董……《宁波日报》曾热情赞赏:“宁波‘三名’的科学保护规划体系逐步完善,一幅精描细绘的历史文化‘立体画’,正在全市徐徐铺开。”

  年前的实地走访,也给了我们强烈的信息:宁波全新的“三名”保护工作,正在全市扎实展开,紧锣密鼓,有序推进——

  市规划局动作频频。举办全市名镇名村保护利用规划培训,布局基层科学保护,提高街区、名镇、名村防灾能力。

  在鄞州区,抓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申报,整理推荐了蜜岩、凤岙、李家坑、走马塘、新庄等名村,抢救性修缮文保建筑。积极实施李家坑、走马塘等名村保护试点。

  文保大区镇海,以卫城、海防为特色,积极保护古城区和海防遗址区。新出台招宝山烽堠、观音阁等53处文保单位(点)的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完善了保护体系。

  因地制宜,实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项目,打造特色名镇。前童完善古镇业态和步行商业一条街建设,实施游线沿线风貌及立面改造。石浦启动了渔港古镇保护二期工程。鸣鹤推进古镇建筑风貌整治,着力恢复传统商业。

  在四明山范围,红色古镇梁弄,结合生态宜居城镇建设,推进人口疏解、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而作为“四明首镇”的鄞江,按保护规划实施整治修复,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古迹文化传承,打造“风情古镇、山水小城”。

  距市中心14公里的慈城镇,是我国江南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已累计投入31个亿,保护利用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正在积极实施民权路、竺巷东路桥至南门城墙等的保护项目。

  名村保护试点和示范工作积极推进。各地选择1~2个历史文化名村,进行整体保护和综合整治试点,以示范引领。对保护状况不好的村,落实抢救性措施,切实推进濒危传统建筑维修、整体风貌维护……

  曾听说,外界对宁波的名城保护,有过这样那样的议论。但如今,事实正在改变人们的看法。

  慢,是在夯实基础,厚积薄发;慢是为了快,为了更好。有道是,下蹲为了起跳,弯腰是为了飞奔!

  蓦然回首,相较于其他一些名城,宁波的名城保护工作,理念更新,可圈可点。基础越夯越坚实,步伐稳健。而且,不仅仅着眼于市区,而是将城镇乡村一起抓,“三名”一起上,全市一盘棋,统揽全局整体推进。

  “坚守以人为本、科学保护、内涵发展、相得益彰的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努力走出一条有宁波特色、城乡建设品质提升与‘三名’保护紧密结合的新路。”市名城委主任铿锵有力的话,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骐骥一跃将惊人。顿时,耳畔又响起一句话:“阿拉宁波,石骨铁硬交关赞!”

标签: 责任编辑: 周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