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帮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里,也许少有刀光剑影,但却不乏善恶较量、百折不挠、五味杂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太平洋地区民歌集温州童谣《叮叮当》松台山下,陈虹用自己独有的女性细腻,在平凡的岗位中演绎出不平凡的故事。
她叫陈虹,现为鹿城区松台街道禁毒办主任。五年前,她接手街道禁毒工作,见到这些在毒品边缘挣扎的人,一定要让他们坚强站起来。她以禁毒工作为事业,舍小家保大家,不顾父亲病危挣扎,却大姐般的情怀,把涉毒人员当弟妹来帮教戒毒,大全身心地投入到禁毒工作中,她不在帮教就是在宣传禁毒……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她安排他们再就业,给他们尊严,让他们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受帮教者都亲切地喊她,虹姐!你是帮我们成功戒毒的恩人。
禁毒帮教,大姐般柔情和耐心对待
让父母以泪洗面的他,终于勇敢地重新站了起来。
满面沧桑,脸色暗黄,口齿不清,站在陈虹面前的这名40多岁男人,显得特别苍老憔悴。3年前第一次与他见面,陈虹和他细细地聊了很久,得知他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吸毒成瘾,甚至因此偷窃、殴打他人,从而失去家人、工作和健康,留下的只有不堪回首的记忆。
他母亲也因为他常年吸毒的事而郁郁寡欢,重病不治含恨离世。他的基本生活甚至要靠老父亲接济,老人那透着泪光的眼神让陈虹觉得无比痛心——到了这个本应享乐天伦的年纪,却还要用自己有限的养老金给儿子解决基本生活费。
了解情况后,陈虹立刻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帮教方案。陈虹跑有关部门努力为他争取低保,并在辖区企业、再就业基地为他留意合适的工作。终于,通过多方衔接,帮他在一家拉链厂找到了一份工作。
有了工作,他主动配合美沙酮治疗。短短几个月,他像变了个人,脸色好看了,思路清晰了,他还主动告诉陈虹:“社区戒毒时间一到,马上申请脱毒。”
对家庭失望不已的她,终于收获了自己的幸福小家。
有一名毒瘾很重的姑娘,1979年出生,因吸毒反复被劳教和强戒。在陈虹一次又一次的帮教谈心后,她渐渐打开了心扉。她说,小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婚了,她成了没人管的孩子。接触了不良朋友吸毒后,戒了几次都复吸。陈虹便以大姐的角色经常找她聊天,并鼓励她重拾生活的信心,告诉她:“做人要不卑不亢,只要不再吸毒,用健康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一定能很快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中去。”
之后,陈虹和同事又通过各种渠道努力联系上该女子的父母,前前后后打了几十个电话,劝说他们多关心孩子,用亲情和爱来帮助女儿走出阴影。
如今,在陈虹的多方联系下,她和父母关系融洽了,还有了稳定的工作,并在帮教期间结婚生子。在她做了母亲后的那一天,她第一个给陈虹打去了电话,她哽咽着说:“虹姐,您是我的恩人,是您的热心和真诚让我重获新生并做了母亲,我再也不会去吸毒了……”看到她终于开始了一段圆满幸福的人生,陈虹的心里也充满了成就和喜悦。
对外界冷漠抗拒的他,终于愿意打开自己的心扉。
在禁毒工作中,陈虹遇到的最不配合的一个人,是个90后的小伙子。第一次在拘留所会面时,他就对陈虹及其同事的到来非常反感,当场表示他不会配合他们任何工作,出所后也不会来街道禁毒办报到。
对此,陈虹并没有抛弃他,而是寻找根源,加倍地的关爱他。原来是该涉毒人员好面子,觉得陈虹等人都是来监视他的。
陈虹很担心,如果他出所后失联,帮教没及时跟上,就很有可能导致复吸。面对他目中无人的傲慢和挑衅,陈虹用平静友善的语气向他说帮教的好处,并承诺一定为他保密。如果没在规定时间来街道禁毒办报到,将以脱失人员处理,到时他的名字可能会被列入网上查处人员名单,再次被打击、强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详细开导、解释,男孩终于同意接受社区的帮教,“虹姐!我听你的,配合你戒毒……”
疏导服务,业余学习考取三级咨询师
怎样帮助涉毒人员重建自信?怎样为他们创造幸福的人生?这些是陈虹每天要钻研的课题。
在日常工作中,陈虹和同事在学校、易涉毒场、车站码头等场所大力开展毒品的危害宣传和预防。她负责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每年至少200次以上,其中不乏千人以上的大型广场活动。
为了呈现健康、阳光和正义的形象,2011年,陈虹设计制作了工作制服、禁毒徽章,打造了温州市第一支统一着装、佩戴禁毒徽章的社工队伍。
2013年,通过街道的帮助和协调,陈虹在街道辖区找到几个愿意接收已戒毒或正帮教人员的企业,正式定点作为禁毒再就业基地,以此为这些帮教对象解决现实困境。
为了更好地开展各项禁毒工作,并很好的保护涉毒人员的隐私,2014年,陈虹多次和领导沟通并陈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终于为禁毒工作规范化建设打造一片天地,并带领12个社区全面铺开了禁毒规范化建设。从此有了帮教谈心室,尿检室,心理咨询室,宣教室,植物认养园地以及办公室等。
除了物理治疗,陈虹更看重心理引导,因此,陈虹向辖区内一些持证的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居民求助,请他们作为志愿者加入队伍,并邀请了温州市三垟戒毒所的林信洁警官作为心理咨询师。自从心理辅导中心成立后,心理辅导课程迅速受到许多帮教对象的认可,还有不少人定时接受心理疏导。
此外,禁毒社工也定期接受心理团体辅导。为了更好的开展心理疏导服务,陈虹用业作时间学习了心理学,2014年11月,她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通过不断地学习,对禁毒业务知识熟知熟透后,陈虹开始了解每一个对象的家庭情况,然后根据每一个人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状况来量身订制最适合他的帮教方案。
上门帮教,父亲离世未见最后一面
加班加点是陈虹禁毒工作的新常态。身边不少人对此都表示不理解:“加班又没加班费”“你儿子还小,带好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事”……
每当天蒙蒙亮就要起床去活动场地布置现场时,被惊醒的儿子总是对陈红说:“妈妈,今天我是不是又去外面随便吃什么啊?”“妈妈,我今天又是一个人去学校吗?”“妈妈,你们的活动怎么这么多啊?”……听了儿子充满稚气又带埋怨的话语,陈虹的心里酸酸的,眼泪也时常止不住地掉下来,她承认,自己亏欠孩子和家庭太多了。
父亲的突然离世,更成陈虹永远难以弥补的悔恨。在她刚刚接手禁毒工作时,父亲因为脑溢血突发而抢救住院,当时的手术成功让陈虹低估了父亲的病情,加上当时她刚接手禁毒工作,很多业务还学习中,就又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但是,就在一个多月后的下午,父亲的脑血管再次破裂。那时,陈虹正在去乐清的路上,她约好了一名涉毒人员见面,上门帮教。当医院打来电话通告陈虹父亲病情危急时,她刚好走到对方家门口,这人是好不容易才做通思想工作的,陈虹以为父亲能够像一个月前那样化险为夷,就只好以工作为先。可是当她回来后,却被告知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
对于父亲的离世,陈虹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内疚和自责当中。那时候,陈虹发誓,一定要为那些因为毒瘾而支离破碎的家庭多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避免更多人失去亲人的悲剧发生。
工作在禁毒最基层的陈虹,牺牲了自己与亲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宝贵时间,陪非亲非故的涉毒人员谈心沟通,使他们戒毒脱瘾,重拾信心,让他们走上正途,她一直说,这些成绩都是领导和同事们以及辖区的志愿者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她自己,只是做了一些自己觉得在这个岗位上应该做的事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