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0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史春波)进入夏夜的温岭上马工业区,弥漫着躁动的鱼腥味。
工厂的四楼,是陈其华的宿舍。他经常住在厂里,有时候看他的文学杂志《收获》,有时候琢磨着怎么改进一个机器零件。
与半年前的苦闷和焦虑相比,这个49岁的男人多了些朝气。再次见到他时,他头发染成了黄色,脚上穿着一双红色运动鞋,加上一身T恤和牛仔裤,显年轻。
去年的秋天,陈其华的浙江大家食品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又遭遇银行抽贷,面临倒闭的命运(本报去年10月、11月曾多次报道)。
季节轮回,带给他的是命运的转折。从陷入银行抽贷的困境,到绝处逢生,这半年,他是怎样度过的?在时代的进步里,他是否能找到新的契机?
摆脱危机似乎没想象中那样难
银行500万到账,“水”就活了
说起来,陈其华还是幸运的,在身临绝境时,得到了浙商银行雪中送炭般的帮助。
“我们了解到情况后,当天晚上就赶到温岭,实地了解企业的情况,认为(陈其华的)企业经营是可持续的、资金困难是暂时的、企业主也是可靠的。在总行领导支持下,启动了授信审批绿色通道,只用5天时间便完成了500万元贷款的调查、审查、审批与发放工作,解决了他的资金问题。”浙商银行台州分行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经济利益,我们银行也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样企业和银行才会互相信任,共同发展。”
500万元贷款无疑是天降甘霖。拿到钱,陈其华马上转了200万元给供应商们,已经欠了好几个月,他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他又拿出一部分资金,继续用于技术改造和申请“清真标志”的相关程序上。剩下的,就用于流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这笔钱,除了解决资金上的缺口,对于陈其华的意义,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仅给了我莫大的信心,也稳定了整个公司的人心。”
之后,便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当然是往好的方面——另外两家银行没有抽贷,光大银行还追加了200万元贷款。
一场惊心动魄的风暴,就这样度过了。
这半年他继续斥重金
升级生产线并扩大市场
这半年,应该是陈其华人生最关键的半年。他大多住在厂里。周围基本都是海鲜加工厂,到了夏天味道特别呛人,他早已习惯。
很多个清晨,这个文艺中年会站到顶楼,打量他办了9年的公司,看工人们骑车上班,看传达室的老头用遥控开门,看来自各地的货车来拉货,然后到微信朋友圈里感慨一番。
他总会回想起,半年前经历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危机。可是,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陈其华也没有放弃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研发新的生产线。
就在上个月初,他让工人把用了多年的老机器从车间抬到空地上,新的生产线开始投产。为了这条生产线,他整整用了两年时间,投入了约两百万元。
“我相信自己能挺过去,虽然那时不知道谁会来帮我。”他总是这样自信地告诉身边的人,传达自己的坚强。如今,新生产线大大提升了产量。机器换人带来的另一个明显优势是,人力成本下降。
“我正在申报国家专利。”他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他的公司拿下了“清真食品”标志,这在台州仅有两家。这意味着,他又撬开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半年时间过去,陈其华的企业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往年同期相比,公司销售额增长了30%。
“这个数字不是虚的。”他拿出一大叠增长的电费单说。
虽然现在是销售淡季,但是他的工厂看起来依然忙碌。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仓库里一辆辆叉车穿梭往来。
通往新三板的路已经启程
他还有很多很多的事要做
前两天,陈其华的公司又有几个财务师来应聘。这么多年来,公司并没有请专业的财务经理,但现在必须要招了。另外,空了两年的总经理职位,现在也有人担任了。
做这些,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上新三板。
而在半年前,这个词对于陈其华来说,还是完全陌生的。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那次危机,陈其华还会在这个滨海小镇上,安耽地做着他的小老板。如果没有那次危机,陈其华也不会突然闯进资本市场。
去年10月底,在报纸上看了他的经历和困境,有证券公司找上门,为他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路:上新三板。
最近,陈其华已经和浙商证券签订了“新三板挂牌”项目意向协议书。这段时间,他忙着做股改前的准备。
“现在正在进行全面的审计,大概需要一个月。预计到2017年初,就能上市。”陈其华说,关于股权的分配等问题目前还在讨论。
从传统的民营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在通往新世界的道路上,需要扫除旧的障碍。
陈其华开始整顿企业,包括生产流程、废水处理、财务制度等等。“公司变了,变得越来越规范。”一名工人说。
陈其华的反思
小微企业如何冲破联保风险?
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
回想这次经历,陈其华笑着说,“因祸得福。”从面临倒闭到打开新三板拥抱资本市场的大门,这一路走得很艰辛。
陈其华说,想给和他一样的中小企业主们一些建议。
他认为,要解开当下频发的联保风险死结,还在于企业本身。“企业要从原来传统的经营有形资产向经营股权转变,这也是改善金融体系的一盏绿灯。”
他说,现在很多企业贪图小便宜,为了少交税收,财务不清,产权不明,为了融资,只有靠联保。“首先要健全财务体制,财务要规范公开。虽然这会阵痛,但有利企业长远发展。”
“要是三年前我就懂这个道理,那就不会出那次抽贷危机了。”陈其华深有感触地说,“你可以用股权抵押贷款,银行也可以直接参股,整个金融体系就健康了。”
对于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陈其华深怀感恩。
“特别是浙商银行,他们就是我的救命恩人。”陈其华在不同的场合都这样说。
在这半年里,陈其华的生活就是工作,除了偶尔看看书。他最愧疚的是对自己的儿子。上个月,儿子的英语考了零分,他有些哭笑不得。“儿子的缺点很多,在他小时候就没教育好,我一心扑在事业上了。”
金融业人士的反思
企业需健全财务体系建设
没必要找很多家银行贷款
许多与陈其华遭遇类似的小微企业主,却没有像他一样的幸运。遭遇银行抽贷或联保危机而倒下的小老板,在浙江并不少见。
小微企业融资难,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近年来,从监管层到银行都作了大量的努力,然而,融资困局依然没有很好地解决。
中融国信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张文中认为,小微企业自身的财务、人事、管理不够科学规范,是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
“小微企业规模小且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落后、经营效益差,甚至负债累累,大多缺乏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在财务管理方面不规范、甚至做假账。这些都使得金融机构望而却步,难以得到其信任、难以向其提供信贷支持。”张文中说。
一名银行业人士称,目前我国社会诚信体系仍不完善,诚信体系建设还相对滞后。所以,金融机构放贷是慎之又慎,特别是银企信息不对称、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不健全、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征信信息无法共享,这些必然影响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放贷,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而且就小微企业自身而言,近年来出现了大量小微企业故意违约的现象,更有多起小微企业卷款潜逃案件,这些频繁发生的“跑路”事件让银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实际上也在无形中推高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我省一家商业银行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大多数银行一般都没有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配置,没有专业的人,专业的考核机制。“几个信贷员就跑几家大的企业,哪有时间顾得到小公司。”
他认为,作为银行,应该结合企业流动资金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贷款的期限和还款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抽贷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而作为企业主,则一定要有财务观念。“从我们接触的案例来看,大部分老板都是看什么赚钱就投什么,没有现金流概念,造成了资金链断裂,一定要吸取教训。”
“另外,有的企业主喜欢找很多家银行贷款,这样也容易引起银行抽贷,像人谈恋爱一样,你和很多人谈恋爱,总让人没有安全感,一有风吹草动,就掰了。”这位银行业资深人士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