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3日讯 竹韵悠悠,匠心独具。大大小小的江南竹篮摆满了整个房间,一个个竹篮工艺考究、雕刻精美,似乎在诉说江南水乡的悠悠历史。这里并不是什么博物馆,而是周巷镇海莫社区一个普通居民的家。房子的主人名叫刘宏根,是一位民间的江南竹篮收藏者。从2008年至今,他已收藏了江南竹篮200余只,总价值超过200万元。
惊鸿一瞥从此与江南竹篮结缘
“开始收藏这些江南竹篮,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宏根告诉记者,那是2008年5月的一天,他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正好碰到朋友的一个亲戚上门收购古玩。“当时那人手里有很多值钱的宝贝,可我就只对这不起眼的竹篮情有独钟。”一只江南特有的方桥竹篮把刘宏根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爱不释手,当即就付钱将竹篮买了下来。没想到,从此,刘宏根对竹篮的收藏便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找到更多更精致的江南竹篮,刘宏根奔波于江南各地寻找。8年间,他跑遍了杭州、绍兴、嵊州等地。无数次地寻找和碰壁,也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一眼就能分辨出竹篮的年代,任何刻意做旧的假篮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收藏这些竹篮的费用并不低,对刘宏根的爱好一开始家人并不理解。“一只篮子要好几万元,放在家里也没有用,刚开始我并不支持。”刘妻告诉记者,但是家人的反对并没有让他放弃收藏。他常常带一些关于江南竹篮的书籍回家,有空的时候就捧着竹篮给家人讲解。渐渐地,刘宏根的家人开始接受和理解。“了解得多了,才发现江南竹篮的文化底蕴那么深厚。有时候坐在家里,观赏着书篮品着茶,也是一种享受。”刘妻说。
寄情于篮沉淀性情收获快乐
“这是方桥竹篮,这是嵊州竹篮;这是点心篮,这是书篮,这是梳头篮;这个是民国时期的,这个是清代的……”说起这些竹篮的时候,刘宏根的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一件件如数家珍。
“这小小的竹篮看似不起眼,但是它的工艺复杂、工期很长,里头可大有文化呢。”刘宏根从身边拿起一个竹篮给记者看,竹篮两侧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散发着质朴的光泽。“这个是清代的方桥篮,是一个考篮。顾名思义,这个篮子一般是读书人进京赶考时拎的。”他继续向我们介绍,方桥篮的选料以金丝为主,必须使用三年以上的成竹。编制方桥竹篮的工艺极其复杂:刮青、抽丝、雕刻、抛光,大大小小有十几道工序。竹篮需要由蔑匠、木匠、铜匠、漆匠和竹雕师傅共同配合,一个竹篮要编制好几个月。
收集的竹篮越多,刘宏根对竹篮文化的研究也越深入。“其实古时候跟现在一样,也有所谓的奢侈品。”他又从身边拿出一个小巧精致的竹篮,记者发现,竹篮上还有一个小小的铜锁。“这是小姐出门逛街时拎的,相当于现在的LV包包。”他笑着说:“以前只有大户人家的闺女才用得起这样的竹篮,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土豪。”
收藏竹篮让刘先生倍感快乐。曾经有个人出高价想要买走其中一只竹篮,他都没有舍得卖。“这些篮子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每次烦心的时候,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心就会静下来。”寄情于篮,与篮为友,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十分享受。
举办展览希望竹篮文化代代流传
今年年初,刘宏根受余姚博物馆和余姚文保所邀请,在余姚博物馆举办了“匠心竹韵——江南传统工艺竹篮展”。
刘宏根从收藏的竹篮中选了82件以江南竹篮为主题的珍品,从竹编的起源和发展概况、方桥竹篮、嵊州竹篮及传统工艺竹篮的常见款式等方面,诠释精巧竹篮背后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
他说,其实很多精致的竹篮都散落在民间各个角落,很多人不知道这些竹篮的价值,更不懂得如何去保护它们。“现在市民对这种传统竹篮的了解实在太少了,办展览可以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观赏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感受竹编艺术。”
“举办这样的展览,一是想让大家了解竹篮,从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希望得到大家的重视,让竹篮文化一代代流传下去。”他告诉记者,如今他打算扩大收藏竹篮的品种,不仅仅是江南竹篮,更要收集中国竹篮。等收集得差不多了,他准备举办一个中国精品竹篮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见习记者 郑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