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好家园"微征集大赛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记浙江三名全国百强县委书记
2015年06月27日 08:03:55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翁浩浩 袁艳 张丽

  张晓强(左一)在企业调研。

  从浙北小县,到名列全国发展潜力百强县第一位,德清人深知,这样的蜕变离不开他们的好书记——德清县委原书记,现任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张晓强。

  2011年11月,张晓强从家乡丽水到德清担任县委书记。3年多的时间,他怀着对德清43万老百姓的深情厚谊,以独特的发展理念和高度的责任意识,让德清更美、更富、更强。今年5月来到诸暨后,他继续书写着心中那份强烈的担当精神和浓浓的民生情怀。

  发展为民,

  敢叫日月换新天

  从担任德清县委书记的那一刻起,张晓强就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2011年,他根据德清发展实际,提出了“全面翻一番,实现新崛起”的新理念。这一充分凝聚民意的美好蓝图,让全县人民翘首以盼。

  方向定了、路径有了,关键要找到突破口。张晓强经过深入细致调研,指出破解土地要素制约是引领开创德清各项工作新局面的“牛鼻子”,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激活闭坑矿地开发利用这一最大潜力。

  洛舍镇砂村曾是我省最大的露天采石场,转型升级谈何容易。面对整治点多、利益复杂、维稳压力大、没现成经验等诸多困难,张晓强以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铁腕整治砂村矿山无序开采问题,关闭所有矿山企业和涉矿码头,不仅治好了环境、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更打造出了一个近万亩的发展新平台,成为德清下一步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集聚大产业的最大机遇和优势所在。

  如今,砂村人深刻领悟到蜕变的含义:村民们有的成为现代农业大户,有的成为民宿经营者,小康之路越走越宽。昔日那个漫天灰尘的村庄,跻身创建德清和美家园精品示范村的一员。

  率先在全省开展新土改、新户改、新金改,成为浙江城乡体制改革试点;成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国家级试点;培育以64家“洋家乐”为代表的中高端低碳民宿旅游新业态……德清多次扮演“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4年,德清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60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成功突破千亿大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功突破3万元。并且时隔7年,再次拿下湖州市县(区)综合考核第一。

  今年5月,张晓强调任诸暨市委书记。当前的诸暨同样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如何在前任的基础上爬坡过坎、攻坚转型?他马不停蹄,开展深入调研,着力谋划新常态下诸暨的新发展。

  “我们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力争在跨越发展主跑道上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稳、越来越好,跑出转型升级的‘诸暨速度’、树好转型升级的‘诸暨样板’。”张晓强说。

  党建兴民,

  咬定青山不放松

  到诸暨上任后,张晓强先后走访乡镇、企业以及机关部门。每到一处,他都详细了解党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等情况。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这一执政理念他一直牢记。

  作为诸暨市委的“班长”,张晓强注重营造合心合力合拍的好氛围,既做到胸怀宽广、凝聚合力,又坚持党委统揽全局、拍板决策。在党建方面,他始终牢记“三严三实”,从市委常委会做起,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把自己摆在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的位置,带领全县干部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乐担当。

  在张晓强看来,党建绝不能为建设而建设,要把党建和上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结合起来。而今在诸暨,他还有另一个头衔——“总河长”,并兼任店口镇最差河渠——中央渠道的“河长”。

  “治水如同治病,等不起慢不得,必须‘辨证施治、综合施策’。”张晓强说,在德清期间,他曾提出工业污染全面治、矿山污染重点治、农业面源污染彻底治、城乡污水综合治、河道污染系统治、饮用水源严格治、河长领衔治、部门联动治、社会共同治的“九法治水”法。而今,诸暨党员干部全面落实市、镇、村“三级河长制”,把治水“作战图”、“路线图”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在张晓强心中,一幅诸暨治水的蓝图清晰可见:围绕“活水畅河湖、碧水出千溪、清水绕百村”,推动“两美”浙江在诸暨的生动实践。

  服务惠民,

  甘求潜绩赢口碑

  早出“显绩”,还是甘于奉献,创造务实为民的“潜绩”?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他的政绩观里,干事创业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多办一些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的“潜绩”。

  在德清工作期间,张晓强大力推动城乡供水、公交、垃圾和污水处理“四个一体化”,并在全国首创“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城乡环卫管理新模式,如今的德清乡村跟城市一样整洁。

  无论是在德清,还是在诸暨,张晓强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乡镇、街道调研美丽乡村、农民增收等民生课题,还经常深入企业一线,通过与企业家座谈了解其所思所盼。他带头当起践行群众路线的“大脚掌”,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块“短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等富民经济,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持续“鼓起来”。

  如今,在他的率先垂范下,诸暨乡镇干部“驻村连心”、机关干部“返乡走亲”,用脚步丈量违情、水情、民情,让联系群众更高效,服务群众更贴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记开化县委书记鲍秀英

  鲍秀英(右二)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

  开化,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肩负着守护钱江源生态的重任,却一度给人“穷乡僻壤”的印象。

  可这几天,一个好消息在浙西山区传开:开化被选定为国家公园试点区域。全县上下为之雀跃欢呼,其中最感欣慰的,当是县委书记鲍秀英。

  筑梦国家公园

  两年前,鲍秀英赴任开化县委书记,便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1个多月时间几乎跑遍了所有乡镇和重点山村,被眼前的清秀山水吸引的同时,鲍秀英思考更多的是:好山好水能否转换为山水经济。

  当时恰逢国家、省市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鲍秀英及时抓住机遇,提出把整个2236平方公里县域,打造成国家公园。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地一些干部群众却对此并不看好,质疑音不绝于耳:“一个小小县域,凭什么建设国家公园?”“山区小县走这条路,是不是自娱自乐?”

  “打造国家公园,是开化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虽然困难重重,但鲍秀英思路清晰:建设生态城市、风情小镇,打造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

  为此,鲍秀英一边在各乡镇、部门调研,一边牵头开展国家公园、国家省级主体功能区建设课题研究,10多次赴北京及省城与有关部门对接汇报。“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每个干部要转变观念。”鲍秀英说。

  3年来,开化先后成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家公园、国家生态公园、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省级生态小城市培育、首批省级特色小镇等10多项试点。

  与此同时,一场主动适应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行政机构改革也在开化展开,仅机构总数就从63个减少到37个,精简了41.3%,建立起高效的运行体系。

  一次次努力,开化国家公园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迎来世界地掷球(塑质球女子团体)锦标赛、“夏避暑——万人畅游钱江源”等大型活动赛事,国家5A级景区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屹立钱江源头。今年5月,开化国家公园又添新地标——甲壳虫动漫未来音全息科技馆开馆,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家全息体验馆之一。

  国家公园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谋事“拼命三娘”

  2014年春节期间,开化多地发生森林火灾。新年过后上班第一天,鲍秀英就责成县纪委等部门对火情较重的乡镇启动问责,并在全县机关干部大会上宣布对相关乡镇分管领导和村主职干部免职。

  消息传开,举县震动。当地人说,开化干部终于从悠闲的“慢生活”中醒悟过来了。

  在开化,鲍秀英有个“拼命三娘”的外号。每天早上6时多,她就开始处理公务,经常工作到次日凌晨。在她带动下,“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成了开化机关干部的工作写照。

  鲍秀英经常借助微信办公,通过各个工作群,了解乡镇和部门的工作情况,及时提出反馈和指导意见。“遇事立马就做,从不拖延”,这是身边工作人员对她的评价。这种不推诿、敢担当、干实事的作风,让开化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中脱颖而出。

  音坑乡音铿村双溪公园,原先是马金溪沿岸一家砂场,污染环境又破坏资源,群众反映强烈。鲍秀英提出将治水、造景、富民、强村融合一体,通过整治、改造提升后,成为环境优美的亲水公园。现在,开化涌现姚家源村水上乐园、音坑乡下淤村爱情主题公园等一批亲水公园,为乡村休闲旅游增添了亮点。

  为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借助“三改一拆”的东风,鲍秀英把目光瞄向久拖不决的县城老电影院片区、岙滩片区拆迁。岙滩村迁建1999年就启动,电影院片区旧城改造2009年启动,因各方利益冲突使工作陷入困境。

  征迁重新启动后,鲍秀英多次听取汇报,抽调一批干部组成攻坚突击队,并由县领导联系征迁、坐镇指挥,5个多月攻克了老电影院片区旧城改造拆迁难题,引进投资5.8亿元的文化主题广场项目;9个多月解决了岙滩城中村改造问题……一年时间,全部解决历史遗留的十大征迁难题。

  助农增收致富

  大山里的百姓冷暖,牵动着鲍秀英的心。

  去年,何田乡柴家村淇源头自然村依托清水鱼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鲍秀英牵挂着这里的发展,每隔一段时间就前往查看,到农家乐经营户走访。村民们把她当作自家人,看到她都会热情地打招呼。

  “鲍书记,今年我的农家乐生意特别好,游客比去年还多。”“我女儿女婿今年也回来经营农家乐了。”“鲍书记,我打算再加两个房间。”……村民们都把鲍秀英当作家人和朋友般聊家常。

  只要时间允许,鲍秀英都会耐心地陪村民聊天,并反复叮咛:“现在这里已成了开化热门的旅游景点,你们农家乐经营户要提高接待能力,规范服务,美化庭院,让游客得到更好的享受。”

  正是在这种理念引导下,开化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县涌现出“中兴农场”、“睦山农”、“布达拉宫”台回山等一批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基地,池淮镇寺坞村桑梓文化节、华埠镇溪东村桑园音乐节更是每天吸引2万多游客。今年1月至5月,开化共接待国内旅游248.38万人次,同比增长18.68%;全县旅游总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20.28%。

  在开化,风景风情风俗正转化为人气财气福气,实现山更青、水更绿、民更富的梦想。

  敢啃硬骨头的书记——记建德市委书记戴建平

  戴建平(右)在走访农户。

  6月25日,收到“七一”前赴北京参加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表彰的通知,建德市委书记戴建平百感交集。从金华浦江县委书记到杭州建德市委书记,这个“一线总指挥”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幕幕带领干部群众打硬仗、勇拼搏的场景。

  敢打硬仗的“猛虎将”

  戴建平到建德任职,颇有“临危受命”的意味。

  2013年,建德境内的新安江被央媒曝光存在饮用水源安全危机,引起广泛关注。

  而当时在浦江,戴建平被誉为“治水书记”,带领浦江干部群众破除浦阳江两岸沉疴日久的水晶产业环境污染问题,让浦江的一条条“牛奶河”回归清澈。

  建德地处钱塘江上游,水必须得治,而且得治好。在建德任职的一年半时间,这位做事雷厉风行的“猛虎将”,以担当实干的行动和拼劲,在一条条河流间激起了层层涟漪。

  莲花镇的莲花溪,曾是建德人听到就直摇头的臭水河。10多年来,因为蛋鸡、生猪养殖业发展,污水禽粪直排河道,涓涓清流变成了酱油色、散发恶臭、冒着黑泡的劣五类河,连在外的莲花镇人逢年过节都不愿意回老家住。

  “面对这条全省都‘挂牌’的黑臭河反面典型,我来当莲花溪的总河长!治不好,先问我的责。”戴建平斩钉截铁地给自己“任命”。

  莲花镇党委书记谢照昌告诉记者,起初,很多人以为戴建平任“河长”只是挂个名,没想到他事无巨细地研究治理方案。一年来,戴建平到莲花镇30余次,跑遍了6个村和全部的干流支流。

  “脸变黑,水变清”,这是莲花镇干部的自嘲。一年里,莲花镇220户养猪户全部退出,禽类养殖退出100多户、蛋鸡减量60%,莲花溪从劣5类治理达到2类以上水质。

  2014年,建德提前完成“清三河”,完成13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拆除畜禽养殖场63.2万平方米,其中,关停生猪养殖场1637家,关停蛋鸡养殖场441家。

  过去水环境治理排名倒数的建德捧得省首批治水“大禹鼎”,成为首批“浙江最具魅力新水乡”。

  有人私下对他说:“你都53岁了,‘拼命三郎’一样地干,图什么?”“不图什么,就是觉得要对得起县委书记这个称呼,配得上‘一线总指挥’这个位子。”戴建平说,正是自己的年龄促使他只争朝夕地工作,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

  情系百姓的“贴心人”

  莲花镇上原先的养鸡大户许建茹记得,一年前与戴建平的第一次对话:

  “戴书记,养殖户们都很纠结。门前的脏水我们也觉得该治,但治水以后,不能养鸡,我们能干什么?”许建茹一股脑儿道出养殖户的想法。

  “你放心,市委、市政府一定不会撂担子不管。”戴建平的承诺掷地有声。

  老百姓拆了猪棚鸡棚,收入从哪里来?“治水战役”打响后,这是经常萦绕在戴建平心头的问题,也是他到建德后思考最多的问题。

  一年半来,戴建平跑了建德市16个乡镇、街道的170多个村和200多家次企业,遍及全市四分之三的行政村。在戴建平心中,一条引导农民特别是畜禽退养农户致富增收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大力扶持发展草莓、西红花、铁皮石斛等特色产业。

  截至去年底,建德1977户畜禽养殖户转产转业,发放补助资金1.2亿元;新增草莓种植面积4680亩,全市草莓种植面积3.2万亩,草莓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

  如今,许建茹已结束了24年养鸡的日子,成立合作社,开办公司,带着50多户村民一起种植铁皮石斛和美国山核桃,“过去是在鸡粪堆里赚钱,现在是在氧吧里淘金,戴书记带着我们走的路没错。”

  在建德工作一年多,他就已经有了“戴拆平”、“戴拼命”的称呼。“只要是对百姓有益的、推动地方发展的,开弓了就没有回头箭,我们耽误不起。”戴建平十分坦然,“‘戴拆平’最终还是要成为‘戴建平’,现在是拆掉违法建筑,以后要建设出平安和谐的新面貌。”

  冲锋一线的“掌舵人”

  由于建德的地理位置,一边是生态保护的高压线,一边是经济发展的硬道理,面对这道难题,当时有的干部认为,传统产业不能搞,新兴产业搞不了,发展无望。

  戴建平到建德任职时,也有不少人在观望,这个新官如何烧“三把火”。令许多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位新官没有另起炉灶提什么口号,而是在前任提出的“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服务业兴市”的战略思路上抓落实。

  “守住绿水青山,依靠绿水青山,引进壮大水产业、医疗服务等健康产业;化工、水泥等传统产业要通过园区集聚、机器换人、清洁生产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戴建平如数家珍地向记者聊起建德的发展蓝图。

  “一个地方持续发展,一张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有‘亮剑’精神、敢于担当的干部,需要干起工作嗷嗷叫的队伍,一棒接着一棒干。”戴建平深知作为市委书记,抓班子、带队伍的责任。

  初到建德,戴建平发现,当时,一些干部干事不温不火,创业激情不足。他首当其冲,领衔最难、最急、最重的“硬骨头”,四套班子领导干部带头领衔重点项目等,去年,建德市级领导干部领衔工程共完成投资36.9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4.6%,领衔工业项目共完成年度投资17.2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5.2%,领衔的34件信访包案全部有效化解。

  在建德,当地媒体每周对工作推进中不作为、不到位的典型曝光不少于3次,每一个被关注或曝光的问题都要有整改落实。戴建平说,“我们不怕自揭不足,怕的是干部无动于衷、无所作为。”

  58岁的洪国根是戴建平“三顾茅庐”请贤复出“一线”的干部。因为建德市环保局2013年工作推进不力,需要重新考虑局长人选。前环保局长洪国根,成为大家认为的最佳人选。“有这样敢啃硬骨头、冲锋一线的书记,我们干部感觉有了主心骨。”当时已任市政协副主席的洪国根在去年2月重新出任环保局长一职,他说,“在戴书记激情感染下,干部们的精气神都提起来了。”

标签: 百强|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