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5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许雅文 毛广绘 区委报道组 姚宏东 张洋) 初夏时节,溪水盈盈、绿树成荫的庙源溪鲶鱼湾段成为衢州市民周末亲水出游的好去处。一家人朝而往、暮而归,看水戏水,休闲健身,玩罢还能就近在农家乐吃一顿地道的乡土菜。
庙源溪为衢江左岸支流,古称毓秀溪,发源于九华山西麓,主要流经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万田两个乡,是柯城区的“母亲河”。
谁能想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不愿提及更不愿踏足这里:九华乡和万田乡是衢州市养猪集中区域,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占柯城区一半以上,生猪排泄物排入庙源溪,使庙源溪成了黑臭河。
从2013年起,一场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行动剑指庙源溪。
“猪棚换大棚,养猪变养生”。拆掉猪棚后,原本又脏又臭的庙源溪,如今绿树依依、清水潺潺,一家家农家乐相继在庙源溪两岸开张,原先养猪的农民开始种花种草,不仅看重种植效益,更看重景观效益。在这里,被激活的不仅是一泓清泉,更是当地农民的发展新思路。
河水清了,告别“走不进”的乡村
“水清了,家门口就是公园,感觉真清爽。”居住在鲶鱼湾畔九华乡九华村的原养猪户叶林根说。
去年底,眼见着鲶鱼湾褪去黑臭,恢复往昔风采,一直在杭州做餐饮生意的吴国成回到了家乡九华村,在鲶鱼湾旁开了家“鲶鱼湾粗菜馆”。吴国成感慨:“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猪,猪棚架在河上,河水臭气熏天,根本走不进村里。”
儿时嬉戏的河水成了黑臭河,房前屋后老井的水不能喝了,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家乡,不愿回来。
据了解,2013年整治前,九华乡、万田乡生猪存栏数达到10万余头,年出栏生猪20万头。由于散养户多,养殖不规范,大部分生猪排泄物都直排庙源溪,给环境造成了污染。
“治水必先禁养,破除农民对养猪的路径依赖。”柯城区委主要负责人自当河长,要把最难治的河道治好,给全区树个标杆。
一场轰轰烈烈的禁养行动席卷庙源溪两岸。万田乡和九华乡形成了全乡禁养的决议,并写进了村规民约。
有些养殖户不理解,认为这是断了财路,区、乡、村干部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原先紧闭的大门慢慢地被敲开了,养殖户的心扉也随之敞开,卖掉生猪,拆掉猪栏,告别发展的尴尬。2014年6月前后,万田、九华两个乡的100多个猪圈全拆了,告别延续了数百年的养猪业。
水净、水清,更要水美。在恢复原生态景观的同时,庙源溪正在进一步打造成集健身、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城郊特色风情带、“慢生活”体验区。
初夏时节,近千名健身者从鲶鱼湾开始,沿庙源溪东岸的健身道步行,淡淡橘香,溪水淙淙,游人啧啧,儿时那个清澈的“母亲溪”又回来了。
故土家园,再也不是那个走不进去的乡村。
门路多了,拆掉猪棚换大棚
生猪卖了,猪栏拆了,新的门路在哪里?万田乡给出了答案:拆除生猪养殖用房换取蔬菜大棚。
冯荣福是万田乡冯坦村冯家自然村人,拆掉猪棚前,每年生猪出栏量有100多头。如今,冯荣福架起5亩大棚,种上空心菜、辣椒、茄子、草莓,“每天凌晨就赶到衢州农贸城卖菜,虽然辛苦,但是每天能净赚四五百元,效益不错。”
万田乡乡长梅建峰说,万田乡地处城郊,发展有特色的蔬菜种植是见效快的增收路。
今年1月12日晚9时,冯坦村会议室灯火通明。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一个个在决议上签字。5天内,村民自行将大棚项目区块内的猪棚和辅助设施清理干净,就能换取相同面积的种植大棚。
柯城区政府整合退养补偿金和设施农业补偿金,同时争取上级部门项目支持,创建城郊型蔬菜基地。就这样,“猪棚换大棚”成真了。据介绍,目前冯坦村生猪退养转型示范基地有123亩,搭建蔬菜大棚220个,114户农户成功转型,其中养猪转产户占了七成多。
冯坦村不是特例。三和村三坑自然村的徐剑林和妻子原来在万田乡承包了30亩土地,养猪十三载,一年忙到头,没多少收益。今年3月底,他将存栏生猪全部卖出,并拆除了部分养殖用房,在有关部门帮助指导下,建起五步蛇养殖基地,引进了1000多条种蛇用于试验养殖,短短两个月时间,10多万元收益进了口袋。
转换的智慧,书写着一个个乡村致富新篇章。
思路活了,种花种草种风情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万田乡荷塘村正是这样的故乡。
荷塘村养猪场的污水与臭气一度压过了花香。
如今,荷塘村洗去污垢,给村民带来了新天地。
25岁的郑奔奔在今年首届桃花节开始前,在网上购买了一批草帽。村民窃以为谁会买那草帽呢,年轻人恐怕要亏大了。而桃花节期间,郑奔奔草帽摊前供不应求的场景,让村民开了眼界,转了观念,思路一下子活络了,纷纷来与村支书郑龙祥说:“我们村有条件再搞几个节庆,我们也来参与参与。”
“荷塘村本来就有荷花,后来拔了荷花种上了水稻,如今再回归种荷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风景的效益远远超出种植的效益。”村党支部书记郑龙祥说,桃花节后,村民的思路被打开了,农业部门送给村里的一批茶花、桂花苗,村民你拿几株,我拿几株,一下子抢光了,种在自家房前屋后,美化环境。村里决定打造百亩荷塘时,村民也用行动表达了支持:3天就完成了120多亩土地流转。
现在,村里又开始搭架,给村民的楼房粉刷外墙。计划中的首批7家农家乐要在暑期开张迎客,到时,游客不仅可以来村里赏荷塘月色、观田园风光,还可以下田捉泥鳅、枕卧听蛙声,体验农家生活。
在村民共同努力下,一个以“种风景”为目标的诗意乡村正在成长。护一片绿,富一方人,绿色给百姓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希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