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我的美好家园"微征集大赛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26岁侗族小伙昨在杭捐献造血干细胞 从杭州到北京跨越千里爱心接力
2015年07月21日 07:34:21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浙江在线07月21日讯 (今日早报记者 魏皓奋)昨天上午8点半,杭州江干区的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粟俊铭躺在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病房的1号病床上,格外安静。经过5天的动员剂注射,他迎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一刻。

  杭州到北京约有1350公里。经过近3小时的分离采样后,广西侗族小伙子粟俊铭体内的230毫升“生命种子”——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第一时间运往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输入等待骨髓移植的白血病患者体内,完成大爱的传递。

  昨天,离粟俊铭27周岁生日只差3天,而粟俊铭成为了江干区首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少数民族志愿者。

  热心公益的阳光大男孩

  “有什么比挽救一条生命更重要的呢?”

  出生于1989年的粟俊铭是杭州鸿途睿明旅游策划有限公司的一名导游。

  2010年,他就读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适逢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办,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志愿服务的行列中去。由于表现出色,不到两周的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升级”为亚运会志愿者“督查官”,负责所在团队300余名志愿者的协调管理工作。

  “整整两个月,特别热,也特别辛苦,直到亚运会火炬熄灭的那一刻,看到亚洲各国运动员、教练员们在广州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同一年,他参加了当地红十字会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第一次接触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通过咨询,他了解到,每年都会新增几十万白血病患者,目前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手段。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进行了血样采集,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粟俊铭说:“有什么比挽救一条生命更重要的呢?”

  家人的支持让他勇敢前行

  今年4月,当粟俊铭血样入库后第四年,江干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初配成功的消息告诉了他,并再次询问:“是否愿意捐献?”

  当时还在广西桂林老家的粟俊铭在电话中毫不犹豫答应了。他立马飞赴杭州,完成了高分辨率采样、体检程序。

  他说:“这样的机会也许我这一生都不会再遇到,这样的机会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到,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粟俊铭的父亲是一名成分血无偿献血者,有40余次的无偿献血经历。而父亲的行动,对粟俊铭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当时我还小,觉得那么多血从爸爸的身体里流出来,真的特别害怕。后来我慢慢地长大,也对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从那时起,父亲无偿献血的实际行动也激励着我勇敢迈出了今天这一步。”粟俊铭说。

  粟俊铭的女朋友也是一名导游。当她得知男友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一开始还是非常担心的。但粟俊铭用一个个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例子说服了女朋友:“我是浙江省第244名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江干区‘85后’女老师潘克勤还两度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了呢,现在她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宝宝,你就放心吧!”

  听了粟俊铭的话后,女朋友决定支持他的捐献行动,还推掉了带团外出的计划,默默陪伴在男友身边。

  230毫升造血干细胞被成功分离

  7月16日,粟俊铭入院为造血干细胞捐赠作最后的准备。

  5天时间里,每天两次注射骨髓动员剂能让粟俊铭体内的造血干细胞陆续进入到外周血液中,以便下一步的分离、采样。为了最大限度确保捐献顺利进行,这个年轻人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准点起床、准点睡觉,入院后他还坚持着每天锻炼的习惯。

  昨天上午,造血干细胞采集正式开始。通过血液分离设备,粟俊铭的造血干细胞从外周血中分离出来。3小时后,23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被成功分离,并将在第一时间空运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用于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移植。

  完成捐献后,躺在病床上的粟俊铭显得十分平静,他说:“终于有机会完成心愿,希望患者能早日康复,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中国骨髓库中,为白血病患者带去希望。”

标签: 干细胞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