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7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陈佳 编辑/王黎婧) 7月22日一大早,杭州市胭脂新村社区环保联络员戚晓玲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老居民不断来“爆料”,不到一星期小区回收废旧衣服的“大熊猫”又满了,她一边和居民解释,一边反复拨打回收机构的热线电话,催对方快来收衣服。
对于社区环保联络员来说,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也算不上夸张,负责旧衣回收的“大熊猫”既缓解了旧衣只能当做垃圾扔掉的尴尬,又能捐赠、再利用,使旧衣回收公益活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人气。
旧衣回收人气爆棚 有人捐衣服还写了感谢信
去年4月开始,杭城下城区文晖街道的不少居民发现在自己生活的社区里,多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它大概一米八左右的个头,揪住鼻子,能把它的下巴打开,居民可以把不想要的旧衣服放进去,然后它嘴一合,旧衣服就“哧溜”一下滑进它硕大的肚子里。
这种熊猫有大名,叫做——大熊猫旧衣回收桶。这是环保组织绿色浙江与杭州申奇废品回收连锁公司发起的旧衣回收项目,号召居民将家中的废旧衣物扔进大熊猫箱体,八成新以上的旧衣可作慈善捐赠,八成新以下的衣物则进行回收再利用,加工制造成布蓬、坐垫等产品,并以一定比例反馈给社区。
在这一年时间里,这只人见人爱的“大熊猫”在杭州主城区获得了极高人气,它既“能吃”还不“挑食”,无论衣物的新旧厚薄,一律通“吃”,它为更多旧衣物的循环利用打开了方便之门。
本周,记者走进文晖街道第一批引进“大熊猫”的几个社区,就连还没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社区有只“大熊猫”,会吃衣服能做好事;爱买衣服的年轻人则庆幸过时衣服有了更具意义的新去处,让上班族最满意的是能在家门口捐赠旧衣服,方便快捷;而对于不少老年人,他们的态度或许更细腻一点,除了再捐赠旧衣物之前认真清洗,然后包进塑料袋扎得严严实实,不少人还会写信表示感谢。
旧衣物流回收跟不上 旧衣堆积有异味
在公益活动发布之初,主办方曾公开电话欢迎社区、物业来电免费申请“大熊猫”,不少政府主管部门也开始参与,解居民之急、得居民之心又有简易免费的申请方式,使得大熊猫在推广期后半段遇到了井喷式布点。据不完全统计,“大熊猫”在2014年4月只有20只,到2014年年底数量也没过百;2015年3月,布点数一跃增至557只;截至目前,杭州主城区范围内已设置了1000多只大熊猫,今年年底预计将达到2000只。
在“大熊猫”数量增加的同时,后续物流回收却频频出现状况。今年4月,“大熊猫”大规模高调入住杭州主城区后,开始屡被曝光回收不及时。旧小区如仓基新村,“大熊猫”旧衣回收不及时导致旧衣服被雨淋;新小区如杨家春晓,过多的旧衣服甚至霸占了草坪。绿色浙江也曾公开表示,“大熊猫”扩张速度远超过后续处理能力,所合作的申奇回收公司投入使用的货车从最初的2辆增至8辆,却依旧没法做到当初承诺的那样“每天回收”。
记者根据杭州市民政局今年4月、6月公布的“大熊猫”入住社区名单,随机选取了20个社区进行回访,发现回收不及时现象已经成了常态。大部分社区的环保联络员都和戚晓玲一样,一碰到辖区“大熊猫”满出来了,只能通过热线电话才能联系上申奇回收机构。
戚晓玲告诉记者,因受场地限制,胭脂新村2只“大熊猫”都放置在垃圾房旁,盛夏时节稍晚半天来收旧衣服,就有可能引来蚊虫和异味,而大部分居民在捐赠衣服时也都自行进行了清理,可不能让老居民们都白洗了衣服。“但根据这几个月的实际经验,由于居民自助捐赠旧衣服的随机性,再加上回收机构也确实没有固定时间来收衣服,所以几乎每次都要电话催促才能将“大熊猫”的衣服运走。”戚晓玲说。
杭州每年至少会产生超过十万吨的旧衣物,在“大熊猫”出现前,居民们只能捐到民政部门或公益组织(往往会有很多条件)或是自行送人,绝大部分会被当做垃圾扔掉,最终被送往天子岭垃圾站填满。“大熊猫”出现后,不出社区门就能进行旧衣捐赠且没有门槛,所以深得民心。就是这么一个本是无差评的公益项目,却在扩张之际遇到了不少尴尬境地,而回收不及时仅仅是其中一处,浙江在线记者也将继续跟进此事。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