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2点,背着小挎包,人晒得比包还黑的李师傅,一头大汗来到快报编辑部。
他说,怀疑自己遭遇了一场招聘骗局。“我现在只想让更多人知道,让大家提高警惕。”
李师傅今年36岁,老家重庆,原先是专做人造石加工的技工。
“在重庆就搞了很多年了,三年前来的杭州,还是在三墩搞这一行。”李师傅叹口气,“做人造石加工收入还可以,一个月基本有六七千块,但就是加工的时候粉尘太厉害,对肺不好,我老婆劝我改行劝了好多年了,现在装修市场也不像从前,我就怕以后这个行当不景气,为了自己前程着想,上个月辞了工。”
老家两个女儿都才上小学,辞工后李师傅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近段时间,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找工作上。
“我一辈子最熟悉的就是人造石加工,其他都没干过。这个年纪突然转行,想拿到跟以前差不多的工钱是很难了,这个我也有数。但心实在是不死啊,我就一直找找找,想给自己找个全新的好行当……”
今年7月26日下午,李师傅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启事,一下子有了兴趣。
包吃包住提供夫妻房,免费吃对虾鲍鱼?海员待遇比“海鲜养殖工人”更好
招聘启事中,招工单位写的是苏州××发展有限公司,底下用小字注明,本岗位由苏州××劳力派遣有限公司代招,声称要招“海鲜养殖工人”,月薪5000-8000元,学历、经验都不限。
“你看它这里说得很好的,除了月薪还包吃包住,提供夫妻房,员工还免费吃对虾、鲍鱼!”李师傅气呼呼地指着招聘启事说,“老实说这个工作工资没我以前多,但这个招聘提醒了我,感觉水产这块工作待遇总体还是蛮不错的。而且我从小就在山里长大,一直想出海看看,我就在想,说不定可以去当个海员,在渔船上打打鱼。”
有了这个念想,李师傅试着拨了招聘启事留的电话。
对方是个中年男子,自称姓陈,是苏州××劳力派遣有限公司“管理部”主管。
“我一问,陈主管说他们确实也招海员,具体是上远洋船,还是近海比较小的渔船,由我自己定。而且海员待遇比养殖工高多了,一个月1万以上。”李师傅一听就兴奋起来,跟陈主管约好在苏州见。
苏州:
体检、保险、交通费花了1000多
7月27日一早,李师傅按陈主管教他的路线,先坐高铁到了苏州,然后坐公交去了狮山街道。
“苏州我从来没去过,我下了公交就给陈主管打电话,他就过来把我带到他的办公室了。办公室在路边一座很老的写字楼里,楼就六七层,他们在二楼。办公室倒还大的,有五六十平方米,里面有十多个员工。不过很奇怪办公室门外什么牌子都没挂。”
没等李师傅细看,陈主管就拉着他开始讲待遇。“我说远洋船大一点,感觉更安全,我想去远洋船。他说没问题,一个月试用期,转正后一个月1.2万,一般出海一次就一个
月,回来可以休息10天。要求也很简单,只要我不晕船就行。我说从来没坐过船,但晕车肯定不晕的,他说那就行。”
跟李师傅同时过来应聘的,还有另外三个年纪相仿的男人。听说还有海员这么优厚的岗位可选,他们也纷纷要求应聘海员,陈主管统统答应。
“他们发了我们每人一张体检单,叫我们去附近一个医院体检,完了就可以去山东威海报到。我们四个一起去的,体检很常规,就是身高体重抽血这些,体检完我们自己付的钱,每人265块。”体检费的发票李师傅也还带着,开票单位显示为“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佳康门诊部有限公司”。
7月28日一早,应陈主管要求,李师傅跟三个同伴又来到公司,每人交了一笔保险费(500元),随后陈主管就给他们分发了“报到函”,大意是他们四人已经通过面试,可以到威海上岗了。
“陈主管又给我们一个电话,是个他认识的黄牛。我们到了汽车站,就找这个黄牛买了大巴票去威海。所有这些体检费、交通费,陈主管说我们过了试用期,公司都可以报销。”
就这样,李师傅从杭州折腾到了威海,工作还没踪影,已经花了1000多元。
威海:
办海员证按照船只大小交费
去威海的大巴上,李师傅一夜没睡好。夜里太静,让他也开始沉下来思考。
“越想越慌,就觉得这事情太好,办起来也太容易了一点,别是遇上了骗子?细想想,我连合同都没跟人家签一份,是不是太草率了?”抱着这些怀疑,29日下午2点,李师傅一行四人到了威海。
据报到函上所示,他们到了威海后的联系人是一位“李经理”。李师傅给李经理打了电话,李经理很热情地指导他们倒公交,在“大寨”公交站下来。
“到李经理公司已经下午5点多了,他自己来公交站接我们。他这幢办公楼倒还新的,但奇怪的是他只在楼里租了一间办公室,办公室装修过得去,但里面就他一个人……我越看越不对劲。”
“坐下来一谈,他说他手底下船多的是,大中小都有,但不管什么船,要上去干活就得要海员证。海员证他可以帮我们办,小船的海员证1000元,中等船1800元,大的远洋船3800元。”这时候,李师傅疑窦丛生,“小船、中等船都是近海打捞,又不用出国,为什么要海员证?”
谨慎的李师傅站起来推说下楼去取钱,再没回去,连夜回了杭州。
生活费、装备费……
就是没看见船
回杭后,李师傅又跟同去的一个同伴联系过,听说对方留了下来。
昨天下午,我电话联系上了这位张师傅。张师傅是甘肃人,这几年一直在苏州打工,这次也是在网上看到的同样的招聘信息。
“老李(指李师傅)跑了,但我们三个都交了钱。多了也交不起,都交了1000元,准备上小船。”张师傅说,“交了钱李经理就安排我们去离海边很近的一家宾馆住下,要我们等消息,还说住宿费用过了试用期都可以报销。我们等到第二天,一拨人过来找我们,说是‘船上的’,叫我们先交500块生活费,包括到时上船后的食宿等费用,我们就交了。又等一天,这拨人又来了,说以后出海打鱼,每人都要穿雨靴、披雨披、戴安全帽,这些装备也要我们自己买,一人交500元。我们问,想先到船上去看看可以么?他们说这几天风大,船在海面上进不了港……我们估计肯定是上当了,赶紧趁晚上也逃了。”
张师傅说,这两天他每每想起这次遭遇就窝火,“耗了这么多天,连船都没见到一艘”。
但要说到回去找人理论,要回那些“冤枉钱”,张师傅说自己又不敢。“就怕他们都一伙的,找上去我们得吃亏。只好认了吧!”
根据李师傅、张师傅给的联系方式,昨天我分别联系了苏州和威海的联络人陈主管与李经理。
陈主管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不过李经理接得很快,我问他是不是“搞海事的李经理”,他很热情地回答说“是”,但听我表明记者身份。讲明原委后,他声音又一下子冷下来。“没有的事,这几个人我不认识!”说完直接挂了电话。
据了解,李师傅、张师傅都还没报警,无论他们遇到的是否为招聘陷阱,快报都要给大家提个醒,找工作时要注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碰到以各种名义收取钱财的用人单位,一定要多长个心眼。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