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6日讯 (今日早报记者 李攀)没有轻功、掌心吐不出“蛛丝”,却要在“水泥丛林”里飞檐走壁。
“蜘蛛人”和“蜘蛛侠”,一字之差,“使命”迥然。
“蜘蛛人”的敌人不是“黑暗力量”,恰恰是炎炎烈日下,来自高温和高空的双重危险。
在持续高温炙烤下的杭城,那些挂在高层建筑外的“蜘蛛人”,他们怎么样?
从64米高空下落之前
妻子检查了三遍安全扣
在这个昼长夜短的季节,昨天清晨6点不到,整座城市早已被“点亮”。
杭州赵伍路上,一间简陋闲置的临街商铺内,邱明宝叫醒了还在熟睡的妻子。
此时,室外气温26℃,在邱明宝眼里,是比“黄金”还珍贵的时段。
今年35岁的邱明宝是一名专门清洗玻璃幕墙、外墙补漏的“蜘蛛人”。
为了避免在最高温时作业,7月份后,他和伙伴们不得不将开工时间提早了一个多小时。
匆匆吃过早饭,带上工具,邱明宝和妻子一起走上了世纪新筑小区一幢18层平台。
他们上午揽的活是给18楼住户清洗玻璃幕墙。
他从工具箱里掏出一捆两厘米粗的绳索,一头系在平台一块石柱上,另一头“呼啦啦”往外一甩,然后慢慢一节节往下放。
挂完绳索,站在平台侧身往下看,距离地面大约64米,地面的车辆小得像玩具。
我在平台上站一会儿,就感觉腿软,眩晕,眼睛不由自主地闭了起来。
邱明宝性子急,凭着经验,拴上安全锁扣,坐上木板就准备下降作业。
一旁的妻子吴明珍急忙拉住了他的工作服,瞪了丈夫一眼:“等等!”
回过头,她撕了一个纸箱,在绳索与墙壁的连接处都垫上了纸板。
“别看这绳子挺粗,可是和墙缝摩擦起来,比刀子还锋利。”吴明珍说。
垫好纸板,她又走到丈夫身边,里里外外把安全扣检查了三遍。
在高空中,这个拳头大的锁扣几乎是唯一的“保险”。
所有东西准备妥当,吴明珍用一条细绳拉着丈夫的胸口,慢慢将他从64米的高空放下去。
一天在空中“悬”8个小时
中午只吃了一盘蛋炒饭
空中作业仅仅一个多小时,日头不再“温柔”,气温陡升到了30℃。
吴明珍站在18楼的消防通道,透着玻璃窗看着丈夫。
暴晒之下,丈夫黝黑的脸上满是汗珠。吴明珍从窗边递给他一瓶水,丈夫接过来,仰头喝掉大半瓶,剩下的浇了下手臂和胸口。混杂着汗水,天蓝色的工作服变成深蓝。喝完水,邱明宝继续挥动着手里的清洁刷。
吴明珍告诉我,前几天有次出工,丈夫回来告诉她,因为高温差点中暑,身子都已经往后仰,还好及时回过神,抓住了一边的安全绳。
从那以后,她说什么也不敢让丈夫一个人出工,“就算帮他递递水,至少我也放心点,他还总嫌我烦。”
上午的清洗很顺利,中午11点多,夫妻俩就结束了作业。
邱明宝顺着绳索慢慢滑降到一楼(安全绳的锁扣只能往下,不能往上)。
中午,夫妻俩到小区附近一家小餐馆吃了两盘蛋炒饭,然后趴在餐桌上休息,里面可以蹭免费空调。
餐馆老板是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夫妻俩常来我这里吃饭,点的东西都一样,两盘蛋炒饭。出来‘讨生活’的,都不容易”。
下午,他们接到另一单活,同样是顶层的玻璃幕墙清洗。
工作从下午2点多开始,此时,最高温已达到39℃,老邱套上绳索,利索地攀爬过平台,又一次垂降。
我摸了摸平台的铁栏杆,烫得足够灼伤皮肤。
吴明珍特地给墙壁浇了点水。和上午不同,邱明宝的动作不再麻利,阳光直晒他的脸,使他只能是眯着眼擦洗。
傍晚6点,夫妻俩结束一天的作业,收拾好工具回家。
重新回到地面,邱明宝在空中整整工作8个多小时,“感觉还好,就是木板太硬,腿有点麻。”他抬起腿跺了跺脚。
十多年来目睹杭州“长高”
如今攀爬过的楼房至少10层高
夫妻俩的“家”在赵伍路上,是一家开发商卖不出去的临街商铺改造的。
门口小平台被妻子改建成了厨房,房间内没有浴室和厕所,只有一张木板床。电视是从二手市场上淘来的,小冰箱是工友帮忙从网上订购的,500多元。
妻子在简易厨房里忙活着,一碗浓辣的“臊子面”是专属他们的家乡味道。夫妻俩都来自陕西汉中,到杭州10多年还是适应不了这里的“清淡”。
电扇“呼呼”吹着风,邱明宝眯着眼“享受”难得的轻松,他已经在杭州做了7年的“蜘蛛人”了。
刚到杭州时,他只在工地里干杂工,“那时工作轻松,但工资不高,一个小时两块八,一天只能赚20多元。”
“说起来,杭州这几年变化太大。”邱明宝记得,十多年前,他站在刚刚建成的六层涌金广场楼顶,几乎可以看到整个西湖景区。
可是现在,他攀爬的小区至少超过10层,“就像今天早上爬的居民楼,旁边还有更高的32层,要是把我那条109米的绳索放到底,还未必能够到地面呢。”
他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爬上高楼时的感觉,那是在杭州城北的一座刚建成的小区。
当时他28岁,带他的“师傅”还比他年轻,是个20岁出头的河南小伙子。
“刚开始,双脚腾空,往下一看头就晕,抓住安全绳不撒手,不敢往下降落。”邱明宝说。
“师傅”指导他,只要把绳子、安全扣固定住,遇到横风,抓紧绳索,避免高温中暑,就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后来慢慢适应了,邱明宝有些喜欢这种“俯视”的感觉。
这些年,滨江写字楼、火车东站、下沙高教园……杭州的东西南北几乎被他爬遍了。
夏天最忙的时候月入过万元
自己辛苦点能让孩子过得好些
“别听他吹牛。”吴明珍走进房间,打断了丈夫的话。她说,丈夫改行做“蜘蛛人”其实是为了多赚钱。
邱明宝低头“嘿嘿”笑着:“这点不假。”
他说,像清洗玻璃,如果是室内交给家政做,一平方米大概只有2元,可高空作业一平方米可以赚二三十元。
除了清理玻璃幕墙,邱明宝这个“蜘蛛人”还会外墙补漏、安装室外玻璃等“技能”。
“夏天是我们最忙的时候,除了刮风下雨不能工作外,至少有二十四五天都有活干,一个月收入过万元不成问题,但这钱赚得不容易。”邱明宝说,有人觉得干他们这行就是拿命换钱,一点也不夸张。
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做“蜘蛛人”的老乡纷纷转行,没有人愿意年纪轻轻地每天把命“悬”着。
邱明宝告诉我,在杭州,和他一样做“蜘蛛人”的年纪都比较大,很多是在工地上干过几年的老工人。
“干什么活不是干?盖了高楼总要有人擦玻璃。我们这行,外人看来风险很大,其实我们在高处就跟平地一样,只要细心,按规矩来,肯定不会出事的。”他说。
事实上,夫妻俩这么拼命赚钱也不是为了自己。在2009年以前,邱明宝曾有扎根杭州的念头,但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让他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现在,他和妻子都已经35岁了,孩子只有2岁,在老家交给老人带。邱明宝说,孩子还小,不懂事也不知道自己的职业。
每个星期,他都会和妻子给老人打电话报个平安,“父母年纪大了,多少会担心。”
邱明宝打算等再干个五六年就不干了,孩子渐渐大了,他想看着孩子上学。
夫妻俩的打算一样:自己辛苦点,孩子就可以过得好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