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7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龚望平)义乌市苏溪镇张浒村村民楼启南家的2万多斤刚洒过农药的黄花梨被盗(详见8月6日本报J3版报道),引发读者关注。昨天,钱江晚报记者再次走访了相关部门了解情况。
昨天上午,义乌市农林局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相关专家,一起赶到了梨园,对剩余的黄花梨进行取样检测。
“楼启南说的几种农药属于中等毒以下农药,是允许在水果上使用的。”赶到现场的一位姓黄的农业技术人员介绍,这几种农药中,“三唑磷”是毒性相对较强的,属于中毒农药,其余都是高效低毒农药。
根据农业技术人员初步勘查评估,就算是7月27日上午打的农药,到8月2日已经过了半衰期,常人误食之后,应该不至于致命,但不建议食用。“误食量多点的,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肚子痛等,危害生命的情况一般不会有,毕竟农药是稀释过再喷洒的。”
不过,经过苏溪镇政府与苏溪派出所初步调查,果农楼启南涉嫌存在严重夸大事实的情况。
“经过农合联专家的速测,结果显示梨园的梨树和梨的农药指标都是合格的。”苏溪镇政府姓余的负责人说,对于被偷走的梨有2万斤的说法,昨天晚上10点半,也有了进一步调查结果。
“不要说2万斤梨,几十斤都没有。”负责人说,民警到现场调查取证,没有发现梨树枝头有大量采摘印记,地上也没有脚印,甚至连草被踩过的痕迹都没有。
在这些证据面前,楼启南也承认虚报。
“合伙人说这600多棵梨树以前年产有6万斤,可今年估计只有4万斤。”被“盗”2万斤的数字,楼启南是这么得出来的。
苏溪派出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已针对楼启南有没有喷洒农药等问题展开调查,并将综合调查结果做进一步处理。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义乌市农贸城果品批发市场,多位经营户表示,在售的黄花梨来自安徽等地,市场上基本没有本地的黄花梨。
“本地的梨没这么大。”一位姓王的经营户告诉记者,他听说有“农药梨”被盗,不过对生意并没有造成影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