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脚竞速原名为“高脚马”,也叫“骑竹马”,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广东等省,原本是土家族、苗族人在地面积水的雨季代步、涉水过浅河的工具,也是京族用来在海边涉水捞虾捞鱼的工具。后来人们把踩高脚马发展为高脚竞速,成为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骑竹马”相传是土家族能人田好汉(五代溪州刺史彭公爵的武官)的孙儿所创。一次,田好汉骑着高头大马路过大院坪坝,他的孙儿看见,非要骑马不可。爷爷无奈便说:“上得了马就骑,上不了就不骑”。孙儿爬了几次都上不了马。爷爷笑着说:“上不了就算了,等你长大了再骑”。孙儿不服气便灵机一动,拿起一根晾衣用的竹杆,左手拿杆,脚蹬在竹节上,右脚蹬地摆腿飞身跃上马,爷爷见了称赞道:“小家伙有能耐骑竹上马,好主意”。

约在14~15世纪,由于气候湿润,经常下雨,土家族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将两根一米多长的竹竿的同一端削尖,再各绑一个可以支脚的网子,平时出门的时候,两只脚伸进网子里,用竹竿来代步,走路的时候既不费鞋又可以防滑。

1986年,湖南省体委将高脚马整理成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作为表演项目参加了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高脚马作为第一个按照《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立项暂行规定》立项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在2003年的第七届民族运动会上,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并根据其特点定名为“高脚竞速”。

高脚竞速与普通的田径跑步不同的是,田径跑步是伸右手,出左脚,而高脚竞速是一根竹竿上面绑了脚蹬,不仅运动员的脚要踩在脚蹬上,而且在跑步过程中手也要握住竹竿,是顺步跑,再加上竹竿比较细,接触点比较小,因此这项运动对运动员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性有较高的要求,这项手脚并用的竞赛项目也因此极具观赏价值。

场地及器材
在标准田径场上进行,场地线宽均为5厘米,跑道分道宽2.44-2.50米。
接力比赛的接力区:接力区中线为宽5厘米的虚线4,前后5米处各画一条直的实线高脚杆为竹、木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简称杆)。
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30-35厘米处加制踏镫,踏镫高度的丈量从杆底部至踏镫与杆支点的上沿距离为准。

比赛场地
东胜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